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俗话说,河有头,江有源。那么长江的源头究竟在哪儿呢?
为了哥德巴赫猜想,全世界的数学家们都曾劳心焦思,绞尽脑汁;殊不知,为了寻找长江的源头,几千年来,我国不知有多少人历尽千辛万苦,甚至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
在这一回里,我们就将简略地给您介绍历代关于长江源头的考察情形,并且将着重展示长江源头的不凡风光。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我国有一部地理著作,名叫《禹贡》。在这本书里,有着“岷山导江”的说法。这里所说的“岷山”,不是四川的岷山,而是指甘肃省天水县境内的一座山。《禹贡》的作者认为长江就发源于这里。这个考证与实际情形差之千里,因为这里只是长江支流嘉陵江的发源地。
到了明代初年,有一位名叫宗泐的和尚,他从西域取经归来的时候,途经昆仑山麓,于是认为昆仑山就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山北之水是黄河的源头,山南之水就是长江的正源。
到了明代末年,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遍游祖国名山大川,历尽艰辛到达金沙江畔。他在《徐霞客游记》一书里指出,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正源。很可惜,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这位伟大学者的考察范围只限于四川和云南,而未能深入青海,他连通天河都没见到。
到了1720年,清朝的康熙皇帝也曾派使臣考察长江之源。这位使臣到达青藏高原后,面对密如渔网的众多河流,不知所以,只有望洋兴叹。他在奏章里写道:“江源如帚,分散甚阔。”换句话说,那里的河流多得就像扫帚一样,千头万绪,百支千条,小知长江的源头究竟在哪里。
当然,那时候,既没有火车、汽车,没有罐头、压力锅,没有羽绒登山服,更没有先进的测量仪,所以,我们对于先辈们所作的努力也就无可厚非了。
解放后,有关部门多次组织力量对长江源头地区进行测绘。到1974年,终于在地形图上比较准确地标明了这个地区山脉和水系的情况。
但是,长江的正源到底是哪一条河,仍然没有得到最后的确认。1976年夏天和1978年夏天,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又先后两次组织大规模的江源科学考察,对这个地区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调查研究(当时中央电视台和其他几家新闻单位参加了这些考察活动,并拍摄了许多珍贵的镜头)。人们终于找到了长江源头的准确所在地。它在青藏高原的腹地,西面是乌兰乌拉山,东面是巴颜喀拉山,北面是昆仑山,南面是唐古拉山。这是一块由西向东倾斜的高平原,长500千米、400千米,平均海拔5千米。
在这块辽阔的高原上,存在着几十条现代峡谷冰川。这些冰川和周围的雪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固体水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由于常年的日照,这些冰雪在无声无息地消融着,掉下一滴一滴的水珠。
在这个高原上,还有无数的泉眼,日夜不停地向地面冒出涓涓的泉水。
消融的雪水、冰水加上泉水,就汇成了大小不等、纵横交错的水流,无所滑阿,也无所谓溪,从而组成了长江源头的水系。
这些涓涓之水分别流进了源头地区5条主要的河流。它们是楚玛尔河、沱沱河、朵尔曲、布曲和当曲。在这五条河中,论长度,沱沱河最长;论水量,当曲河最大;论流域面积,楚玛尔河最广。
那么,究竟哪条河是长江的正源呢?这个问题咱们留在后头再说。现在,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个由雪山包围着的高原风光吧!
对于一些外地人来说,这里永远是冬天。最冷的时候,温度在摄氏零下四十二度,年平均温度也只有零下四度。当武汉、南京的人们热得跳入长江畅游的时候,在这里工作的人们,却谁也没有勇气脱去鸭绒服或者皮大衣。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