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张之先生遵循《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伏笔,依据脂砚斋的批语提示,参考红学研究成果,耗费十年心血创作而成的巨著,影响广及海内外,但体例上却不像曹雪芹著《红楼梦》前八十回带有诸多可资读者加深理解正文的脂砚斋批语。评批本《红楼梦新补》则弥补了这一缺憾,给读者理解此书提供了大量信息。
为《红楼梦》作新补是早就被人宣告了“此路不通”的。张之同志的尝试,自然是一个对此宣告的抗议和革命。然而其事诚为至难,又是不虚的。评论“新补”,似乎至少应该看到此一至难包括着很多层次。比如作者应具备以下几个大方面的特殊才能:一是深通探佚学。尽管这门专学也有人出面反对,但一切真有价值的新生事物有哪一件不是在反对声中成长起来的呢? 看来张之同志对这门学问下了大工夫,否则他是无法写成“新补”的。因此也可以说“新补”实际上就是探佚学的一种形式,一种体现。反对探佚的和 “续书不可能论”者,在此书面前,就会暗自思忖一番,不管对“新补”挑出多少毛病、错误来,也不能不稍稍改变眼光和念头了。其次需要在探佚学基础上的艺术构思的才能,这包括对雪芹原书的宗旨和笔法的潜心玩索,苦学苦练,而且要能善于领悟其精神意度,从而自生机杼。再其次是必须具备很高的语文水平、表现能力,然而又不许“随心所欲”,却要力求摹拟雪芹笔墨的特殊才能。
本书摹拟得到底像不像?答案可以不同(我以为“新补”不全像雪芹笔致,而是熔铸了其他的古代小说的格调)。但读者应当看到作者的努力“舍己从芹”的甘苦。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还要有非常美好和崇高的心灵境界、精神天地。否则任凭优点多么多,也还是不成其为《红楼梦》的续补书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