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橹,这个眼角沧桑、笑容温暖的女子,竟生于1973年,15岁之前和祖父祖母生活在浙江一个叫石塘渔镇的半岛上。1993年就读北京电影学院,2000年研究生毕业。去年应英国国立电影电视学院之邀,在伦敦做访问学者。已出版散文集《电影地图》《电影理论笔记》《梦中或不是梦中的飞行》,长篇小说《芬芳的三十七度二》,电影剧本《我妈妈的男朋友是谁》。
和那些年纪相仿的女作家一样,郭小橹曾经也关注城市和时尚。第一部长篇《芬芳的三十七度二》就是写城市青年和城市生活的。可是很快,她对这种写作感到了“绝望”。因为那些故事、那些人物、那些发生故事的场所,跟她没有距离感。城市仿佛一个空洞的概念,平面、没有力量,没有一颗长在内心里越来越大的果实——尽管她在北京已生活了十年,对城市时尚、城市文化并不陌生。
“我在北京看到了绝妙的现代农村合作社的一种景观。这个是我眼中的中国城市,我要写就写这个。我才不要挤进什么城市时尚写作的行列,我才不要把自己规模化了。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写鱼,写大海,写观音娘娘,写那些已经变成超现实的现实。像我的石头镇。”
外表孱弱的郭小橹,其实有一个强大的内心,智慧,警醒,超乎年龄的成熟。一年的访学结束,郭小橹却不打算回国。她忙着用英文写一个新长篇,关于生活在别处,和兰登书屋出版社签了约;同时在伦敦拍纪录片。“我想我未来的生活是两边跑,其实我也不知道会在哪儿,在哪儿这个问题不重要……”
写小说,拍电影,在全世界走来走去……这是郭小橹的“超现实”生活方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