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从形成至今已有200万年之久,古名“不咸山”,意为神山,汉、魏时称“盖马大山”,唐朝称太白山。满族称长白山为“果勒敏珊延阿林”,意为长白山。因其拔地凌空,雄伟绮丽,为我国历代统治者所推崇,曾建庙宇、定封册、遣使致祭。清王朝更是视长白山为满族发祥之地。
长白山位于欧亚大陆东端、吉林省东南部,在中朝两国边境上,是与五岳齐名、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的关东第一山,素有“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在我国众多的名山中,唯有长白山的纬度最高,其海拔和面积也居国内群山之冠,是欧亚大陆东部最高的山峰。主峰海拔2749米,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座,总面积8000余平方千米,气势磅礴,白雪覆顶,形态高洁。
丰富的植被类型
由于长白山位于北温带,并且海拔较高,因而由下而上随着地形的增高,气温、土壤、生物等都会发生明显变化,是我国乃至亚欧大陆北半部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自然综合体。从长白山山脚到山顶,在垂直高度仅为3000米的范围内,分布着从温带到寒带的四个自然带的植被景观,植物种类达2000多种。这种垂直景观的特点,使我们无需在平地上行进数万里,而只要登上垂直高度3000米的长白山,就可以欣赏到从温带到极地的不同景色,加之长白山顶积雪每年长达9个月,甚为壮观,无愧为一座立体式自然宝库。
针阔混交林景观带: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这里气候温湿,土壤肥沃,形成万木参天的“长白林海”。仅高等植物就有1000多种,大致可分为乔木、灌木、草木三层。第一层的代表植物有红松、长白落叶松、长白松(美人松)、春榆、蒙古栎、白桦等。第二层的代表性灌木有毛榛、五加及刺五加、忍冬、蔷薇等。第三层的草本植物主要有山茄子、棉马、蕨、阴地苔等。在乔木和灌木中间还缠绕着一些山葡萄、软枣子、五味子等藤本植物,使这里颇具亚热带森林的景色。
针叶林景观带:位于海拔1000~1800米之间。海拔1000~1600米为明针叶林亚带;海拔1600~1800米为暗针叶林亚带。明针叶林亚带的植物以红松、云杉、冷杉为主。灌木、草本植物主要有长白瑞香、林奈草等小灌木以及木贼、尖齿蹄盖蕨、舞鹤草、石松等草本植物。暗针叶林亚带的植物主要以鱼鳞松、冷杉等为主;灌木较为稀少,只有高山松、宽叶杜香及茶藜的零星分布,而草本植物除了大鳞毛蕨之外,其余的则与苔藓植物交织在一起。
岳桦林景观带:位于海拔1800~2000米之间的地段。这里气候寒冷,风力很大,山势陡峭,土壤贫瘠,只生长着一些主干弯曲、矮小、呈匍匐状的岳桦林,及云杉、落叶松、东北赤杨等。灌木以笃斯越桔、中皮杜鹃为主。
高山苔原景观带:处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带。这里气候严寒,湿度与风力大。全年6级以上的大风约280天,7、8月份平均气温仅为8.5℃,不利于高大乔木的生长,仅有由矮小的灌木、多年生草本植物、苔藓和地衣组成的苔原。这些植物植株很矮,生长期短,开花集中,颜色鲜艳。每年盛夏,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犹如一座美丽绝伦的高山花园。
历史上活跃的火山区
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早期喷发活动在距今约200~300万年的第四纪,形成了以著名的长白山天池为主要火山通道的火山锥。据史料记载,从16世纪以来长白山又曾有过3次喷发。因而形成了典型的火山地貌类型——玄武岩台地、倾斜玄武岩高原、火山锥体与河谷等。在火山岩中常能发现夹杂的木炭,有的地方还发现有被火山岩埋没过的粗大的树木。这些残留的历史遗迹表明,长白山在火山喷发前及喷发间歇时,山上的植物一直都在顽强地生长与繁衍。每次火山喷发后,含有多种矿物质的火山灰会形成肥沃的土壤。所以,这里的气候、地质历史、土壤都给长白山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长白山天池
在长白山丰富的自然景观中,天池是最具风姿与神秘色彩的风景之一。天池是长白山顶部的火山口湖,湖面海拔2189米,是国内最高的高山湖泊。湖面大致成圆形,南北长4.8千米,东西宽3.37千米,面积9.82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04米,最深处373米。长白山气候瞬息万变,使得天池若隐若现,晴日湖水湛蓝,微微涟漪,阴天则水雾蒙蒙,清浪拍岸,故绘出了天池“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绝妙景象。长白山天池是松花江源头、水质清澈,犹如一面晶莹剔透的镜子,湖面成蓝宝石色,倒映着朵朵白云,令人顿觉身处仙境。
长白山是一座“宝山”,地下地上都有无尽宝藏。在她的怀抱里,荫育着上千种植物、药材,栖息着众多的飞禽走兽。长白山是我国三大自然资源宝库之一,也是世界重要的物种基因库。更为重要的是,长白山茂密的森林植被可以调节气候、雨量,保护着我国最大的“粮仓”东北平原。生态学家说,如果没有长白山大森林,东北平原将逐渐成为不毛之地。长白山就如一位虚怀若谷、深沉祥和的高士,默默守卫着脚下的一方沃土。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