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这是一首以记游为题材的七言古体诗。宦海浮沉,仕途坎坷,有时不免使苏轼对为官作宦产生厌倦感。此诗借游金山寺,抒发了强烈的思乡归隐之情。
二、此诗以思乡为核心,以欲归隐为终局,而以江水为纽带贯串全篇。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前八句写金山寺山水形胜,即从江水入手,点出思乡主旨。中间十句写登眺所见,以“望”字着眼,着力刻画黄昏夕阳和江心炬火的奇景,仍不离羁愁。末四句直抒感喟,指江发誓,决心归隐,绾结到家乡、江水,点明主题。
三、本篇题为“游金山寺”,没有死扣题目,而是另辟蹊径。诗人对金山寺本身景观皆略而不写,着重写登眺望远所见之江景。在描绘景物时,又别具匠心,抓住白天、傍晚、黑夜三个不同时辰的不同景象,注入自己的主观情感。在诗人笔下,白天见到的江潮,成了自己心潮翻腾的象征;秀丽的青山,成了望乡的视障。傍晚见到的晚霞、江景,成为激发羁旅之愁的催化剂。黑夜见到的月色、江火,也成了令人胆战心惊的怪异景象。故此诗写景着墨虽多,重点却在抒情,始终未离思乡、归隐的主旨。
四、此诗运用了丰富的联想。诗人见到沙痕,联想到潮高逾丈的景象;见巨石随波出没,联想到自己的宦海浮沉;见到江心怪火,又联想到江神的警示。这些联想都围绕着一个核心,即“思乡”,显得十分和谐自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