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的突破
东海之滨,杭州湾畔,有一座郁郁葱葱、鸥鸟栖飞的小山,因秦始皇曾“登以望东海”而得名秦山。就在这里,中国迈出了核电发展的第一步。
秦山一期核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的第一座核电站。工程从1985年3月20日开始浇灌第一罐混凝土,1991年12月15日首次并网发电成功。
在投入运行的13年里,秦山一期核电站已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在试运行的第一年,就发电17.4亿千瓦时,提前两年达到设计发电能力,并达到世界同类首座核电站的先进水平。从2001年5月10日到2004年9月10日,电站未发生非计划停堆事件,实现了连续安全生产1219天的目标。不仅如此,在安全运行方面,13年里,核电站没有发生任何核安全事故,没有发生任何影响公众及环境的放射性事件。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康日新说,秦山核电站成功建设和安全稳定运行对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使我国大陆核电实现了“零”的突破,完全掌握了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技术,实现了“掌握技术、积累经验、培养人才、打好基础”的预期目标。
在合作中跨越发展
秦山核电站的成功建设使我们掌握了30万千瓦核电机组的设计、建造和运行技术。但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在核电发展项目上,确定了“以我为主,中外合作”的发展战略,在实践中全面掌握核电技术。
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田湾核电站……都是“以我为主,中外合作”发展战略的成功实践。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引进国外机组,在参与建设和技术服务中,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进一步提高我国核电技术,积累建设和管理经验。
在引进过程中,我国核电建设者们十分注意技术消化、吸收,始终坚持“以我为主”,掌握工程主动权。在秦山三期核电站建设中,中方建设者的主动和努力,赢得了加拿大专家的尊重。外方专家感慨地说:“秦山三期工程是中国人成功的故事!工程1%是加方的贡献,99%是中国人的成绩。”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