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红色大本营.历史选择了西柏坡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43824256
  • 作      者:
    文辉抗, 叶健君主编
  • 出 版 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编辑推荐
  60年跨度,人的想象远远追不上世界的现实改变。还好,人不断用智慧抵抗时间对记忆的侵蚀。比如,老照片就能将岁月留存下来。湖南人民出版社策划的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的重点图书《印象中国——民生记忆中的六十年》,就将用经典摄影作品,反映建国六十周年来百姓生活变迁。
  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让我们平静一下自己的心情,在一个月白风轻的夜晚,静静地品一杯香茗,拿起这本《印象中国》,回头看看这60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的变化,不也是一种快意无比的享受吗?
  曾经的生活
  今天的故事
  百姓的亲历
  集体的印记
  一个国家的整体变迁
  一个民族的群体记忆
  共和国六十年坚实的脚步
  留下弥足珍贵的铿锵回音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本图文并茂的图书,展示了共和国60年百姓生活的变迁。它从平常百姓的生活入手,再现了共和国60年平常人生活的酸甜苦辣和那永远抹不去的生活往事。书中内容涵盖了与百姓生活相关的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共和国60年生活留下弥足珍贵的图文资料。它以小见大、从细节展现宏观,从生活方面的变化展示新中国60周年的辉煌成就。正因为如此,《印象中国(民生记忆六十年)》被列入新闻出版总署为纪念建国60周年而推出的100种纪念图书。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穿”越六十年
  向苏式制服看齐
  1949年,随着毛泽东一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庄严宣告,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告别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时代,昂首阔步迈进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新中国成立伊始,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全面展开,中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以苏联为榜样和参照,向苏联老大哥学习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受当时强劲的革命思潮的影响,中国人的服饰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呈现出学习借鉴苏联服装的趋势。在当时,服装除了最基本的功能外,更承载着表达政治倾向和社会主义国际阵营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的政治使命。苏联服装成为思想进步、追求革命的象征,主导着当时人们的服饰取向与选择。列宁装、依照苏联坦克兵服装设计的“坦克服”、根据苏联款式仿制的各种“布拉吉”(俄文译音,意为连衣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闪耀在民众服装中的亮丽风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同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一边开襟的短衫、长裤。人们做衣服的面料大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新中同成立后,全国人民的服装开始和革命紧紧地联系到一起,列宁装首开风气,流行甚广。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20世纪50年代年轻人中的一句流行语。列宁装因为是以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经常穿的服装为设计蓝本裁剪而成的,所以备受当时人们的青睐。列宁装的面料多为斜纹布,形制为大翻领,对排扣、双襟,中下方均有斜插袋,或配以同色腰带。列宁装本是男装,但在中国却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逐渐演化为女式服装,成为与中山装一样出名的革命“时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阴阳大颠倒呢?据服装专家说,列宁装成为中国女性的最爱除了表明50年代的女性紧跟革命潮流外,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受爱美之心的驱使。列宁装的双排纽扣和大翻领对衣服起到了较好的修饰作用,它配有的同色腰带所具有的紧束功能可以很好地凸显女性的曲线美,所以深受广大女性的欢迎。
  在哈尔滨长大的张大妈清楚地记得,1945年东北解放后,列宁装便开始出现,并在新中国成立后迅速传遍全国。在当时的军队大院里,单位还统一发放列宁装。女同志都喜欢穿这种服装,爱美的姑娘还常常将白衬衫的领子翻露在外面,与列宁装搭配得非常协调漂亮,穿上列宁装也成为特别荣耀的事情。
  那时候,报纸上登载的一些女劳模的照片,如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梁军、第一个女火车司机田桂英,都是身着列宁装照的相,显得非常精神、非常别致。她们既是劳动能手,又是美丽的时代代言人。当时还是小姑娘的张大妈说:“我很羡慕她们,希望自己快快长大,也可以穿上这么漂亮的衣服!”
  北京服装学院研究服装史的袁教授回忆说:“列宁装是新中国成立后,人们追求进步的一种表现,服装代表了社会的导向。虽然这种服装并不华丽,却代表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当时很多要求进步、要求改造的人们都穿上这样的服装。”
  军队中的女干部们穿着列宁装,留着短发,外表干练,英姿飒爽。后来,列宁装成为国家机关和大专院校女干部的典型着装,同时逐渐融入社会形成风气。一头短发、一身列宁装定格成当时女革命者、女干部的典型形象。
  “坦克服”是仿照苏联坦克兵的服装设计而成的。“坦克服”形制为立领、偏襟、紧身、袖口和腰间装袢。“坦克服”用料不多,容易裁剪,穿脱方便,由于这些特征,它也一度深受群众的喜爱。
  在当时的中国北方地区还流行一种“乌克兰”式衬衣,这种衬衣为立领、短偏襟、套头式,有的还在短偏襟上绣制各种图案,成为一种时髦的着装。
  除列宁装外,当时受到女孩子追捧的还有“布拉吉”。据说“布拉吉”在中国的流行,得归功于一位苏联的领导人。这位领导人到中国访问时,看到中国人的服装式样和色彩都很单一,指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的形象。他认为,女性应该人人穿色彩鲜艳的花布衣服,以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于是,苏联的“布拉吉”就被迅速介绍到中国。
  “布拉吉”的款式其实很简单:宽松的短袖,泡泡的褶皱裙,简单的圆领,腰际系一条布带。“布拉吉”因为款式新颖、裙裾飘飘而让姑娘们大开眼界,很快就受到具有爱美之心的年轻女孩的热捧。天津的邓女士说:“那时连幼儿园的小女孩都有属于自己的‘布拉吉’,大街上的漂亮姑娘更是穿着五颜六色的‘布拉吉’。当时工作的女同志几乎都有一件,穿不穿‘布拉吉’,不仅仅是风尚的取向,更多的是思想觉悟的问题。我衣柜里至今仍有一件老掉牙的‘布拉吉’。”“布拉吉”作为姑娘们的心爱之物,永远留存在那一代人的记忆深处。
  为了造就积极向上的新一代,作为党的后备力量的广大共青冈员在理论上要认真学习马、恩、列、斯的著作,在服饰上也被要求向苏联看齐。党号召广大共青团员带动其他青年穿着苏联大花布做的衣服,以体现中国的年青一代沿着苏联老大哥的道路走向社会主义美好明天的革命信念。为什么要通过号召的形式来推行呢?原因在于大花布衬衫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只适合女性,要求男青年穿大花布衬衫不符合中国通行的传统习俗,所以,尽管要求推广苏联大花布做的衣服,它也有助于改变中国传统男装简单划一的沉闷局面,但终因和中国的民风民俗出入太大而难以推广。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穿”越六十年
向苏式制服看齐
中同标志——中山装
粗布衫、中性化和军装绿
并不凉快的“的确良”
从喇叭裤到红裙子
比基尼风暴和时装秀
服饰渐欲迷人眼
21世纪:世界劲吹中国风

第二章 中国味道
建同大业吃什么?
“粮票”往事
公社食堂的滋味
那三年,刻骨铭心
发生在餐桌上的变化
美食王国

第三章 安居中国
土坯房:逐渐消逝的回忆
幅利分房:筒子楼和单元房的时代
经济适用房:房改的序幕
花园小区:风格和品位的角逐
小洋楼:新农村生活的写照

第四章 行者无疆
出行:交通基本靠走
自行车:百姓的首款“私家车”
电驴子:摩托化时代的到来
公交车:“挤公交”成为它的真实写照
出租车:“打的”成为人们的嘴边话
私家车:“井喷”式的增长
火车:想说爱你不容易
轨道交通:大城市的标志
飞机:空中编织的立体交通网

第五章 漫漫求学路
扫盲:一个民族的进步
老三届:那个似是而非的年代
高考:改变中国的1977
义务教育:走向均衡的中国教育
留学风潮:引进来和走出去
终身教育:一种教育理念的兴起

第六章 病有所医
新中围成立初:爱卫运动进行中
合作医疗:全世界为之赞叹
赤脚医生:难以忘却的温情记忆
拉开医改序幕:儿家欢喜众人愁
医改1990:雷声大雨点小
新农合:吹响新世纪医改的冲锋号

第七章 夕阳正红
养儿防老
养老院里故事多
精彩地养老

第八章 娱乐那些事儿
田间地头:边劳动边娱乐
比影回忆:从黑白两色到五彩斑斓
流行音乐:燃烧中国的那把火
广场娱乐:公共空间的延伸
从选秀开始:全民狂欢时代的来临

第九章 女人何止半边天
女民兵:不爱红装爱武装235
女劳模:榜样就是有力量239
妇联主任:“主政”的女人们
现象中国:“男人、女人、女博士”
新时代审美:将淑女进行到底

第十章 就业变奏曲
当每个人都有工作时
那一代的年轻人
去城市寻找梦想
下岗了?再就业!
“北漂”中的青春
大学毕业,你往何处去?
开创新天地

第十一章 中国式结婚
婚娴革命
革命年代的爱情
改革开放吹来自由风
围墙外的诱惑
个性化婚恋奏响号角

第十二章 印象“联通”
书信和电报:温暖的字
固定电话:看我七十二变
BP机:“有事儿您CALL我”
手机:从“大哥大”的“大”到“小灵通”的“小”
互联网:欢乐嘉年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