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睿智真情:历代小品文赏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6268510
  • 作      者:
    刘琦编著
  • 出 版 社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内容介绍
    这本历代词赏析集《一杆烟雨》,是历代词的精品集萃。精选从唐至晚清的名家名作。宋词因另专集,只选几篇作为代表。历代词如海潮的海洋,《历代词赏析:一杆烟雨》所选挂一漏万,不过是大海微小的一勺。词的赏析,重在努力发掘这些名作厚重精深的内涵,剖析这些名作艺术表现的精彩卓越,以便和读者一起领略这些名作的隽永韵味。
展开
精彩书摘
    望海潮
    宋·柳 永
    东南形胜,三吴①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②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③夸。
    [注释]
    ①三吴:指历史上吴兴、吴郡和会稽三郡。秦时会稽郡治所在吴县(今苏州)故称三吴。三吴辖境相当于今天的苏杭地区。①三秋:古代将四季的每一季又分成孟、仲、季三个月,三秋即整个秋季。③凤池:即凤凰池,是唐、宋时代对中央政府最高行政机关一一中书省的美称。
    [赏析]
    作者柳永(984?一10537)是北宋著名词人,宇耆卿,福建崇安人,由于科场失意,长期浪迹江湖,年约五十才中进士,曾作过几任小官,因最后的官职是屯田员外郎,所以世称柳屯田。柳永是大量创制慢词的第一人,他的词作改变了唐五代以来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提高了词的表现力,对词体的发展有重大贡献。在词的内容上,他善于描写士人的羁旅行役之情,描绘当时繁华的都市生活,表现市民大众的情趣,表现方法上长于铺叙和白描,语言通俗。他的词作在当时市井民间广为传唱.达到“有水井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程度。
    宋初百余年,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城市经济繁荣的时期,江南地区由于条件优越,发展更快,出现了以杭州为代表的一些新兴的经济大都会,城市生活高度发展,展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柳永在苏州、杭州等都市中有过浪游生活,对城市生活十分熟悉,并写词进行赞颂,其代表作就是这首著名的《望海潮》。
    上片以宏大的气势领起。“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形胜是指地理形势重要。杭州临江近海,位当江南著名的杭嘉湖平原之中,地理形势十分优越.所以作者赞之为东南形胜。第二句又进一步点出杭州是江南地区的大都会,所谓“都会”,既不是一般的城市,而是四方辐凑的大城市。第三句交待前两句之所指就是杭州。并说杭州自古以来就很繁华。杭州城南临钱塘江,古时称钱塘,钱塘是杭州的代称。杭州作为都市,是从北宋开始繁华起来了,词人称杭州自古繁华有些夸张,但如果指杭州地区的经济还是可以的。头三句气势阚大。首先把杭州放在一个很龙广的时空环境上来写,对杭州的宏观地理形势和历史发展情况作了高度概括,从而为下面的铺叙作了很好的领起。
    “烟柳”三句:湖边的垂柳如云如雾,绿树掩映中,画着彩画的曲桥时隐时现;城中家家户户挂着挡风的窗帘和翠绿色的门幕,高高低低的房屋住着“十万人家”。风景优美和城市繁华是杭州的两大特点.词人将这两个特点放在一起描写,让“烟柳画桥”的自然美景与“风帘翠幕”的城市繁华之象相互映衬,展示出一幅美丽繁华的杭州全景图。城市万象纷杂,是比较难于描写的,“风帘”二句,词人从杭州市民家居生活喜欢挂“风帘翠幕”这样一个富有特点细节开始,继之以“十万人家”的全景图,则“风帘翠幕”就成了杭州全城的一个风景线,展现了杭州风物的特点,同时,“风帘翠幕”又是杭州市民生活讲究情调的一个表现,它暗示了杭州I民的富裕、雅致和生活的丰富多彩,有浓厚的都市生活色彩。“参差”两字不仅准确写出房屋稠密、高低错落的城市景观,更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了一个新兴的都市的那种欣欣向荣的兴盛气象,使杭州的形象跃然纸上。 杭州的自然风光是多方面的,不仅有湖光山色的优美,而且还有大江东流的壮丽。“云树”三句,写钱塘江景致:长长的江堤上高树环绕,奔腾的江水翻起雪白的y良花,宽阔的大江如同天堑一般。一般称长江为天堑,柳水这里称钱塘江为天堑,也是夸赞的笔法。这三句是对“东南形胜”之语的照应。“市列”两句,画笔又转向城市:市场上陈列着各种珠宝,冢冢户尸都有丰富的绫罗绸缎,人们的生活都元相夸耀奢华。词人用夸张的笔调,赞叹杭州繁荣和民风的奢华。从历史文献上看,杭州当时的工商业十分发达,确实可以称得当时中国以至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柳永这二句虽有夸张,但还是真实写出了当时杭州经济发达、物阜民丰的盛况。
    下片的内容有两部分。“重湖”三句,描写西湖的风光。西湖以白堤为界,分为里湖和外湖,故谓重湖。“叠蝣”,指绕湖的重重叠叠山峰,西湖之美,这重重叠叠的湖光山色是一个的重要的方面。景有,但山青水碧,都是一片青翠之色,故以“清嘉”两字总之,既是写景,又是词人的赞语。“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写西湖的时令之美:深秋之季,桂花依然飘香,炎炎盛夏则有荷花开遍湖上。秋桂夏荷是西湖最著名的两种美景。关于桂花,还有一个美好的传说,说中秋望夜,月宫中的桂树的种子会飘落到杭州,于是就形成西湖周边漫山的桂树。自居易“山寺月中寻桂子”熊忆江南-最忆是杭州辨的词句,写的就是这个传说。这两句词清新明丽,将西湖之美描绘得十分传神,塑造出了西湖之美的经典形象。自古以来,赞美西湖风光清词丽句可谓连篇累牍,但惟有柳永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两句人人耳熟能详,影响最大,提起西湖,人们自然会想到这两句词。“羌管”三句,再写湖上居民的生活:悠扬的笛声在晴空中响起,采菱人的歌声在夜空中飘荡。居民们在海上钓鱼采莲,到处是欢声笑语,过着渝快的生活。西湖不仅风光美,湖上人相的生活也是悠然自得,冤然桃花源中的景象。 柳承写这首词据说是献给当时驻节杭州的两淅转运使孙何的。“千骑”三句是词人对孙何的称颂,成千的马队拥着高大牙旗,足见这位高官煊赫的声势,醉听箫鼓,吟赏美景,又见出这位高官在杭州公余生活的闲逸。最后“异目”两句,词人希望孙何能将杭州的风景画成图画,待将来离开杭州到中央做官时,可将图画带去,夸示子京城的友朋同僚们。北宋京城是东京汴梁(今开封),东京在当时也很繁华,柳永也写词赞美过东京。而在此词中,柳承认为可以在京城夸耀杭州,无疑说杭州是中国最美丽的城市,足可夸耀于天下。最后两句虽是祝愿之词,但本意仍在赞美杭州,从而对全篇内容做了很好的归结和照应。
    ……
展开
目录
摊破浣溪沙 无名氏
忆秦娥 李 白
菩萨蛮 李 白
渔歌子 张志和
章台柳 韩 翃
竹枝 刘禹锡
忆江南 白居易
忆江南 温庭筠
忆江南 皇甫松
闲中好 段成式
梧桐影 吕 岩
生查子 韩 偓
一叶落 李存勖
渔夫 和 凝
春光好 和 凝
菩萨蛮 韦 庄
小重山 薛昭蕴
望江怨 牛 峤
江城子 张 泌
醉花间 毛文锡
生查子 牛希济
生查子 魏承班
菩萨蛮 尹 鹗
南乡子 李 列
诉衷情 顾 夏
临江山 鹿先生
南乡子 欧阳炯
河传 孙光宪
酒泉子 净选
乌夜啼 李煜
虞美人 李煜
菩萨蛮 无名氏
望海潮 柳永
玉蝴蝶 柳永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