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里文集二十五卷,东里别集圣谕、奏对、代言三录,明杨士奇撰。
杨士奇,名寓,号穀轩,以字行,江西泰和人,生於元至正二十五年(公元一三六五),卒於明正统九年(公元一四四四)。他家贫力学,青年时期曾在湖广各地做过塾师多年,建文初以史才被薦入翰林,充编纂官,修太祖实录。永乐中为内阁学士,参预朝廷机务。明成祖北巡,常命士奇留辅太子。明仁宗即位后,士奇以东宫旧臣被擢任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任首辅。在仁宗、宣宗两朝和英宗初年,他甚得朝廷信任,担任首辅达三十年之久。因他曾与杨荣、杨溥同辅朝政,所以历史上並称“一杨”。他以居第在西,称“西杨”。
杨士奇辅政期间,对安定边疆,减免赋役,安抚流民,赈济災民,节约财政开支,整饬地方吏治等方面,都比较重视,並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他还注意选拔人才,于谦、周忱、况锺等人就都是他薦引的。
当时,由於三杨长期秉政,政绩卓著,从而提高了明代阁臣的地位。
可是,自正统五年(公元一四四O)以后,宦官王振篡權,士奇年事较高,已无力压制奸邪。再加上他的儿子杨稷在泰和杀人夺产,荼毒乡里,被捕下狱治罪。晚年,他就在这种困窘的境况中衰病而死,终年八十岁。在明朝初年的文壇上,杨士奇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他继承唐宋古文,学欧阳修文,“得其髣髴,故郑瑗井观琐言称其文典则无浮泛之病,杂录叙事,极平稳不费力”(四库全书总目)。明廷内阁翰林院沿龚其文体,形成台阁体,因而人们把他作为台阁体之祖。以后,台阁体发展成形式主义的文体,这不能完全归咎於杨士奇。四库提要简明目录对此论道:“士奇诗文为明代台阁之祖,末流日敝,至於膚廓庸沓,万口一音,遂为艺苑口实。然士奇著作,自有典型,未可以李斯罪荀卿。李梦阳诗有曰:“宣德文体多浑沦,伟哉东里廊庙珍。”即七子亦不薄之矣。”对於士奇诗文功过,这一评价还是比较公允客观的。
杨士奇著作宏富,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东里全集九十七卷别集四卷,文渊阁书目四卷,历代名臣奏议三百五十卷(与黄淮等编)。杨士奇生前曾对自已的诗文亲加选择,由其子杨道编定东里文集二十五卷及圣谕录、奏对录、代言录。文集有杨士奇请黄淮作的序,刊於正统五年(公元一四四O)。圣谕录有杨士奇自序,刊於正统七年(公元一四四二)。东里全集则是后人续编的。万历四十六年杨士奇五世孙杨守一,康熙十七年六世孙杨臨皋、杨贞叔,光绪三年十三世孙杨觐光均续刊补刊过。我们现在见到的本子有:东里诗集三卷文集二十五卷续编六十二卷别集五卷附录四卷,明嘉靖二十八年黄如桂刻本。
东里诗集三卷,正统重刻本。东里文集二十五卷,正统、正德十年沈玹补修、万历刻本。
在东里全集中,“续集乃士奇所自芟棄,非尽得意之作”(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著作係东里文集二十五卷,亦即东里全集的正编部分。文集中的记、序、跋、传、铭、诗、辞、赋等,为研究明代初年的政治、典制、人物,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如送刘给事中巡抚山东序论述了明初设置巡抚的需要。易简方序係为胡濙在各地所搜集的药方而写的序言。胡濙曾奉命私访建文帝,这就从侧面反映了胡濙是以行医名义进行私访的。杨氏祠堂复建记记述了元末农民战争后泰和县土地佔有关係的调整情况。重建滁县醉翁亭记反映了明初南太仆寺在当地的马政情况。故骠骑将军左都督府都督佥事王公神道碑铭记载了永乐末赵简王护卫指挥孟贤阴谋夺嫡事,等等。别集中的圣谕录是仿欧阳修奏事录、司马光手录之例,记载了永乐、洪熙、宣德三朝杨士奇面承诏旨及奏对之语。奏对录是杨奇正统初在内阁的奏疏,多关係军国大计。代言录所收为杨士奇在内阁撰擬碑册诏诰之文,可与明实录相参。
我们这次整理东里文集,係以清光绪三年(公元一八七七)杨觐光重刻的二十五卷本(杨觐光刻本刻於文集之前)作为底本,进行校点,用万历四十六年(公元一六一八)杨守一、朱之蕃刻本相校。两本不同之处,在校记中注明。光绪本中的顯著错误,即迳行改正,不再出校。目录与正文不司之处,也均已统一。我们整理工作中的错误疏漏之处,在所难免,希读者批评指正。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