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物经济与农业未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100051878
  • 作      者:
    邓心安, 王世杰, 姚庆筱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生物经济与农业未来》论证比较严密,体系完整,切合现实问题和时代主题;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战略性的特点。既有对生物经济的特有理解和前瞻,又有生物经济时代背景下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思考;既包含发展理念及理论上的创新,又包含构建新型农业体系的对策措施。生物经济的研究前景光明,但任务是艰巨的,创建新理论、构建新体系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希望《生物经济与农业未来》成为开拓生物经济宏观战略研究的一部力作,引领更多的学者和科技管理工作者去探索和思考。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生物经济与生物经济时代
第一节 生物经济时代悄然来临
一、生物经济概念的由来与发展
二、生物经济与其他经济形态的关系
第二节 经济时代的发展阶段与标志
一、经济时代的演进
二、经济时代的发展阶段及其划分标志
三、生物经济时代的关联
第三节 生物经济的特点及其时代特征
一、生物经济的特点
二、生物经济时代的特征

第二章 农业的时代特征与新的使命
第一节 农业概念的演进
一、农业的时代特征
二、农业形态及其“人本化”演进
第二节 生物经济时代农业新的功能与使命
一、生物经济时代农业领域的拓展
二、农与“非农”的辩证统一

第三章 农业易相发展理论
第一节 农业发展理论概述
一、发展经济学理论
二、农业生态理论
三、农业区域开发与布局理论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二节 “易”之含义与事物转化规律
一、“易”之含义:变易为本
二、“易相”与现代农业发展观渊源
三、太极: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四、阴阳与五行:相互对立与联系
第三节 “易”与农业的渊源关系
一、中国古代农业“三才”思想
二、中国古代农业“三宜”思想
三、气与农业
四、阴阳与天气
第四节 农业易相发展理论及其内涵
一、农业发展“范式”转变
二、农业易相发展理论的提出
三、农业易相发展理论的概念与内涵
第五节 农业易相发展理论对于解决农业问题的意涵
一、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二、农业易相发展理论对于解决农业发展问题的意涵

第四章 新型农业体系结构与内容
第一节 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的交融
一、现代农业与生物技术结合:农业生物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二、农业院校演变趋势:农业领域拓展的一个侧面
第二节 新型农业体系的结构
一、新型农业体系的结构框架
二、常规农业系统与新型农业体系其他子系统的关系
三、新型农业体系其他子系统与“非农”领域相应系统的关系
第三节 新型农业体系的内容
一、食品系统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
二、营养系统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
三、健康医疗系统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
四、资源环境系统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
五、生态系统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

第五章 新型农业体系技术系统
第一节 新型农业体系的技术系统性
一、对现代技术的反思
二、现代生物技术在新型农业体系中的核心作用
三、新型农业体系技术系统的演进与整合
第二节 通用性技术在新型农业体系中的作用
一、重塑自然的艺术家:转基因技术
二、揭示生物信息的快速预言家:生物芯片
三、生物识别与信号传导的观察员:生物传感器
四、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结晶:生物信息学
五、生物超级复印机:克隆技术
第三节 综合性技术在新型农业体系中的作用
一、遗传性状的优化大师:基因工程及DNA重组技术
二、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的融合:纳米生物技术
三、环境健康护理师:环境生物修复技术
四、基因功能的解码器:基因打靶技术
五、再生医学新模式:组织工程
第四节 专项性技术在新型农业体系中的作用
一、组织与器官的裁剪制作:干细胞技术
二、蛋白工厂:生物反应器
三、基因功能的系统解译:农业基因组学
四、新药开发的技术平台:蛋白质组学
五、育种新模式:染色体工程技术
第五节 新型农业体系的生物技术伦理问题
一、遗传污染与异种器官移植
二、人工生命与超常长寿
三、遗传专利
四、优生与遗传歧视
五、转基因动植物及食品
六、新型农业体系技术系统其他“超常”问题

第六章 构建新型农业体系的对策
第一节 从生物经济时代视角来看农业发展问题的本质
一、对农业发展问题的再认识
二、乡村与城镇的差别及融合
三、农业发展问题的本质
四、解决农业发展问题与城乡差别问题的关键在于“非农”
第二节 构建新型农业体系的策略
一、倡导生物经济时代的发展理念与思维方式
二、加强新型农业体系与常规农业系统的融合
三、现代生物技术与产业化环境建设相结合
第三节 构建新型农业体系的战略措施
一、与新型农业体系相配套的制度建设
二、激活城乡就业服务市场
三、完善“技术-教育-市场”体系
四、加大农业科研投资力度,建立新型农业推广制度
五、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与能源战略转移
六、抗性生物与优良品种的开发利用
七、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八、利用生物性能辅助改造城乡环境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