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戏曲,自先秦民间歌舞、宫廷俳优,到两汉百戏、角抵戏,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参军戏,隋唐的乐舞、滑稽戏,经历了长达十多个世纪的酝酿孕育,才有了中国戏曲的雏形宋杂剧、金院本,到宋元之际,终于成熟,并有完整的剧本流传下来。初名永嘉杂剧、温州杂剧,宋元时期地域扩展到东南沿海一带,统称宋元南曲戏文.简称南戏。紧接着元代杂剧勃兴,出现了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大繁荣时期。这期间中国的诗歌已经发展到鼎盛时期,散文也几度兴盛,只有小说刚刚由记事记人到传奇志怪,发展到民间群众性的话本创作。中国戏曲是中国文学史上形成最晚的文学体裁,在世界戏曲史上也是形成较晚的剧种。<br> 在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的中国戏曲,经过长期的艺术积淀,形成了自己丰富的民族特点,本书改写,用简约的文字,把代言体改为叙事体,保持原作的基本结构、情节安排、构思的匠心,保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不损害原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杂剧剧本,原原本本改写;戏文、传奇剧本突出主线和主要人物,副线和次要人物有的略写,一般不予删削。改写的目的在于用叙述的文字反映剧本的本来面貌,为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戏曲提供方便。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