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朱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2065316
  • 作      者:
    安莉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敎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朱德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本书为“共和国领袖故事”之朱德篇,用数十个篇幅,以传记的形式,记述了朱德从贫寒的少年时代就追求光明、投身革命,一直到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万里长征,以及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领导人民军队所建立的卓越功勋,着重表现了朱德同志作为革命家、军事家所具有的坚定、勇敢、机智、无畏的伟大精神。
展开
内容介绍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省仪陇县人。一九零九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一九一三年后在滇军任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曾参加护国、护法战争。一九二二年赴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五年到苏联学习军事,次年回国。一九二七年在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一九二八年参与领导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兼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总指挥(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任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八届中央副主席,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br>    朱德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本书为“共和国领袖故事”之朱德篇,用数十个篇幅,以传记的形式,记述了朱德从贫寒的少年时代就追求光明、投身革命,一直到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万里长征,以及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领导人民军队所建立的卓越功勋,着重表现了朱德同志作为革命家、军事家所具有的坚定、勇敢、机智、无畏的伟大精神。
展开
精彩书摘
    1905年底,19岁的朱德第一次离开了养育他19年的家乡,和几个同学一<br>起走出山沟,到顺庆府(今四川南充市)求学。这时,清政府标榜推行“新政<br>”,宣布停止科举考试,普设蒙小学堂,各种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遍及全<br>国。1906年春,朱德进入南充县官立两等小学堂,半年后,又考入顺庆府官<br>立中学堂。这所学堂是一批从日本留学回国的革新派人物办的。学校设置的<br>课程有:国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外国语、法律、修身、国<br>画、体育等,老师大都是进步的革新派。他们在讲课或交谈中,经常向学生<br>灌输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思想,抨击清政府。学堂的监督就是后来著名<br>的爱国民主人士、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之一的张澜先生。他是一个反清的激<br>进民主主义者、同盟会会员,留学日本时,因反对慈禧太后,被清朝驻日使<br>馆押送回国。他经常慷慨激昂地鼓动学生:“要亡国灭种了,就是牺牲身家<br>性命,也要去救国家。”朱德十分敬佩张澜,经常和同学们到他家里畅谈国<br>事。朱德的老师刘寿川也是仪陇人,他们师生二人关系很密切,经常在一起<br>促膝谈心。刘寿川向朱德介绍了明治维新如何使日本走向先进,科学给日本<br>带来生机,唯有科学才是救国之本,而只有变法维新才能发展科学。先生们<br>这些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言论,给朱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逐渐<br>领悟到,应该像张澜先生说的那样,不惜个人的身家性命去拯救国家、拯救<br>民族。在当时“强身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潮影响下,朱德接受了刘寿<br>川先生的建议,决定到成都去求得更多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br>    1907年初,朱德来到成都,考入四川通省师范学堂附设的体育学堂。他<br>之所以选择体育专科,一是因为他身体素质好且又有兴趣;二是因为他相信<br>体育可以增强国人体魄,将来做一名教师,使千千万万中国人不再做“东亚<br>病夫”。<br>    这个时期,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随着风起云涌的<br>革命浪潮,西方资产阶级的哲学、社会政治学和自然科学愈来愈多地传入中<br>国。朱德在体育学堂里见到了不少新报纸、新书籍,也接触了许多新思想、<br>新事物。这给为寻求救国救民之道而来的朱德带来了希望。有一次,不知是<br>谁把一本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塞在他的枕头底下,他仔细阅读之后,又<br>悄悄塞到另外一个同学的枕头下。他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同盟会会员,但经多<br>方探听,没有谁告诉他有关同盟会的情况,他感到很失望。这时,“推翻皇<br>帝建立一个好国家”的思想已在他脑海里悄然产生了。<br>    为了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朱德从体育学堂毕业后,接受刘寿川的<br>聘请,从成都回到仪陇,担任县高等小学堂的体育教师,兼管庶务和教务。<br>    ……
展开
目录
佃农的儿子<br>求索<br>投笔从戎<br>辛亥革命建奇功<br>护国名将<br>入党<br>设宴制敌<br>“要革命的,跟我走”<br>智取宜章<br>会师井冈山<br>老“医官”<br>打败江西“两只羊”<br>扁担的故事<br>军长理发<br>让马<br>打了胜仗来结婚<br>欢度端午节<br>活捉张辉瓒<br>红军无线电台的诞生<br>黄陂大捷<br>智斗张国焘<br>炉霍播种<br>草地晚餐<br>诚挚的友谊<br>伫马太行<br>募钱养母<br>南泥湾的篝火<br>攻坚战的楷模<br>我们要有海陆空<br>第一任中央纪委书记<br>授勋<br>种树<br>不要接官要接班<br>粗菜淡饭最相宜<br>战友情谊<br>唯有兰花香正好<br>别忘了人民<br>革命到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