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诗词曲语辞例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101008712
  • 作      者:
    王锳著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内容介绍
  一、《诗词曲语辞例释(第2次增订本)》所收词语,计标目四百七十六,附目四百二十六,分为五百八十三条,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后附笔画索引,以便检察。
  二、《诗词曲语辞例释(第2次增订本)》所收词语,有少数并见于《敦煌变文字义通释》、《金元戏曲方言考》、《元剧俗语方言例释》诸书;但举例颇有不同,解说不、尽一致,一般都于该条末尾予以注明。
  三、每条重点解说的词语,以黑体为识;可以起间接印证作用者,以楷体为记。
  四、解说及引用例证,原则上都用1986年国家语委重新发表并略有修改的《简化字总表》所规定的简体字。个别简化后容易发生歧解的,则仍用繁(异)体字;少数有时代特色的繁(异)体字(如作“们”解的“每”,作“此”或“个”解的“筒”),也酌情保留。
  五、《诗词曲语辞例释(第2次增订本)》所举例证,多采自诗词曲有关总集和各大家专集。为了节省篇幅,避免繁琐,除总集中无名氏作品及有文字歧异可资参证的情况之外,一般不标举书名及其版本。
展开
精彩书摘
    苍茫
    蒋绍愚《唐诗语言研究》316页“苍茫”条云:“除了形容景色的荒寂,地域的旷远外,还可以指人的精神状态,有‘迷茫、怅惘’之义。”下举杜甫诗五例。按杜诗之外,唐宋诗及散文中亦有此种用法,今增缀数例,佐证其说。王维《哭殷遥》诗:“萧条闻哭声,浮云为苍茫。”范成大《晚登木渎小楼》诗:“万象当楼黼绣张,阑干一士立苍茫。”又《海棠欲开雨作》诗:“春睡花枝醉梦回,安排银烛照妆台。苍茫不解东风意,政用此时吹雨来。”杨万里《午睡起》诗:“日脚何曾动,桐阴有底忙?倦来聊作睡,睡起更苍茫。”张文潜《岁暮即事寄子由先生》诗:“瞻望身空老,苍茫岁欲除。”其表迷茫、怅惘义均显然可见。又梁元帝萧绎《金楼子》卷六:“(何承天)又与林公道人同太祖坐,常令二人棋。林公指三棋谓承天曰:‘准当承流,直戮此三竖。’咏此言至于再三。承天汗浃背,恍惚苍茫,遂致失局。”义亦同,可见六朝已有此用法。复按,《汉语大词典》卷九507页“苍茫”条立三义:①广阔无边的样子;②模糊不清的样子;③犹匆忙。尚佚此义。
    草草[一]
    草草,匆匆,表状态的形容词,与通常表示粗率、敷衍的含义有所不同。李白《南奔书怀》诗:“舟中指可掬,城上骸争爨。草草出近关,行行昧前算。南奔剧星火,北寇无涯畔。”此犹言匆匆出近关,下文“南奔剧星火”即其注脚。杜甫《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诗:“问君适万里,取别何草草?天子忧凉州,严程到须早。”皇甫曾《遇风雨作》诗:“草草理夜装,涉江又登陆。望路殊未穷,指期今已促。”义同上。孟云卿《放歌行》诗:“贤愚与蚁虱,一种同草草。地脉日夜流,天衣有时扫。”这是说贤者愚者与蚁虱都同为宇宙间匆匆过客。耿沛《题云际寺故僧院》诗:“白发匆匆色,青山草草心。远公仍下世,从此别东林。”此一题李端诗。戎昱《湖南雪中留别》诗:“草草复草草,湖东离别早。”白居易《初贬官过望秦岭》诗:“草草辞家忧后事,迟迟去国问前途。”范成大《南徐道中》诗:“长歌悲似垂垂泪,短梦纷如草草归。”杨万里《醉吟》诗:“三春草草眼中过,未抵三冬乐事多。”元好问《梅花》诗:“去岁梅花晚,今岁梅花早。和羹要佳实,春风莫草草。”孙光宪《上行杯》词:“草草离亭鞍马,从远道,此地分衿。”晁补之《金凤钩》词:“春辞我,向何处?怪草草夜来风雨。”辛弃疾《木兰花慢》词:“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张炎《清平乐》词:“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以上诸例,“草草”或与“匆匆”互文,或与“迟迟”对举,或观上下文其义自明,无烦疏释。按“草草”表匆匆义,唐宋散文中亦习见。《太平广记》三十四裴铡《传奇》“崔炜”条:“谢君子痊我所苦,无以厚酬,有钱十万奉子,幸从容,无草草而去。”
    草草[二]
    草草,等于说汹汹,形容众声嘈杂、吵嚷不安的样子,形容词。白居易《宿紫阁山北村》诗:“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紫衣刀斧,草草十馀人。”这事写暴卒吵吵嚷嚷、蛮横跋扈的样子。孟云卿《古挽歌》诗:“草草闾巷喧,涂车俨成位。”这是形容出殡时众声喧杂汹汹然的情景。温庭筠《陈宫词》诗:“鸡鸣人草草,香辇出宫花。妓语细腰转,马嘶金面斜。”顾云《天威行》诗:“蛮岭高,蛮海阔,去舸回艘投此歇。一夜舟人得梦间,草草相呼一时发。”鲍溶《途中旅思》诗:“喔喔鸡鸣晓,萧萧马辞枥。草草名利区,居人少于客。”三例中“草草”都是用以描写宫廷、码头、旅店拂晓时喧嚷热闹景象。元稹《侠客行》诗:“白日堂堂杀袁盎,九衢草草人面青。”
    ……
展开
目录
前言
正文目次
存疑录词目
正文
附录一 “撮弄”、“爨弄”小考
附录二 诗词曲语辞存疑录
主要引用及参考书目
第一次增订后记
第二次增订附言
词目首字笔画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