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海洋生物技术新进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2747737
  • 作      者:
    范晓等编著
  • 出 版 社 :
    海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1999.1
收藏
内容介绍
    《海洋生物技术新进展》对近10余年来国内外,尤其是国内海洋生物技术研究进展,诸如海洋生物基因工程、海洋生物细胞工程、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及海洋生物培育等方面作了较详细介绍。全书共4篇26章。每章都联系作者自己当前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内容,反映国内外在海洋生物技术领域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理论上具有一定深度,实践上也有诸多宝贵经验。该书对从事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和生产单位的科技人员颇具参考价值,也可供从事海洋生物技术理论、实验室教学的师生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4.1.3  海产贝类基因转移研究
    贝类养殖是海水养殖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培育高产优质的养殖新品种为养殖单位所迫切需要。海产贝类的品种改良和培育方面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细胞工程技术领域,应用转基因技术研究贝类的基因表达、生长、发育以及培育养殖优良品种等工作则刚刚起步。同时,贝类也是研究转基因动物的很好模型材料。因为①每只雌贝常常可产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成熟的、遗传性一致的卵子,可提供大量样品以便更精确地分析外源基因在受体中的行为;②可人为控制生殖周期,贝类大多进行体外受精,人工繁育容易;③养殖技术简便,易于管理。有利于对转基因贝的后代进行遗传分析等。
    鲍是世界上著名的海珍品,在我国位于海产八珍之首,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出口创汇能力,为海珍品养殖的主要种类。由于鲍生长缓慢,养殖周期长,严重制约了经济效益的发挥。甚至引起病害肆虐,给养殖单位造成巨大损失。如何提高养殖鲍的生长速度,缩短养殖周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Morse等(1984)曾发现哺乳动物的生长激素可明显促进红鲍的生长发育。Barbara等也将幼鲍用生长激素处理使养殖的鲍在个体大小和重量上明显增长(Baker,1996)。说明鲍的体内有与哺乳动物生长激素相类似的促生长的激素分子,这提示我们通过转外源生长激素基因培育快速生长的养殖新品系是可行的。最近,Powers等(1995,1997)已将外源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红鲍,培育出可快速生长的养殖新品系。美国斯坦福大学克隆了红鲍的p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并构建了带有该启动子、荧光素酶基因和鲑鱼生长激素基因的表达质粒,将重组质粒导入鲍的卵子,获得快速生长的转基因鲍(Powers等。1997)。厄瓜多尔在鲍、以及我国台湾在杂色鲍都进行着相似的研究(Connihan等,1997;Tsai等,1997)。
展开
目录
绪言
第一篇 海洋生物基因工程
1 海洋动物基因工程
1.1 概况
1.2 研究工作进展
2 对虾分子遗传标记
2.1 概况
2.2 对虾属基因组DNA多态性及亲缘关系
2.3 日本对虾野生种群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异
3 对虾病毒和对虾病毒性疾病
3.1 目前已发现的对虾病毒种类
3.2 报道较多的几种对虾病毒的特征
3.3 病毒的传播途径
3.4 对虾病毒病诊断技术的研究
3.5 对虾病毒病的防治
4 精子载体法在海洋贝类转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4.1 研究状况
4.2 电脉冲促进精子携带外源DNA
4.3 脂质体介导精子载体法转基因鲍研究
4.4 转生长激素基因鲍培育及其活体检测
4.5 展望
5 藻类基因工程
5.1 藻类基因组与藻类基因的研究
5.2 藻类基因工程载体的构建
5.3 藻类基因转移系统
5.4 藻类外源基因表达系统

第二篇 海洋生物细胞工程
6 海洋动物细胞培养
6.1 鱼类细胞培养
6.2 虾类细胞培养
6.3 贝类细胞培养
6.4 其他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细胞培养
7 对虾细胞培养
7.1 对虾细胞培养的历史及现状
7.2 对虾细胞培养的研究方法
7.3 对虾细胞培养的展望
8 贝类细胞遗传技术
8.1 细胞遗传操作方法
8.2 多倍体育种
8.3 非整倍体
8.4 染色体和基因转移
8.5 单性发育
8.6 总结与展望
9 海洋鱼类和贝类染色体组型
9.1 研究历史
9.2 研究进展
9.3 存在问题与展望
10 克隆鱼
10.1 概况
10.2 胚型克隆鱼
10.3 移核克隆鱼
11 海洋鱼类多倍体育种
11.1 海洋鱼类多倍体研究的现状和热点
11.2 海洋鱼类多倍体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12 细胞工程产氢技术
12.1 生物产氢研究的历史回顾
12.2 生物产氢机制和生理生化、遗传研究
12.3 国外从事生物放氢的主要研究机构
12.4 问题和发展方向
13 海藻细胞融合
13.1 海藻细胞融合研究概况
13.2 展望

第三篇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
14 海洋生物多糖类化合物
14.1 海藻多糖
14.2 海洋动物多糖
14.3 海洋多糖药物研究及其前景
15 藻胆蛋白研究概况
15.1 藻胆蛋白在藻体中的功能
15.2 藻胆蛋白的种类与组成
15.3 藻胆蛋白的分离纯化和浓度测定
15.4 藻胆蛋白应用研究概况
15.5 人工组建藻胆蛋白研究的分析
16 微藻生产类胡萝卜素
16.1 盐藻和红球藻的基础生物学
16.2 培养因子参数对盐藻和红球藻细胞生长影响以及培养技术
16.3 庖缓懿匪睾拖呵嗨鼗刍?
16.4 藻体收获和提取技术
16.5 问题和前景
17 海洋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
17.1 概述
17.2 海洋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
17.3 结束语
18 海洋抗肿瘤药物研究
18.1 概论
18.2 海洋抗癌药物研究过程
18.3 处于不同研究阶段的海洋抗肿瘤化合物
18.4 展望
19 海藻天然产物与生物技术
19.1 概论
19.2 海藻抗氧化活性筛选
19.3 活性氧清除活性的筛选方法
19.4 海藻的化学预防与细胞毒活性筛选
19.5 海藻的天然活性化合物
20 海藻植物生长剂
20.1 海藻植物生长剂中的营养物质
20.2 海藻植物生长剂中的活性成分
20.3 海藻植物生长剂的制备技术
20.4 海藻植物生长剂的农田应用效果
21 海洋生物医用材料
21.1 海洋生物医用材料开发研究取得的典型成果
21.2 海洋医用生物材料研究的热点与前沿
22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相关生物技术
22.1 基因工程技术
22.2 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的应用
22.3 生物反应器技术的应用
22.4 展望

第四篇 海洋生物培育
23 螺旋藻诱变育种
23.1 螺旋藻诱变育种概述
23.2 展望
24 利用废水培养螺旋藻净化水质
24.1 螺旋藻混合营养生理学的研究进展
24.2 利用废水、废物培养螺旋藻
24.3 利用糖厂糖密发酵废水培养螺旋藻
24.4 藻一菌共生系统净化糖密发酵废水的效果及其评价
24.5 利用废水培养螺旋藻的特性
24.6 利用废水培养螺旋藻的优势和所面临的问题
25 海水珍珠养殖
25.1 常规育珠技术的改进
25.2 高品质珍珠——黑珍珠的养殖
25.3 运用三倍体合浦珠母贝进行插核育珠
25.4 运用组织培养技术生产珍珠液
25.5 展望
26 紫菜叶状体的细胞和组织培养
26.1 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在紫菜叶状体发育研究中的新进展
26.2 细胞和组织培养对紫菜叶状体发育研究的重要性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