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钱钟书:爱智者的逍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5544549
  • 作      者:
    龚刚著
  • 出 版 社 :
    文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编辑推荐
    21世纪,世界文化正面临一个新的转折。为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原教旨主义,必须大力推进多极制衡和文化的多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文化必然成为世界新文化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诠释,以利于其现代发展并有益于世界;一方面又急需总结过去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的经验和教训,对百年现代文化进行总结,以便为建构未来的世界新文化作出贡献。这一总结的核心无疑是百年古今中西文化的冲突激荡及其酿成的发展趋势。
    百年中国比较文学正是在这一历史使命的趋动下发展起来的。20世纪的一百年,是中国学术文化史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并在中外学术的冲突和融通中曲折地走向成熟和繁荣的一百年。在这一百年中,比较文学先是作为学术研究的一种观念和方法,后是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学术史上留下了自己深刻而独特的足迹。比较文学在20世纪中国的发生、发展和繁荣,首先是基于中国文学研究观念变革和方法更新的内在需要。这决定了20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的基本特点。学术史的研究表明,中国比较文学不是古已有之,也不是舶来之物,它是立足于本土文学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全球交往的语境下产生的、崭新的、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现象。
    百年中外文学的关系和相互影响是中国比较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从历史上看来,各国发展比较文学最先完成的工作之一,都是清理本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相互关系,研究本国作家与外国作家的相互影响。” 百年来,已有很多学者在这方面作出了显著的成绩,但过去这方面的研究多局限于西方文化对中国学者和作家的影响,少有研究这种影响如何在中国文化自身传承之中发生和发展,更少有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得到新的诠释而促成自身的现代化。本丛书从这一现实状况和学术史的角度出发,对20世纪一百年来卓有成就的中国学术名家如何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根据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形成独特的中国现代文化,进行全面的总体探讨和深入研究;并在这一基础上探讨继承传统文化,吸收西方文化以及多元文化交汇共存的规律,目的在于阐明新文化在中国生成的独特路径,通过实例对延续百年的中西、古今之争作出正确结论并预示今后的发展方向,以便中国文化真正能作为先进文化,在世界文化多元格局中占据应有的地位,起到应有的作用。
    古今文化承接和中西文化沟通是二十世纪文化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但学术界至今较多关于这方面的一般理论探讨,较少有将中西汇通和古今传承二者结合起来的、有分量的重点个案分析,本丛书从学术史的角度出发,对沟通中西文化、对中国文化发展卓有贡献的中国学术名家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在古今中西文化交汇的坐标上,完整地阐述他们的生活、理想、事业、成就及其对中外学术发展的贡献。特别着重探讨20世纪一百年来他们如何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形成完全不同于过去的20世纪中国现代文化景观。着重个案研究,意在通过主要人物的生活、理想、事业、成就,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西方文化的吸收,突出他们对中外学术发展的独特贡献,阐明新文化在中国生成的独特路径,力图通过实例对延续百年的中西、古今之争作出正确结论并预示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本丛书的作者都是国内跨文化研究和现代文学方面著述颇丰的一流专家学者,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研究功力,是继本世纪初沟通中西文化的钱钟书、季羡林等大家之后涌现出来的新一代领军人物。基本上作到了名家写名人,研究有深度,叙述到位,资料翔实,视角独特。
    总之,本丛书进行的这种研究不仅对中国极为重要,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对话和沟通也具有突出的方法论和认识论意义。本丛书志在这方面填补学术界的空白。
展开
作者简介
    龚刚,浙江杭州人。清华大学哲学系西方伦理学博士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纽约大学访问学者(2000)。
    主要研究成果:编著《欧洲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围城解读》等,在《中国比较文学》、《外国文学评论》、《跨文化对话》、《清华哲学年鉴》、《中国研究》(香港)、《诗刊》、《中华诗词学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随笔、诗歌等约五十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余英时在钱钟书逝世后评价说:“默存先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最高结晶之一。他的逝世象征了中国古典文化和20世纪同时终结。”《钱钟书:爱智者的逍遥》即在上述认知框架内,对钱钟书的文学研究实绩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思考,全面考察了钱钟书的知识修养、中西文化和文学观以及他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杰出成就,主要突出了钱钟书以“学贯中西、融会古今”为特征的人文素养、学术与文学造诣及其文化意义。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一个时代的终结
一 西潮冲击下的中国学术
二 钱仲书的历史定位
三 钱学大观

第二章 “新旧中西子竞通”:钱钟书的知识修养
一 国学的熏陶与对西学的接受
二 视通中西的知识修养及其反思

第三章 “善沟夷夏谈何易”:钱钟书的中西文化与文学观
一 超越本土情结的中西文化观
二 “出位之思”与文学研究

第四章 “如带风骚道未亡”:钱钟书的古典文学研究
一 古典文学研究中的跨文化分析
二 “博证”之法与中西互证

第五章 在巴别塔的废墟上:钱钟书的文学解释观
一 西方“阐释循环”论述要
二 作为钱钟书“阐释循环”论前提的语境论
三 文本释义的“循环性”:狄尔泰与戴震的对话
四 “阐释循环”与“意义理论”
五 余论 钱钟书“阐释循环”论的得失问题

第六章 挑战西学范式:钱钟书的反“体系”论
一 “西学东渐”与文学研究的“体系化”
二 钱钟书的反“体系”论
三 钱著体例与“片段思想”的价值
四 诗话的复兴:一种反思之维

第七章 变迁的张力:钱学启示录(1)
一 “过去的现在性”
二 文学研究的“科学化”及其限度
三 “维持难以维持的张力”

第八章 变迁的张力:钱学启示录(2)
一 经典回溯与思想超越
二 大同新梦与全球伦理
跋:臆说钱钟书
参考书目
附录一 钱钟书英文著述简目
附录壮 钱钟书英文论文选译
一 中国古典戏曲中的悲剧
二 还乡隐喻与哲性乡愁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