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上帝的儿女们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646879X
  • 作      者:
    张资平著
  • 出 版 社 :
    上海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是现代文学史上创造社的著名作家张资平的代表作之一,是一本直接表现教会生活、宗教情感、《圣经》故事的作品,它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宗教色彩文学世界,反映了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密切关系。
展开
作者简介
  张资平,早年考取官费赴日本留学,1919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院地质系学习。在日期间结识郭沫若等人,并参与成立创造社,发表新文学初期早长篇小说《冲积期化石》。归国后,应聘湖北武昌师范大学任教。结集出版的短篇小说有《雪的除夕》、《不平衡的偶力》等,长篇小说《飞絮》、《最后的幸福》,以生死爱恋的情感描写著称文坛,成为恋爱小说的领军人物。
展开
内容介绍
  从古至今,中国文学观念的发展,已经走了三步。第一步,是“杂文学观”的时代,其特点是文史混杂、文笔并举,其存在跨越了漫长的历史年代;第二步,是“纯文学”的时代,其核心在承认文学的独立价值,这一时代从20世纪初我们接受西方文学观念起,一直到今天还在发挥着主要的影响力;第三步,是“人文学观”的时代,它是一种在新的历史高度上蕴含着综合思维的形态,既汲取了“纯文学观”的实践结果和理论长处,又试图在看取广阔而丰富的人文存在的基础上,超越在文学“提纯”过程中对文学与整个文化浑融共处的自然生成形态的人为阉割;这个时代随着新世纪才刚刚开始到来,虽然影响还不及前两种形态,但却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所决定的新文学观的发展方向。这也就是我所说的“文学三世说”。在这种观念看来,文学观念的进步,必然促动人们的在看雅俗问题时,取一种更宽容、更辩证、更有前边于良性文化生态形成的观点。无论是从满足有民族文化特点的叙事审美心理的角度看,还是从适应正在到来的都市时代市民文化的多重需求角度看,现代通俗小说的发展,都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积极的启示。重新阅读它们,也就不能只看作一种赏心悦目的文化消闲,而更是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反刍活动。当此之时,推出这套《中国通俗小说书系》,必将对未来中国文化的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展开
精彩书摘
  他们两个真有点狐疑起来了。莫非刚才在岭南酒楼第十三号房里所看见的又是另一个人么。
  “决不至认错人的。刚才那个赤身露体的男人就是此刻在说话的梁梓生。他真是神通广大!”
  仲卿立在一边,暗暗地佩服梁梓生的本领。
  “回去再坐坐吧。我还约了几个朋友,大概就快要来了的。今晚上,我们尽情地痛快地玩一晚吧。”
  黄少珊和文仲卿半意识地跟着梁梓生再回到岭南旅馆里来。走进二楼的第十三号房里来时,刚才的那个裸体的女性已经不在那里了。
  仲卿从岭南酒楼回到秋叶坊的杜宅来时,是夜里十点多钟的时候了。他才踏进客堂,便看见杜妈一个人满脸笑容地在欢迎他。他想,这个女人也是和梁梓生老师一样地脸皮厚,一样地能暗中活跃,也一样地神通广大。
  “仲哥儿,这样晏才回来,到什么地方去了来?”
  杜妈的态度极其自然,一点不曾羞涩。
  “我到岭南酒楼去来。舅母今天没有出去么?”
  仲卿看见杜妈这样的脸皮厚,故意唐突地问了问她,想看看他的舅母的脸上会不会表示什么一种反应。
  “我么?没有出去。……不,下半天到A校长家里去了一趟,为恩金儿的事。”
展开
目录

前言
正文


……
四十五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