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分子医学导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904830X
  • 作      者:
    宋后燕主编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作者简介
    宋后燕,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其主要科研成果有:以蛋白质晶体结构、计算机分子模拟等研究为先导,设计和研制重组链激酶(r—SK)、重组双功能水蛭素(RGD—Hirudin)等生物技术一类新药,其中r-SK已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等患者4万余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发明专利金奖等。并享有发明专利9项,新药证书3项。
    在科学领域积极推动学科交叉,20世纪80年代主持建设医学分子遗传学教研室,90年代主持建设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复旦大学分子医学博士点,培养硕士生、博士生近100名,发表论文260余篇,主编《医用分子遗传学》等专著多部。
展开
内容介绍
    复旦大学的国家“211工程”分子医学重点学科和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上海市遗传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以及国内外专家等为了推动国内分子医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于2005年结合自己的专业和专长为研究生开设“分子医学导论”新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分子医学导论》教材。
    《分子医学导论》共l8章,内容包括3个部分:从分子水平阐述基因组、基因、基因转录及其调控,细胞周期和信号转录等分子医学基础;主要疾病的病理变化分子机制及其关键性研究技术;迅速发展的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和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新药的研究。其内容新颖,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学科交叉以及具有启发性与前瞻性等特点。可供医学本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和住院医生学习参考。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人类基因组、染色体和基因的组成
第一节 基因的概念
第二节 基因的化学本质
一、间接和直接证据
二、4种脱氧核苷酸
三、DNA双螺旋结构
第三节 人类基因和基因组
一、人类基因的结构
二、人类基因组
第四节 基因在不同细胞周期、不同功能状态的存在形式
一、染色质的化学组成
二、染色质的结构及染色体的组装
三、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
四、染色体形态特征
五、染色体核型
第五节 基因的生物学特性
一、遗传信息的复制
二、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
第六节 人类结构基因组
二、人类基因组计划已取得的成就
三、后基因组时代

第二章 基因转录及转录的调控
第一节 原核生物基因转录调控的机制
一、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基本过程
二、操纵子的原型——乳糖操纵子
三、基因转录的时序调控
第二节 真核生物基因转录调控的机制
一、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基本过程和Britten-Davidson模型
二、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主要顺式作用元件
三、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相关反式作用因子
四、如何进行转录调控的研究
五、以脂肪细胞发育分化为例介绍真核转录调控的研究
第三章 整合蛋白与钙黏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及其生物学作用

第一节 整合蛋白对细胞周期的调控机制
一、整合蛋白分子结构与性质
二、整合蛋白对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
三、整合蛋白参与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途径
四、整合蛋白对细胞周期的调控机制
五、细胞外基质与整合蛋白对细胞分裂、分化状态的影响
六、细胞的锚定非依赖性生长
第二节 E-钙黏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及与整合蛋白的关系
一、钙黏蛋白的分类、结构和分布
二、E-钙黏蛋白参与的信号转导途径
三、整合蛋白和钙黏蛋白信号转导途径的相互作用
四、Rho蛋白家族对整合蛋白和E-钙黏蛋白信号通路的调控
五、钙离子对整合蛋白和E-钙黏蛋白的调控作用
六、整合蛋白耦联激酶
七、参与整合蛋白与E-钙黏蛋白信号转导的其他蛋白
第三节 细胞黏附分子与肿瘤侵袭、转移过程

第四章 细胞周期的分子机制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细胞周期
二、细胞周期时间的测定
三、细胞同步化
第二节 细胞周期调控的分子机制
一、细胞周期调控的研究背景
二、细胞周期调控的分子机制

第五章 缓激肽释放酶一激肽系统
第一节 激肽释放酶一激肽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激肽的代谢
第三节激肽受体
第四节激肽的生理作用
一、对血管的作用
二、对心脏的作用
三、对肾脏的作用
四、激肽的中枢作用
五、激肽释放酶一激肽系统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关系

第六章 免疫应答调节的细胞与分子基础(熊思东徐薇)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抗原
二、抗原呈递细胞
三、T淋巴细胞
四、B淋巴细胞
五、免疫球蛋白
六、补体
第二节 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点
一、免疫应答的类型
二、免疫应答的过程
三、免疫应答的特点
第三节 免疫应答调节的分子基础
一、MHC分子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二、抗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三、抗体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四、补体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五、激活性或抑制性受体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第四节 免疫应答调节的细胞基础
一、APC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二、T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三、B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四、NK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五、独特型细胞网络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第五节 免疫应答调节的整体和群体水平
一、整体水平的免疫调节作用
二、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作用

第七章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
第一节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概况
一、趋化因子的发现
二、趋化因子的分类及命名
三、趋化因子受体的分类及命名
第二节 趋化因子的结构
一、趋化因子的空间结构
二、趋化因子的多聚体形式
三、趋化因子的重要结构成分
第三节 趋化因子受体的结构
第四节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功能
一、趋化因子与淋巴细胞迁移
二、趋化因子与炎症反应
三、趋化因子与肿瘤
四、趋化因子与病毒感染
五、趋化因子的其他功能
第五节 趋化因子的表达调控

第八章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
第一节 AS的发病学说
一、损伤反应学说
二、脂蛋白改变学说
三、血栓形成学说
四、免疫学说
五、炎症学说
六、感染学说
第二节 AS的易患因素
一、高脂血症
二、高血压
三、吸烟
四、性别
五、糖尿病及高胰岛素血症
六、遗传因素
第三节 内皮细胞与AS
一、EC的功能
二、EC与AS
第四节 平滑肌细胞与AS
一、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形态与性质
二、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异构体在分化中的改变
三、球囊导管损害模型与SMC的改变
四、内膜肥厚是AS病变的基础
五、主动脉AS病变
六、平滑肌细胞迁移
第五节 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与AS
一、单核/巨噬细胞与AS
二、T淋巴细胞与AS
第六节 血小板与AS
一、血小板激活与AS
二、激活血小板与EC的相互作用
三、活化血小板与白细胞的相互作用
四、血小板源的炎性因子与AS
五、血小板微粒
第七节 组织因子及其抑制物与AS的关系
一、TF
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第九章 内质网应激
第一节 内质网功能与内质网应激
一、内质网的两大主要功能
二、内质网应激导致未折叠蛋白质反应
第二节 酵母的UPR途径
一、UPR最初在哺乳动物中发现
二、酵母的UPR途径比哺乳动物细胞简单
第三节 哺乳动物细胞内质网应激活化3条信号转导途径
一、类似于酵母的UPR途径
二、哺乳动物细胞内质网应激活化内质网膜蛋白激酶PERK,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
三、ATF6信号转导途径的发现同时也阐明了哺乳动物细胞中Irela/B信号转导途径
第四节 内质网应激与细胞凋亡及疾病相关
一、内质网应激导致细胞凋亡至少有3条途径,但机制尚需研究
二、内质网应激与许多疾病相关

第十章 纤溶系统与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节 纤溶系统的组成
一、纤溶酶原与纤溶酶
二、纤溶酶原激活剂
三、纤溶系统抑制物
第二节 纤溶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一、纤溶系统与癫痫发作
二、纤溶系统与脑缺血
三、纤溶系统与早老性痴呆症
第三节 纤溶系统与外周神经损伤
第四节 纤溶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第五节 纤溶系统在学习和记忆中的作用
一、t-PA对长时程增强效应(LTP)的影响
二、t-PA对学习和记忆中行为学的影响

第十一章 u-PA/u-PAR系统和MMPs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第一节 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相关基因
一、促进肿瘤侵袭转移的基因
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第二节 黏附分子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第三节 u-PA/u-PAR蛋白酶水解系统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第四节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第十二章 肾小球硬化发生的分子机制
第一节 ECM沉积与肾小球硬化
一、ECM的组成及在系膜区的分布
二、肾小球疾病中ECM的沉积
三、肾小球疾病中ECM成分的性质改变
四、肾小球内ECM合成细胞及其活化
第二节 细胞因子与肾小球硬化
一、转化生长因子
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三、其他因子
第三节 基质降解酶/组织抑制因子与肾小球硬化
一、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二、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第四节细胞信号传导分子与肾小球硬化
一、Smads家族
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三、蛋白激酶C(PKC)
第五节 基因转移技术与肾小球硬化的研究
一、基因传递系统
二、转基因技术在肾小球病变及肾小球硬化研究中的应用

第十三章 RNA干扰技术及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节 RNAi的研究历史
第二节 RNAi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 影响RNAi特异性的因素和双链RNA的构建
一、RNAi在细胞中的研究
二、双链RNA的构建
第四节 RNAi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高通量研究基因功能
二、研究信号转导通路的新工具
三、肿瘤的治疗
四、RNAi在干细胞研究中的应用
五、RNA干扰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动物模型神经变性的阻止

第十四章 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与分化的机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胚胎干细胞的来源与分类
一、胚胎癌细胞
二、胚胎干细胞
三、胚胎生殖细胞
第三节 胚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
一、外源性信号分子
二、内源性调节因子
三、细胞周期
四、端粒酶
五、凋亡
第四节 胚胎干细胞的分化
一、拟胚体的分化
二、单层培养细胞的分化
三、分化机制

第十五章 基因诊断(任兆瑞黄淑帧)
第一节 基因诊断的原理和方法
一、历史回顾
二、基因诊断的时机
三、基因的检测和分析
四、DNA诊断
五、RNA诊断
六、FISH诊断
七、基因芯片技术
第二节 基因诊断技术在常见遗传病中的应用
一、地中海贫血
二、血友病

第十六章 癌症的靶向治疗及发展趋势
第一节 肿瘤的基因治疗
一、载体
二、基因
三、肿瘤基因治疗的发展方向
第二节 肿瘤的病毒治疗
一、理想OV的特征及来源
二、OV杀灭肿瘤细胞的机制
三、OV在肿瘤细胞内特异性增殖的机制
四、肿瘤增殖病毒的临床应用
第三节 肿瘤的靶向基因一病毒治疗
一、肿瘤靶向基因一病毒治疗
二、靶向基因一病毒治疗的具体应用方案
第四节 癌症靶向治疗的新策略
一、肿瘤干细胞概念及治疗对策
二、抗体治疗
三、RNA干扰技术
四、穿膜蛋白治疗
五、细胞载体靶向治疗
六、纳米技术
七、其他

第十七章 转基因动物
第一节 转基因动物的发展简介
第二节 转基因动物的制作、检测方法
一、转基因的构建
二、转基因动物的制作方法
三、转基因动物的检测方法
第三节 转基因动物组织特异性表达体系(生物反应器)
一、乳腺组织特异性表达系统
二、血液表达系统
三、膀胱特异表达系统
四、禽类输卵管(蛋清)表达系统
五、精液表达系统
第四节 转基因动物克隆
第五节 转基因动物与基因打靶
第六节 转基因动物与基因治疗
第七节 异种器官移植
第八节 转基因动物的前景展望

第十八章 蛋白质分子结构的计算机模拟和新药设计
第一节 蛋白质分子结构的计算机模拟
一、分子结构信息的表达
二、蛋白质结构数据的获得
第二节 分子模拟中常用的几种算法
一、力场和势函数
二、常用力场函数和分类
三、常用算法
第三节 蛋白质分子的相互作用和分子对接方法
一、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二、配体一受体分子对接技术
第四节 分子对接技术在新型葡激酶突变体(RGD—Sak)设计中的应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