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儒林外史与中国士文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10520180
  • 作      者:
    胡益民,周月亮著
  • 出 版 社 :
    安徽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内容介绍
  《儒林外史与中国士文化(修订版)》是探索中国士文化传统及其文化性格形成史的专著。我与作者胡益民和周月亮二位有过深浅不等的交往,深佩他们的识力,特别是深佩他们的探索路子,正好能补偿以往对《儒林外史》中知识分子性格和命运的历史内涵探索之不足。《儒林外史与中国士文化(修订版)》从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环境下所形成的一般的精神特征入手,是溯远源;继以讨论封建统治者用以牢笼知识分子的科举制度对文人的影响,是溯近源;再具体分析吴敬梓笔下的知识分子的各种类型,由抽象至具体,目的都在解释中国知识分子是怎样一回事。弄清这个历史传承的意义,就不待我来饶舌了。
展开
精彩书摘
  吴敬梓不可能解决这场文化与现状、古典人文精神与现实世界的尖锐冲突。作者穷形尽相地讽刺了现状,同时也对那“文化”本身作了追问,产生了深层次的怀疑。一个极有说服力的典型便是杨执中这个标准的古拙之士。他不但不能指示什么文化前途,而且自身亦非什么高明角色。以虚化为高却不可能真正虚起来,更高不到哪里去;他再耽于自己的读书嗜好,也不可能成为“社会的良心,人类的理性”(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二娄是今不如昔、城不如乡、官不如民的清谈家。他们先期出场,正是舒解作者牢骚和愤懑的第一群人物,也体现着作者的部分情绪。只是,作者很快就舒缓否定了那种情绪,用反讽的笔意来写他们了。“二娄追杨”故事之所以成为《外史》中最精妙的篇章之一,或许正是因为它契合了作者最深邃、最隐秘的文化情绪。二娄三访杨执中也堪称经典性的反讽文本。反讽,正是作者的“态度”,也是其对付现状扭曲文化、文化又扭曲自身的最有力的对抗武器。反讽也是全书的基本“语法”,显示着作者对存在境遇的根本判断:人,为什么总活在不自知的误会中?
  夏总甲(第二回)以为自己威福无比、风光无限,是误会;胡屠户(第三回)以为举人老爷都是文曲星下凡,是误会;二娄以为杨执中是大贤,是误会;杨执中把自己的古怪脾性当成古典文化的真脉遗存,更是误会……一部《外史》简直可以说是由误会组成的长镜头或“焦点”集锦:八股士生活在“舒服的误解”中,“发过”、“中了”的自然舒服透顶,就是不中、未发之士,或坐馆或当选家,都有献身于不朽之盛业的自我崇高感,马二先生起草八股选本的评语就如同起草导向性文件一样严肃认真。八股士以举业为生命的终极停泊点,是“不误的误会”;国家以周进、范进这样的人为“真才”,则是题中应有之义的误会;国家以利导义,鼓舞、吸附着无数士献身于四书五经,本为钳制思想,却保证了传统文化绵延不绝——尽管它必然杂俗化,但毕竟没有中断,是“误而不误”。
  ……
展开
目录
序(何满子)
第一章 引论
一、以《儒林外史》为证据系统研究中国士文化的意义
二、《儒林外史》的形象系及本书的构架
三、其他

第二章 士一仕通说
一、先哲所悬设的“士”的标准
二、理想的士与实际的士
三、“内转”与“外推”
四、士与仕
五、士的“使命”

第三章 士与八股
一、从科场到官场
二、八股“选政”
三、八股法对士子质量的劣化

第四章 “名士”记略
一、“今不如昔”
二、“风流乡愿”
三、儒道两脉四流
四、“风流侏儒
五、文化的命运
六、“沙龙文人”

第五章 贤人新论
一、正儒的士君子理论
二、虞博士身后的难题
三、庄征君的窘境
四、正儒迟衡山
五、儒侠萧云仙
六、贤人们的“内外交困”及其原因

第六章 奇人分析
一、杜少卿的沉重与悲凉
二、围城式古典的现代意识
三、沈琼枝并非娜拉
四、“出”与“处”的不同结局

第七章 余论
一、受害与解嘲
二、淹滞与媚俗
三、“道德老人”
四、内桎梏与爱心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