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中海,意大利海军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英国驻亚历山大港的分舰队。英国目前已无法加强那里的舰只。如果要往地中海调动舰只,势必要影响英国在大西洋与德国军舰的较量,一旦失去大西洋的海军优势,英国本土的补给线就有随时被切断的可能。
在东非的厄立特里亚、索马里、阿比西尼亚,意大利公爵有35万的军队,而英国在东非只有不到6万人的兵力。
在北非,意大利巴尔博元帅指挥着4个统帅部预备师、2个法西斯警察师和2个殖民地师,约25万人。而英国只有5万人的兵力:第七装甲师、第四印度师、新西兰师等部队。
一旦意大利宣战,地中海的航道将被切断,东非与北非的英军将处于敌众我寡的境地。
同时,意大利的宣战,将会在法国燃起另一簇战火,使英法军队腹背受敌。
无论如何,不能让意大利参加到德国一边作战,丘吉尔在征得内阁其他成员同意后,立即以私人名义给墨索里尼写了一封信,希望两国排除战端,重归于好。
他在信中写道:“我现在已出任首相并兼任国防大臣,回顾我们在罗马的会晤,我甘愿越过这似乎在迅速扩大的鸿沟,对你这位意大利民族的领袖申述我的友好之意。我声明,我从来不是伟大的意大利的敌人,心眼里从来没有想过要和意大利的立法者作对。”
应该说,在历史上,英国和意大利之间一直有着传统的友谊。早在加里波第和加富尔时代就开始了。意大利北部从奥地利统治下获得解放的每一阶段,意大利走向独立与统一的每一步骤,都曾得到了英国的支持。在意大利,德国和奥匈帝国之间原来缔结的《三国同盟条约》中规定,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意大利均不卷入对大不列颠的战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之所以参加协约国,受英国的影响最大。墨索里尼的上台和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在其最初阶段曾受到英国政府的热情赞扬和强有力的支持。
对于这些,墨索里尼总不会忘记吧。
然而,5月18日墨索里尼的回信却使首相大失所望。在这封信里,墨索里尼竟然明目张胆地说:“假如英国之对德宣战是基于《英波互助条约》,那么,基于同样的理由,意大利必须遵守《德意条约》的诺言。不管发生任何事情,意大利仍然要遵守钢铁同盟,而且它将成为意大利今天和明天对外政策的指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