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细胞的不死精神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200049921
  • 作      者:
    [高士其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3
收藏
内容介绍
  《细胞的不死精神》中科普作家高士其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妙趣横生的比喻来向人们传播医学科学与公共卫生的知识、思想和精神。《细胞的不死精神》是19篇关于科学小品的集结。谈的净是些生物细微琐屑的事,但是却都和人生有关:民主的纤毛细胞、大海给我们的礼物、地下王国漫游记等。
  《细胞的不死精神》揭开了细胞不死、生命起源的秘密。细胞为什么会永远长大,永远不死?而由细胞组成的人却得不到永生,会逐渐衰老、死亡呢?《细胞的不死精神》从生命的起源、单细胞的性生活说起,揭开细胞的不死之谜。
展开
精彩书评
  高士其同志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他以诗人的情怀和笔墨,为少年儿童写出许多流畅动人的科学诗文,这在儿童文学作者中是难能可贵的。使我尤其敬佩的是他以伤残之身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为少年儿童写作,若不是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和惊人的毅力,是办不到的。我希望亲爱的小读者们。在读到这本书时能够体会并且记住这一点。
  --谢冰心  
  高士其同志能把深奥的科学知识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他的作品里,细茵跃然纸上,同人说长道短。说明着自身的利弊;白血球在他的笔尖上英勇杀敌:他把土壤亲切地比喻为妈妈,"我们的土壤妈妈是地球工厂的女工";他把终日与我们相伴的时间称为"时间伯伯",要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地去珍惜它……
  细菌、白血球、土壤、时间……在高士其同志的笔下,都变成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精灵,都变成了摸得着、看得见、听得到的"人物",在与我们发生着联系。
  --钱信忠  
  高士其对细菌的描写是那样的生动、形象,使得我和很多青少年在读了他的作品后,便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后来所从事生物学的研究,应该说是离不开高士其老先生的启蒙、引导。
  --陈章良  
  高士其的科学小品以细菌学为主,但是常常广征博引,涉及整个自然科学。尽管他自称他的科学小品是"点心",是一碗"小馄饨",实际上却是富有知识营养的"点心"、"小馄饨"。他的一篇科学小品只千把字,读者花片刻时间便可读完,然而在这片刻之间,却领略了科学世界的绮丽风光。
  --叶永烈  
  《菌儿自传》可以说是一篇洋洋大观的奇文。通过这个小小的生物,画出了一幅上通云霄,下连江海的宏伟图景。五六万字的文章,势如破竹,一气呵成,使人读了确实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觉。
  --黄树则  
  高士其早年因从事科学实验而身体受残,但他却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毕生从事把科学交给人民和教育青少年的工作。为此他整整奋斗了六十年,撰写了数百万字的作品和论文。他的著作闪耀着自强不息的光辉,是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傅铁山  
  半个多世纪以来,高士其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致力于把科学交给人民的工作。在一个12亿人口的国家普及科学,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精神领导中华民族走向科学。这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和激动人心的。高士其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而且也是人类世界的光荣。
  --吴阶平  
  高士其从23岁开始到83岁离开人间,一直瘫痪在轮椅上为人类的和平幸福与科学传播孜孜不倦地奋斗了60年,创造了难以置信的生命奇迹。高士其作为一个残疾人,奋不顾身地为科学、真理献身,无私、无保留地为社会服务与奉献,是令人十分感泣的。正因为这样,高士其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和亿万青少年中具有强烈的影响和感召力。
  --王文元  
  高士其是我们时代的一位在传播科学知识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他的精神和动人事迹从三十年代至今的半个多世纪,教育鼓舞了我们几代人。早年在学生时代,我就读过高老的科学作品。听过高老的动人事迹,充满敬仰之情。
  --杨纪珂  
  高士其同志是一位著名的科普读物作家,他在身体遭受疾病的摧残下,写出了不少很好的科普作品,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于光远  
  他的著作闪耀着自强不息的光辉,是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傅铁山  
  高士其从23岁开始到83岁离开人间,一直瘫痪在轮椅上为人类的和平幸福与科学传播孜孜不倦地奋斗了60年,创造了难以置信的生命奇迹。
  --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  
  我和很多青少年在读了他的作品后,便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著名生物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  
  他的一篇科学小品只千把字,读者花片刻时间便可读完,然而在这片刻之间,却领略了科学世界的绮丽风光。
  --著名作家叶永烈
展开
精彩书摘
  滴答滴答……滴答又滴答。
  壁上挂钟的声音,不停地摇响,在催着我们过年似的。
  不会停的啊!若没有环境的阻力,只有地心的吸力,那挂钟的摇摆,将永远在摇摆,永远滴答滴答。
  苹果落在地上了,江河的潮水一涨一退,天空星球在转动,也都为着地心的吸力。
  这是18世纪,英国那位大科学家牛顿先生告诉我们的话。
  但,我想,环境虽有阻力,钟的摇摆,虽渐渐不幸而停止了,还可用我的手,再把发条开一开,再把钟摆摆一摆,又滴答滴答地摇响不停了。 再不然,钟的机器坏了,还可以修理的呀。修理不行,还可以拆散改造的呀。
  我们这世界,断没有不能改良的坏货。不然,收买旧东西的,便要饿肚皮。钟摆到底是钟摆,怕的是被古董家买去收藏起来,不怕环境有多么大的阻力,当有再摇再摆的日子。地心的吸力,环境的阻力,是抵不住,压不倒,人类双手和大脑的一齐努力抗战啊。你不看,一架一架,各式各样的飞机,不是都不怕地心的吸力,都能远离地面而高飞吗? 这一来,钟摆仍是可以滴答滴答地不停了。也许因外力的压迫,暂时吞声,然而不断地努力,修理,改造,整个滴答滴答的声音,万不至于绝响的啊!
  无生命的钟摆?经人手的一拨再拨,尚且永远不会停止;有生命的东西,为什么就会死亡?究竟有没有永生的可能呢?
  死亡与永生,这个切身的问题,大家都还没有得到一个正确的解答。在这年底难关大战临头的当儿,握着实权的老板掌柜们,奄奄没有一些儿生气,害得我们没头没脑,看见一群强盗来抢,就东逃西躲,没有一个敢
  出来抵抗,还有人勾结强盗以图分赃哩。真是1935年好容易过去,1936年又不知怎样。不知怎样做人是好,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生死的问题愈加紧迫了。
  然而这问题不是悄悄地绝望了。
  我们不是坐着等死,科学已指示我们的归路,前途。
  我们要在生之中探死,死里求生。
  生何以故会生?
  生是因为,在天然的适当环境之中,我们有一颗不能不长,不能不分的细胞。
  细胞是生命的最小最简单的代表,是生命的起码货色。不论是穷得如细菌或阿米巴,一条性命,也有一粒寒酸的细胞,或富得像树或人一般,一身也不过多拥几万万细胞罢了。山芋的细胞,红葡萄的细胞,不比老松老柏的细胞小多少。大象、大鲸的细胞,也不比小鼠、小蚁的细胞大多少。在这生物的一切不平等声浪中,细胞大小肥瘦的相差,总算差强人意吧。
  细胞,不问他是属于哪一位生物,落到适合于他生活的肉汁、 ……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生命的传奇
细胞的不死精神
单细胞生物的性生活
新陈代谢中蛋白质的三种使命
民主的纤毛细胞
生命的起源

第二编 自然的故事
地球的帐幕
大海给我们的礼物
森林的礼物
土壤世界
水的改造
灰尘的旅行
地下王国漫游记

第三编 健康与生活
漫谈粗粮和细粮
谈寿命
防止“病从口入”

衣料会议
烹调蔬菜二三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