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京城纪事:李文祺新闻作品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42624105
  • 作      者:
    李文祺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文祺,1946年10月生,笔名穆忐。籍贯:上海市浦东人。毕业于黄浦区工业大学。1966年参加新闻工作。《解放日报》高级记者。曾任《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北京办事处丰任、党支部书记。
    社会职务:担任上海科技传播学会副理事长,上海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教育记者协会理事,中国环境记者协会理事。
    1984年11月参加中国首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历时半年,荣立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三等功,受到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通报表彰,被上海市委宣传部评为先进工作者,《解放日报》记大功;1988年获卜海市十佳记者提名奖。1999年7月参加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历时两个半月,中国新闻界中唯一参加“首次南极”和“首次北极”考察、采访的记者,被同行称为“脚踏两极第一记”。曾到西藏采访报道。在2000年中国首次记者节上,荣获上海市“范长江新闻奖”。2005年5月获上海市大众科学奖殊荣。
    1985年出版《南极之行》、1987年出版《南极掠影》,其中《南极之行》一书先后四次重版,1991年收入上海教育出版社的《中学生文库精选》,在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国家新闻出版署举办的全国青少年读书评书活动中,获优秀图书奖;获上海市第三届优秀科普作品奖。1994年出版《科海浪花》。1999年出版《来自北极圈的电讯——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散记》,此书作为上海市的五本重点书之一,报送中宣部参评“五个一工程奖”。还策划、编辑出版著名全国劳模、著名发明家、上海市科技精英《抓斗大王——包起帆发明创造历程》、《抓斗大王——包起帆创新实践历程》两书;与他人合作撰写出版《科普编辑概论》、《上海市科技开发咨询服务机构名录》、《发明家》等。采写了近百万字的科技报道和科普文章。
    新闻作品消息《古尸身上抢宝》获上海市好新闻一等奖;长篇通讯《从装卸工到发明家——记科技精英包起帆》获上海市好新闻二等奖;论文《论科普副刊在党报中的地位和作用》,获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一等奖;消息《上海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上海人学生一项发明200万元高价卖出》获上海市科技新闻一等奖;通讯《群贤毕至》、《塔克拉玛干是“希望之海”》、《黄河有断流之险》获中国科学院二等奖;《早安,北京》获上海市抗“非典”好新闻特别奖。《南极是无菌世界》获全国晚报科普文章评选二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在李文祺的笔下,钱学森、周光召、宋健、徐匡迪、朱丽兰、洪国藩、王选、邓楠等大家名人畅谈当代科学精神,探求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战略选择;节能环保技术、科技住宅、绿色建材、人体服装空调器、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生物雷达、纳米管、水稻研究等现代技术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个出身农家的记者,凭借职业精神和优势,在日积月累的努力中,最终被经历规划设计成功一名党报的名记者,受到被采访者的尊重和读者的喜爱。 李文祺同志的新闻作品集会告诉读者许多故事,给予人们许多新的发现。
展开
精彩书摘
    叙故人情议天下事
    江总书记和上海代表一起审议李鹏总理报告侧记
    今天上午,出席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上海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第二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国家
    副主席荣毅仁作为上海代表,同大家一起共商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大计。
    人大会堂上海厅花团锦簇,洋溢着热烈气氛。早早来到的上海代表们有
    的合影留念,有的伏首阅读文件,还有的在为自己的发言提纲最后润色。
    8时55分,江泽民、荣毅仁来到上海厅。穿着节日盛装的全体女代表抓
    紧时机,在江泽民、荣毅仁座位后面排成一行,请记者“抢拍”下了庆祝“
    三八”节的纪念照。
    江泽民见到坐在附近的80岁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吴大
    琨代表,立即起身走过去向他问好。然后,江泽民又来到袁雪芬、张燕等代
    表面前,与他们一一亲切握手,互致问候。来到张锁娣代表面前时,叶公琦
    团长介绍说,这是13/14次列车党总支书记。江泽民笑着说,认得,认得!
    孙廷芳代表向荣毅仁副主席汇报了上海工商大楼建设情况。荣副主席听
    了很高兴。他还向孙廷芳了解在沪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刘靖基的健康情况。
    江总书记、荣毅仁副主席参加审议会,是上海代表团每年全国人代会上
    的一个高潮,有许多代表报名要求发言。主持会议的叶公琦团长希望大家抓
    紧时间,让更多代表有机会发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黄菊代表首先发言。他向江总书记
    、荣副主席汇报了去年上海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改革开放、经济建设
    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当黄菊谈到上海十年兴办了115件实事,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时
    ,江泽民关心地问,市民的马桶还剩多少?黄菊回答说,已解决了三分之一
    ,现还剩50多万只。江泽民闻之,欣慰地点头。
    黄菊说,上海代表经过几天的审议和讨论,对未来的信心更足了。我们
    决心按照中央的要求,戒骄戒躁,谦虚谨慎,兢兢业业,扎扎实实,认认真
    真地把上海的工作做得更好,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期望。黄
    菊强调,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上海的发展与全国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与全
    国人民的支持密不可分。今后上海要把为长江经济带、为全国服务的工作做
    得更好。
    著名老文艺工作者袁雪芬代表在发言中讲到,目前文艺创作中有一种媚
    俗、媚外的倾向,尤其是把一些优秀的传统剧目改得面目全非,令人不能容
    忍。江泽民说,这个问题涉及怎样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国内外有一些优
    秀的传统剧目,多少年来并没有多大的改动,仍然很受欢迎,演出经久不衰
    。继承和发展之间首先要讲继承,然后才有发展,发展不能损害传统的精华
    ,不能把优秀传统作品加以扭曲。继承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值得进
    一步探讨的问题,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吴小仲代表在发言中说,教育必须进一步改革,要把目前的“应试教育
    ”转变为素质教育。江泽民说,培养学生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使他们成
    为国家需要的人才。青少年不可能都念大学,我提倡干一行,爱一行,学一
    行,行行都可以出“状元”。
    当代表们谈到要处理好学习外国与自力更生的关系时,江泽民说,这两
    者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不是外国的东西一切都好,也不是中国的东西
    一切都不好。我们要善于学习人家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在高新技术方
    面,我们得承认与西方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中国也有自己先进的技
    术。他说,西方国家中的有些东西,最早是从中国学去的。有些东西我们要
    向外国学,要引进;有些东西完全可以依靠自力更生来解决。江泽民补充说
    ,当然,我们坚持自力更生并不是回到闭关锁国的状态去,对外开放的门打
    开了,就不能再关上。我们要尽可能地吸收西方文明的精华,但要结合我们
    自己的国情予以发展和创新。
    赵启正代表在发言中谈到海外某报刊登了一幅漫画,画面是一双筷子夹
    着某国的国旗,意在宣扬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江泽民说,国际上某些势
    力不希望我们强大起来,提出并宣传什么“中国威胁论”。有的研究机构对
    中国粮食前景作出了极其悲观的预测,认为下世纪初中国粮食产量将大幅度
    下降,世界上的粮食都要被中国买光。我曾多次讲过,中国历来讲“民以食
    为天”,“国以民为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的吃饭问题只有靠
    中国人自己来解决,而不是建立在依靠进口上。我们也进口一点粮食,那只
    是作为一种品种调节。中国虽然耕地比较少,但是我们通过开垦荒地,兴修
    水利,增加农业投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完全有
    能力实现丰衣足食。中国的强大对国际社会不是不稳定的因素,而恰恰相反
    ,是一个重要的稳定因素。中国稳定了,就会促进亚洲乃至世界的稳定。
    谈到“讲政治”问题时,江泽民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是为
    经济服务的。不管什么社会制度的国家,都是讲政治的。我们讲的是社会主
    义政治。他说,我们现在强调讲政治,决不是用政治去替代经济,更不是把
    过去“左”的东西恢复过来。相反,我们强调政治正是为了更充分地调动一
    切积极因素,把经济搞得更好;为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处得更融洽,使
    人们的思想、精神达到高尚的境界。
    江泽民对中科院副院长严义埙代表提出的干部要精简会议,加强学习的
    意见非常赞成。他说,要提倡干部挤出时间加强学习。学,然后知不足;学
    ,然后才能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现在需要我们学习的新东西、新
    知识实在太多了。
    原定会上只安排9位代表发言,留出一定时间请泽民同志讲话。代表发
    言后,江泽民同志连续两次提出要多听听代表的发言,结果有13位代表在会
    上先后发表了意见,会议直至近中午12点才结束。
    散会时,上海记者抓住机会请江泽民同志为上海人民说几句话。江泽民
    衷心希望上海人民能够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作出更大的成绩。
    发表于1996.3.9《解放日报》
    P23-25
展开
目录
总书记在上海代表中
总书记在上海代表中
总书记浮想联翩
总书记来到上海团
未来上海前景广阔
希望上海不断发展
——江泽民、荣毅仁参加讨论会侧记
希望上海走在全国前列
江泽民关怀残疾青年
无臂书法震京城
——上海残疾青年郑阶平书法展侧记
叙故人情议天下事
——江总书记和上海代表一起审议李鹏总理报告侧记
“我站着为您签名”
奔向新目标
——写在十六大开幕之际
团结胜利奋进
——上海代表寄语十六大
亲切的问候  良好的祝愿
——韩正等看望十六大特邀代表夏征农
共诉衷肠共谋发展
——江泽民同志参加上海代表团讨论侧记
辉煌篇章崭新征程
——写在党的十六大胜利闭幕之际
高度热情高度负责
金秋十月花满城
——上海代表参加党的十四大剪影
实话实说
从怀疑到放心、操心
——政协委员参观三峡工程展览侧记
依靠法的力量推进市场经济
——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侧记
庄严的时刻
——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选举侧记
在新的起点上
——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开幕前侧记
责任重于泰山
——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开幕侧记
参政议政实话实说
欢乐的大厅
春的讯息
——写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开幕之际
新的阵容新的动力
数十位名人之后
邓伟志委员谈“和为贵”
——12亿人口,不和行吗?
和为贵合最佳
——访台盟中央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郑励志
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经济
六大问题不能忽视
——政协委员谈建立新的经济体制
外资为何爱“亏”?
——陈秋芳委员:警惕外资外衣下的黑洞
“取消农业税”这句话分量重最贴心
社保“蛋糕”:做大,还要分好
时来天地皆同力
——访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王力平
代表委员眼中的科学发展观
——执政为民以人为本
谁来养活中国?咱自己!
——刘江在记者招待会上用事实作出回答
委员细数心中之“最”
——写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闭幕之际
无序竞争伤害民族品牌
眼和耳的盛宴
药价“虚火”何时降?
学会处理好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
——访民进中央副主席邓伟志委员
中国企业:大胆“走出去”
走循环经济之路
——两会代表委员使用中小学生捐送的再生纸
旧友新知喜相逢
——全国政协沪港澳三地委员亲切聚会
“优势群体”:不妨基层就业
百姓看病何时不再难
——代表、委员“开方”:应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道德,国家之基
——代表、委员话公民道德建设
“今年有许多没想到!”
——政协会议闭幕前人民大会堂东门见闻
粮食安全不可掉以轻心
守好最后一道“防线”
——代表、委员话司法公正
谁动了我卡里的钱?
——政协委员建议出台新规,加强银行卡监管
在和谐春风里
——大会堂东门外见闻
“警示灯”在灾害来临前点亮
——政协委员建议建立健全灾害预警体系
税收:为投机性购房戴“紧箍”
“短木板”补短,刻不容缓
——代表、委员话城乡协调发展
让长江“巨龙”流光溢彩
——代表、委员建言“黄金水道”开发
怀  念
怀念
——访邵华
外交部向公众开放
中国“绿卡”制正式实施
崛起的中国联通参与电信市场竞争
国有经济国之栋梁
——国家体改委副主任洪虎谈《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
企业一把手要对质量负总责
大悲者不计其数大喜者不乏其人
——低迷的车市并非一无亮色
既要赚钞票又要讲医德
——访上海眼耳鼻喉科研究所黄鹤年委员
房产警惕泡沫
共青团历史上的重要时刻
生逢其时的青年人
争取新的光荣
——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青年人才群英侧记
全民都来节水
——节水周前夕访建设部副部长周干峙
推进女性人才工程
——访新当选全国妇联副主席谢丽娟
他们从贫困中走来
——来自广西、贵州老少边穷地区的报告
环保投入年年增治污担子日日重
我湖泊水质严重恶化
“龙子龙女”少生3亿
希望工程,清白!
——《壹周刊》诽谤罪成立
深夜突袭制劣基地
——广东揭阳一批造假设备和劣质螺纹钢材被封存
不法商贩制售死瘟鸡案曝光
22小时解救吴若甫
网吧产业:步履维艰走连锁
六小件”:怎一个“撤”字了得
——我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饭店将出现
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惩罚力度
警钟,“毒”害青少年
——登记在册百万人员中35岁以下占7成
但愿,亡羊还能补牢
——圆明园防渗工程听证会亲历
在这迷人的晚上
奥运会徽璀璨揭幕
凝结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神韵北京奥运会徽诞生
吴邦国和维尔布鲁根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揭幕
对一种精神的呼唤
——导演杨阳谈电视剧《诺尔曼·白求恩》
“为国家大剧院工程上马欢呼”
——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吴祖强
要“快餐”,更要“大菜”
要培养尖端音乐人才
——与上海音乐学院俞丽拿教授一席谈
“中国文化之夜”落户凡尔赛宫
——东方神韵与欧洲时尚相映成趣
我们的电影会兴旺
——访新当选的全国政协常委谢晋
《续修四库全书》出齐
《汉语大词典》彪炳史册
——江泽民期望编出更多高质量辞书,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生命与理想的颂歌
无限感慨唱红楼
——访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作曲者王立平
在这迷人的晚上
——上海爱乐合唱团在京遇知音
创造赋予乐器神奇的韵音
拍一部反腐力作敲警钟
——访著名导演陈胜利
全国图书展览一瞥
张暖忻话说《云南故事》
中国摄影界的“世纪之星”
——记上海青年摄影家吴学华
科学家看好《超导》
北国江城雾凇美
长寿乡探秘
——访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
“故事村”的故事
沙泉同存的奇观
人和自然的和谐
——访澳散记
年轻国度澳大利亚迎来中国历代先民
中英联合穿越“死亡之海”
尼雅考古获重大突破
——发现“精绝”王国上层统治集团墓
峡谷探密
——秦景公墓揭椁见闻
河套文化
十三年诺言一朝兑现
——国足名宿为中国队冲出亚洲干杯
我国宁可不拿金牌也不用兴奋剂
北京飘起五环旗
人民大会堂新貌!
创新天安门广场更壮丽
元旦,天安门升起特殊的五星红旗
庄严的时刻
抗洪英模观看升国旗
满目春光新北京
——上海代表喜看首都新貌
耀眼新星的轨迹
——探寻星网模式
抢救紫禁城
早安,北京!
京城面对非常高考
北京飘起五环旗
“国门第一路”
京城的路:平坦舒适
北京的立交桥
重现逝去之梦
——访微缩的老北京城
呼啦圈风靡北京
世界风光一园中
中关村新景——电脑夜场
中关村:冲击世界一流
“友好之桥”
——中日青年交流中心诞生记
北京个体户赴俄贸易忙
京华业余经商热
北京疏浚菖蒲河衔接皇城根
卢沟桥迎来800周岁
不要忘记历史
——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大兴西瓜不“大兴”
王府井拍卖西瓜
京城雨中采桑葚
点燃“文明之火”
金秋花开京城香
沙逼京城
沙尘暴袭京城
北京刮大风广告砸死人
沙尘竟来自昔日草原
五大源头起沙暴四条对策缚黄龙
上海走向新世纪
上海确定走向新世纪战略目标
同演一台戏共舞一条龙
——徐匡迪谈走向新世纪的沪港台关系
中科院与上海市携手合作
——全方位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上海是全球理想投资地
——访拜耳集团董事会主席施奈德博士
让更多国家参与世博会
——中国承诺:愿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1亿美元参展优惠
上海“世孵会”备受关注
浦东兴建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
变“路障”为“路标”
——薛潮委员谈行政审批改革
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黄浦江上游水源
——访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曲格平
上海承担西大厅改装任务
——人民大会堂增添一流水平国宴厅
金碧辉煌的国宴厅
海派经营有特色遂教四海有朋来
锦江管理模式享誉京城
上海菜火爆京城
上海学生一项发明200万元高价卖出
上海报刊的风采
沪版图书竞风流
——第七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海展团巡礼
探望病中的白杨
工会要旗帜鲜明支持改革
——访市总工会主席包信宝
构建工会工作新格局
——上海代表谈贯彻中国工会十四大精神
继续当好开路先锋
——上海代表出席中国工会十四大开幕式侧记
巾帼英雄担起时代使命
搞好自身建设迈向新的世纪
——访第八次全国妇代会代表、市妇联主席孟燕望
数风流人物还看青年一代
——上海代表出席共青团十五大开幕式侧记
“环保”邮票首日封风靡京华
——邮票设计者张安朴、徐逸涛在京签名受欢迎
绿色交通吹来清新的风
——国际电动汽车及代用燃料交流会上海展团巡礼
清洁城市,从清洁汽车开始
“空气净化工程——清洁汽车行动”
精神抖擞迎盛会
——叶叔华致科协大会开幕词侧记
浦东故乡人民缅怀张闻天
——赵启正受乡亲嘱托赴京参加座谈会
纪念张闻天同志95岁诞辰
——江泽民李鹏出席胡锦涛讲话
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吴贻弓谈上海国际电影节
世界工程师大会在上海举行
——访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台
附  录
脚踏两极第一“记”
做无愧于党报的记者
——记《解放日报》记者李文祺
李文祺荣获上海市大众科学奖
追逐科技发展的脚步
——记第六届上海市大众科学奖获得者李文祺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