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隋唐五代诗词鉴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220061471
  • 作      者:
    周啸天著
  • 出 版 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3
收藏
编辑推荐
  《鉴赏四书》详细介绍中国各体韵文及诗学的基本范畴,以及其发生、发展、繁荣及衍变的过程;全书熔诗史、诗学、名篇、鉴赏、方法于一炉,一编在手,读者可以从中得到关于中国韵文的系统知识和鉴赏方法。
展开
作者简介
  周啸天号欣托,四川大学文学院教授,安徽师范大学诗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长期从事传统诗词研究及创作,主要著作有:《唐绝句史》、《雍陶诗注》、《唐诗鉴赏辞典补编》、《诗经楚辞鉴赏集成》、《史记全本导读》、《历代文学读本》、《绝句诗史》、《元明清名诗鉴赏》、《欣托居鉴赏四书》。
展开
内容介绍
  《欣托居鉴赏四书》是周啸天先生个人撰著的鉴赏中国古代韵文即诗、赋、词、曲,并介绍鉴赏方法的丛书,共四册,分别是:《先秦八代诗赋鉴赏》,《隋唐五代诗词鉴赏》,《宋元明清诗词曲鉴赏》,《古典诗词鉴赏方法》。
  “先秦八代”是古代韵文的发生和发展的时期,诗歌以五言和古体为主,辞赋则经历了从骚体、大赋到抒情小赋的发展过程;“隋唐五代”是诗歌的繁荣期,诗体大备,无美不臻,同时词体也产生并开始流行;“宋元明清”是诗歌的衍变期,词曲创作,尤具新意。《鉴赏四书》的前三种,即循此分为三编,常析名篇。后一种则专门介绍诗词鉴赏方法,并附赏析示例。
  《鉴赏四书》各书皆有导言或概说,详细介绍中国各体韵文及诗学的基本范畴,以及其发生、发展、繁荣及衍变的过程;书中附有韵文作家小传。置于每位作家入选的第一篇作品之前。因此,全书实熔诗史、诗学、名篇、鉴赏、方法于一炉,一编在手,读者可从中得到关于中国韵文的系统知识和鉴赏方法。
  《鉴赏四书》附有作家人名及作品篇名的笔画索引和音序索引,置于丛书第一种《先秦八代诗赋鉴赏》书末。书中名篇文本皆据通行本,有异文者择善而从,不一一注明。另附主要参考书目,置于丛书第四种《古典诗词鉴赏方法》书末,以便读者检索和参考。
展开
精彩书评
  出版说明
  《欣托居鉴赏四书》(以下简称《鉴赏四书》)是周啸天先生个人撰著的鉴赏中国古代韵文即诗、赋、词、曲,并介绍鉴赏方法的丛书,共四册,分别是:l、《先秦八代诗赋鉴赏》,2、《隋唐五代诗词鉴赏》,3、《宋元明清诗词曲鉴赏》,4、《古典诗词鉴赏方法》。
  周啸天号欣托,四川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传统诗词研究及创作,所作析文“有话即长,无话即短”,绝无千篇一律之感。吉明周先生曾在《澳门日报》撰文介绍道:“大凡读过《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的人,总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周啸天是其中鉴赏稿写得最多的一位,他对唐诗的鉴赏有灵气,有妙悟。有见地,每每给神游唐诗、希图从中寻幽探胜的人一种艺术美感的点拔和教益。”谊书贵编汤高才先生著文说:“周啸天为文言简意赅,思路开阔,颇多精辟独到之见,给人印象最深。”(《书林》1984年4期)南京师大词学研究中心钟振振教授.在应邀审读上海辞书出版杜《唐宋词鉴赏辞典》全稿后说:“周啸天不但是写得最多的,也是写得最好的。别人看不懂的,他看得懂;别人指不出好处的.他指得出;别人指出好处讲不出所以然的,他讲得山,讲得具体,讲得到位。所以,他的文字水准是第一流的。”
  “先秦八代”是古代韵文的发生和发展的时期,诗歌以五言和古体为主,辞赋則经历了从骚体、大赋别抒情小赋的发展过程;“隋唐五代”是诗歌的繁荣期.诗体大备,无关不臻,冈时词体也产生并开始流行;  “宋元明清”是诗歌的衍变期,词曲创作,尤具新意。《鉴赏四书》的前三种,即循此分为三编,赏析名篇。后一种則专门介绍诗词鉴赏方法。并附赏析示例。
  (鉴赏四书)各书皆有导言或概说,详细介绍中国各体韵文及诗学的基本范畴。以其发生、发展、繁荣及衍变的过程;书中附有韵文作家小传,置于每位作家入选的第一篇作品之前。本书唐代诗人生卒年主要依据《唐诗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因此,全书实熔诗史、诗学、名篇、鉴赏、方法于一炉,一编在手,读者可从中得到关于中国韵文的系统知识和鉴赏方法。
  《鉴赏四书》附有作家人名及作品篇名的笔画索引和音序索引,置于丛书第一种《先秦八代诗赋鉴赏》书末。书中名篇文本皆据通行本,有异文者择善而从,不——注明。另附主要参考书目,置于丛书第四种《古典诗词鉴赏方法》书末,以便读者检索和参考。
  编  者
  2002年1月
展开
精彩书摘
  送杜十四之江南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曰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这是一首送别诗。揆之元杨载《诗法家数》:“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如果说这是送别诗常见的写法,那么,相形之下,孟浩然这首诗就显得颇为别致了。
  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唐时应进士科得第者称“前进士”,而所谓“进士”,实后世所谓举子。看来,杜晃此去东吴,是落魄的。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荆”指荆襄一带,“吴”指东吴),既未点题意,也不育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荆吴相接”,恰似说“天涯若比邻”,  “谁道沧江吴楚分”。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不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么?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眼量的意思。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著一字.造语洗炼、含蓄。此句初读似倌口而出的常语,细咀其味无穷。若作“荆吴相接为水乡”,则涛味顿时”死于句下”。
  “君去春江正渺茫”。此承“水为乡”况到正题上来。话仍平淡。“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渺茫”是眼前景,写来几乎不用费心思。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春江渺茫,正好行船。这是喜“君去”得航行之便呢?是恨“君去”太疾呢?景中有情在,让读者自去体味。这就是“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司空图《诗品·冲谈》了。
  到第三句,撇景人情。朋友刚才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联系上句,这一问来得十分自然。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者愈见阔大,渺小者愈见渺小。“念去去千里烟波”,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句中表现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这一问实在是情至之文。
  前三句饱含感情,但又无迹可寻,直是含蓄。末句则卒章显意:朋友别了,“孤帆远影碧空尽”,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心潮汹涌,第四句将惜别之睛上升到顶点,所谓“不胜歧路之泣”(蒋仲舒评)。“断人肠”点明别情,却并不伤于尽露。原因在于前三句已将此情孕育充分,结句点破,恰如水库开闸,感情的洪流一涌而出,源源不断。若无前三句的蓄势,就达不到这样持久动人的效果。
  此诗前三句全出以送者口吻,“其淡如水,其味弥长”,已经具有诗人风神散朗的自我形象。而末句“天涯一望”四字,更勾画出“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王维《齐州送祖三诗》)的送者情态,十分生动。读者在这里看到的,与其“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闻一多《唐诗杂论》)。渡浙江问舟中人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孟浩然诗主要以五言擅长。风格浑融冲淡。诗人将自己特有的冲淡风格施之七绝,往往“造境飘逸。初似常语”而“其神甚远”  (陈延杰《论唐人七绝》)。此诗就是这样的高作。
  孟浩然于开元初至开元十二三年间,数度出入于张说幕府,但并不得意,于是有吴越之游,开元十三年(725)秋自洛首途,沿汴河南下。经广陵渡江至杭州。然后,渡浙江之越州(绍兴),诗即作于此时。
  在杭州时.涛人有句道“今日观溟涨”。可见渡浙江(钱塘江)前曾遇潮涨。一旦潮退,舟路已通。诗人便迫不及待登舟续行。首句就直陈其事,它山三个片语组成:“潮落”、“江平”、”未有风”。初似乎平淡淡的常语。然而细味,这样三顿形成短促的节奏,正成功地写出为潮倌阻留之后重登旅途者的惬意。可见语凋也有助于表现诗意。
  钱塘江江面宽阔。而渡船不大。一叶”扁舟”,是坐不了许多人的。“舟中人”当是来自四方的陌生人。“扁舟共济与君同”.颇似他们见面的寒喧。这话淡得有味,虽说彼此索昧平生,却在今天走到同条船上来了,“同船过渡三分缘”,一种亲眦之感在陌生乘客中油然而生。尤其因舟小客少.更见有同舟共济的亲切感。所以问姓初见,就倾號如故地以“君”相乎。这样淡朴的家常话,居然将承平时代那种淳厚世风与人情味维妙维肖地传达出来,谁能说它是一味冲淡?
  当彼岸Li隐隐约约看得见一带青山,更激起诗人的好奇与猜测。越中山川多名胜.是前代诗人谢灵运邀游歌咏过的地方,于是。他不禁时时引领翘望天边:哪儿该是越中一一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呢?他大约猜不出,只是神往心醉。这贝并没有穷形极象的景物描写,惟略点“青山”字样,而越中山水之美尽从“时时引领望天末”的游子的神情中绝妙传出。可谓外淡内丰,似枯实腴。  “引领望天末”,本是陆机《拟兰若生朝阳》成句。诗人信手拈来,加“时时”二字,口语味浓,如自己出,描状生动。注意吸取前人有口语特点,富于生命力的语汇,加以化用,是孟浩然特擅的本领。
  “何处青山是越中?”是“问舟中人”,也是诗的结句。使用问句作结,语意亲切,一问便结,令读者心荡神驰,使意境顿形高远。全诗运用口语,叙事、写景、抒情全是朴素的叙写笔调,而意境浑融,高远,丰腴,完满。“寄至味于淡泊”(《古今诗话》引苏轼语,见《宋诗话辑佚》),对此诗也是确评。
  李    颀
  (690-754)
  李颀  河南颍阳(河南登封)一带人,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登进士第,曾官新乡尉。《全唐诗》存诗3卷。
  别  梁  镗
  梁生倜傥心不羁,途穷气盖长安儿。回头转眄似雕鹗,有志飞鸣人岂知!虽云四十无禄位,  曾与大军掌书记。抗辞请刃诛部曲。作色论兵犯二帅。一官不合龙额侯,击剑拂衣从此弃。朝朝饮酒黄公垆,脱帽露顶争叫呼。庭中犊鼻昔尝挂,怀里琅阡今在无?时人见子多落魄,共笑狂歌非远图。忽然遣跃紫骝马,还是昂藏一丈夫。洛阳城头晓霜白,层冰峨峨满川泽。但闻行路吟新诗,不叹举家无担石。
  ……
展开
目录
概说
薛道衡
魏徵
王梵志
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沈佺期
宋之问
杜审言
刘希夷
张若虚
张九龄
陈子昂
贺知章
张说
王之涣
孟浩然
李颀
高适
常建
王昌龄
王翰
王维
李白
崔国辅
张谓
李治
戎昱
杜甫
岑参
韦应物
李益
司空曙
刘长卿
卢纶
常非月
景云
元结
孟云卿
钱起
郎士元
韩翃
顾况
戴叔伦
于鹄
李约
刘商
崔护
韩愈
孟郊
柳宗元
张仲素
薛涛
刘禹锡
白居易
元稹
张籍
王建
张志和
施肩吾
何希尧
张祜
贾岛
皇甫松
李德裕
李贺
刘叉
雍裕之
杜牧
李忱
温庭筠
李商隐
刘皂德
刘驾
赵嘏
方干
徐寅
曹邺
罗隐
皮日休
王镣
韦庄
聂夷中
张乔
高蟾
曹松
崔道融
周朴
韩偓
葛鸦儿
金昌绪
鱼玄机
杜荀鹤
王驾
崔涂
花蕊夫人
安邑坊
太上隐者
无名氏
冯延巳
李璟
李煜
牛峤
张泌
李珣
欧阳炯
孙光宪
无名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