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煤层气资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10409395
  • 作      者:
    叶建平等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1998.12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煤层气资源》是中国煤层气资源科学测评和煤层气地质理论系统研究的一本学术专著。全书共分8章,从煤层含气性要素、资源量、资源级别、资源品级、埋藏深度、聚气区带规模等方面系统地展示出中国煤层气资源的地域和层域分布特征,根据我国复杂多样的地质条件首次从煤层气成因、煤储层物性、构造作用、沉积作用、水文地质条件等角度深入系统地探讨了中国煤层气赋存和分布的地质控制因素,以全新的技术思路和方法流程首次建立起“递阶优选十定量排序”的中国煤层气有利区带优选理论和方法体系,展示出中国煤层气有利区带优选的成果。书中成果资料丰富,研究思路新颖,理论与方法系统,受到国内同学科领域专家的高度评价,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学术价值,适合于煤层气勘探、开发和利用领域的领导决策者、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生及本科高年级学生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上述两种情况在荥巩目标区均较为明显,而在其他目标区由于滑面发育在煤层上覆地层中、距煤层较远,缓倾断层对煤层含气性一般无大影响,如偃龙目标区的龙门滑体、禹州目标区的蔡寺一白沙滑体等。此外,若煤层处于煤层气风化带内,则尽管滑动面发育在煤层顶板或附近,却显示不出滑面对煤储层的封盖作用,煤层含气量可能依然很低,如登封目标区的郜城井田、新密目标区的任岗井田等。
  第三节 沉积作用的控气特征
  聚煤特征、含煤岩系的岩性、岩相组成及其空间组合均受控于沉积环境。基于这种因果关系,沉积作用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煤层气生成的物质基础以及煤储层、盖层的几何特征和物性,并通过煤层与围岩之间的组合关系影响到煤层气的保存条件。根据这一思路,本书结合我国煤层气地质背景条件,就沉积作用对煤层气储盖能力的控制特征做进一步探讨。
  一沉积体系与储盖组合
  沉积体系研究应用于石油和常规天然气储盖特征的历史由来已久,煤田地质工作中在含煤性预测方面也有成功应用的经验。形成于一定沉积体系中的煤系具有一定的煤储层与盖层组合关系,不同组合中围岩的岩性差异对于煤储层的封盖潜势的影响亦有所不同。因此,借鉴含煤沉积研究的有关成果,结合煤层气地质的具体特征,有可能对煤储层围岩的封盖潜势进行区域性预测。
  (一)储盖组合的基本成因类型
  我国含煤地层主要发育于克拉通内部盆地、陆内坳陷盆地和裂谷型盆地,沉积体系有浅海一障壁海岸、浅海一无障壁海岸、三角洲、河流、湖泊和冲积扇六种体系。在不同的沉积体系中,煤层赋存于成因地层单元(旋回)中的不同位置,与顶板甚至顶板之上一定距离内的围岩构成各式各样的组合关系,形成了在区域上具有一定展布规律的储盖组合的六种基本成因类型(表6-11)。
  ①在浅海一障壁海岸沉积体系中,成因地层单元主要由台地、障壁岛、潟湖、潮坪相的碳酸盐岩、中一细碎屑岩和泥岩组成。根据作用营力,可进一步分为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潮坪型和以波浪作用为主的滨海平原型。潮坪型见于华北聚气区的下二叠统山西组、华南聚气区的下石炭统测水组和上二叠统龙潭组以及东北聚气区三江一穆棱河平原的下白垩统城子河组。旋回结构多较完整,煤层位于单元的中部或上部,发育于潮坪或潮上坪环境,顶、底板往往均为沼泽相或潮坪相泥岩和粉砂质泥岩,因此对煤储层的封盖能力较强。
  ②在浅海一无障壁海岸体系中,成因地层单元由局限海台地相碳酸盐岩、沼泽相泥岩和泥炭沼泽相煤组成,在旋回完整的情况下煤层上覆沼泽相泥岩。但是,在多数情况下由于海侵作用的影响,台地相碳酸盐岩往往与煤层直接接触、形成煤储层的直接顶板,从而导致封盖条件极度恶化、封盖能力变差,如华北部分地区的太原组、华南桂中和桂北的合山组等。同时,煤储层底部的沼泽相泥岩一般较薄,亦无法有效地阻隔煤储层与下伏台地相灰岩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致使围岩条件进一步变差。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煤层气地质背景
第一节 含煤地层和煤层
一 主要聚煤期的含煤地层
(一)主要聚煤期的含煤地层分布
(二)主要聚煤期的含煤地层划分
二 主要聚煤期的煤层
(一)华北赋煤区煤层发育特征
(二)华南赋煤区煤层发育特征
(三)西北赋煤区煤层发育特征
(四)东北赋煤区煤层发育特征
(五)滇藏赋煤区煤层发育特征
第二节 区域构造和构造应力场
一 区域构造特征
二 区域构造演化
(一)总体演化历程
(二)各赋煤区的构造演化
三 区域构造应力场
第三节 区域煤级展布
一 中国煤级总体展布规律
二 各赋煤区的煤级展布
第四节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一 华北赋煤区水文地质概况
(一)沁水煤田、渭北煤田和鄂尔多斯东缘含煤区
(二)太行山东含煤区
(三)豫西煤田
(四)徐淮含煤区
二 西北赋煤区水文地质概况
三 华南赋煤区水文地质概况
(一)湘中一赣中和东南含煤区
(二)川东、川南一黔北、滇东一黔西、黔桂等含煤区
四 东北赋煤区水文地质概况
(一)大兴安岭以东
(二)大兴安岭以西

第二章 中国煤层气区划
第一节 煤层气区带划分
一 以往研究概述
(一)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区划
(二)常规天然气聚集区带划分概述
(三)中国煤层气的区划状况
二 煤层气聚集区带划分的基本原则
(一)构造因素
(二)聚煤期因素
(三)煤层含气性因素
(四)地域因素
三 中国煤层气区划方案
第二节 中国煤层气聚气区概述
一 东北聚气区
二 华北聚气区
三 西北聚气区
四 华南聚气区
五 滇藏聚气区
第三节 煤层气聚气带和目标区规模
一 煤层气聚气带规模
二 煤层气目标区规模

第三章 中国煤层气资源分布
第一节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
一 煤炭资源的地域分布
二 煤炭资源的聚煤期分布
三 煤炭资源的煤层气区带分布
四 煤炭资源的煤类分布
第二节 中国煤层气资源分布
一 中国煤层气资源的级别划分
二 煤层气资源量计算
(一)煤层气资源量计算方法
(二)煤层气资源量计算参数的采用
……
第四章 中国煤层的含气性
第五章 中国煤储层及其围岩物性
第六章 中国煤层气控气地质因素
第七章 中国煤层气有利区带优选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