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藏着的中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064212X
  • 作      者:
    余秋雨主编
  • 出 版 社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编辑推荐
  这是现代中国对古代中国曾经的无数历史细节的一次从头打量。它不仅展现了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发展历程,而且会集了当今考古学和人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中国,有一千八百多个博物馆散布在各个省区,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生活的所有方面。从1997年开始,由中国国家文物局、深圳市委宣传部和广厦海韵文化有限公司投入巨资,用3年时间,在中国1800多个博物馆中精选最具魅力的100个博物馆,拍摄完成了一部大型电视文化专题片《中国博物馆——源自100个博物馆的往事》。这部片子在1999年试播时,即获得了“第1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长篇纪录片优秀奖”,2001年,又获得了中宣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这是现代中国对古代中国曾经的无数历史细节的第一次从头打量。它展现了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当今考古学和人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本《藏着的中国》,就是根据这部电视片的解说词改写而成的。在这部片子播出的过程中,独特的解说风格,曾引起观众极大关注。
展开
内容介绍
  没有比“藏着的中国”更能妥帖地表达我们走进博物馆的感受:中国其实一直在这里,在玻璃展柜后,在聚光灯下,在汉画像的线条里,在六朝人的笑容上,在唐塑的色彩和宋瓷釉面上冰片般的裂纹中……
  一百个博物馆,一百个关于古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生活的话题。本书不仅展现了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发展历程,而且汇集了当今考古学和人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精美的图片、生动的文字,全书全部以彩色铜版纸印刷,印制精美,将中国古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现于读者眼前。
  本书讲述了现代中国对古代中国曾经的无数历史细节的一次从头打量,它不仅展现了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发展历程,而且会集了当今考古学和人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且情节是根据同名电视片的解说词改写而成,具有较高的参考及翻阅价值。
展开
精彩书评
  深入浅出,深入奇出,深入妙出,百花文艺出版社新近出版余秋雨主编的《藏着的中国》几乎囊括了全国各地重要博物馆,就其中的考古和藏品,用“第三只眼”探骊寻幽,串联起几乎贯通古今的文明脉络。用动态的知识追索静态的历史秘密,以及人类自己一万年来来去去的踪迹。
  它运用了全新的甚至相当偏僻的材料,它也喜欢采录考古新发现中有趣的历史故事,来考见一时的社会风俗、时代心理,它是在把历史的呼吸,历史的全景和节拍,缩入到叙述里面去。相对于寻常的史述、史料、史论来说,它叙述的调子是新异而不冗赘,致力于见解与深沉,漫然读去,总觉得颇有震撼。也即是说,在其叙述里面,是有背景和再发现的深意存在着的。
  不以辨证为目的,却能尽辨证之用。藏着的中国,一个藏字,也可说是大见神韵。它的观察,一是叙述观念的革新,另一面就是内容的变换。其最大要件,就是把历史的背阴处移动到灯下和明亮的地方来,把寻常的历史图景换成足以代表历史生命的途径,并以此途径来沟通现代人的感情意识。这样,历史的干涸图景顿时活跃起来,换算成跟今人一样的活动的人生。在此,我们惊讶地见识了古人的苦闷、寄托、喜悦和创造,见识了他们对美的追求以及对自由的期盼,即是古代绚烂不灭的余辉。世界、社会、生命的时空距离,就在这再发现的奇异注视中得以打通。这样得来的历史观念,非特不是从前一味的单纯的灌输,问道于盲;反而变成了生命的融合及再生。它生面别开,我们也眼界大开。
  所以这种新式的历史叙事方式,携带着一种沉着平缓的情绪,自然凸现它独在的价值。因为它沟通了生命的意识,方令今人打消了遗世而独立的孤单感,从而与异时异地的古人、与他们的生活、艺术创造同出一源,合而流之。时代在变化,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在变换移易,而人类的精神生命,却有着永恒的贯穿。这就是《藏着的中国》,在历史的另一面,在艺术的消长之内,在看似湮灭的历史河流之中,重新发掘的生命痕迹,所带来的波动着的思想和感觉。历史具有永久性,也正在于这种时代精神与人性本质的流露。
  读《藏着的中国》有感
  让历史值得回忆 历史是人类走过的一串串脚印连起来的永远也没有终点的路。这是我读完《藏着的中国》这本书之后的感悟。这本书从中国境内分布的一千八百多个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中提炼出最富特色、最具影响力的一百个精品博物馆,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展示给读者,让所有读这本书的人恍若游走在上至恐龙时代,下迄1840年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一幕幕历史画卷中。打开这本书,我分明能感受到一股浓厚的历史气氛扑面而来,就象走进了一座座博物馆;打开这本书,我就象找到了藏着的中国,她就在“玻璃展柜后,在聚光灯下,在汉画像的线条里,在六朝人的笑容上,在唐塑的色彩和宋瓷釉面上冰片般的裂纹中”。我还十分欣赏作者那优美的文笔和生动的描述,使人感觉象跟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人在各个博物馆实地游览一样。比如在介绍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时,作者用“我们活着”作为标题,介绍了这种神秘消失在史前时期的大型动物,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至今仍然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生活着。而“文明的传递”一篇,则把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的起源和发展浓缩在北京中国印刷博物馆中做了详尽的介绍。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向读者展示了马背民族的“马上天下”,“梦华东京”则介绍了中原文明之地河南开封市博物馆,想了解服装历史的人可以读“衣被天下”一文,它介绍了江苏苏州丝绸博物馆;想了解交通历史的人可以看“车行千载”————山东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的距今两千八百多年的战国古车;“风吹过”、“望妈阁”、“浮岛浪影”三篇文章分别介绍了香港艺术馆、澳门博物馆和台湾史前文化和历史博物馆,使人能亲眼领略两岸三地之间割裂不开的血缘与文化的紧密联系。在这一百个博物馆中,我仅仅实地游览过其中的两、三个,对喜爱了解历史的我来讲,不能不说是很大的遗憾。读完这本书后,就更加激发了我对书中所述神奇之地的无限向往。也许是受了父亲学过历史专业的影响吧,我从小就对历史特别的感兴趣,非常喜欢溯源而上,找寻人类从起点开始的那一个个足迹,每次去到一个有历史渊源的地方,我都爱触摸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就好似被先人牵着手,穿越时空,回到了历史长河中。正如书中所言,“当第一个人弯腰拣起第一件先人用过的遗物,他的这个动作本身,便有了探寻的意味,……今天,人类生活正在经历从没有过的爆炸性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的文明趋同大势下,我们需要回头再看自己来时的路。”我也常常回头望自己走过的路,让心灵再重温那一段段美好的往事和经历的挫折,让心灵有所感悟。我明白,对自己曾经的是是非非随意地抛弃和遗忘,会使人在前进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只有不断地认识、积累和反思才能促使自己战胜挫折和困难,鼓足勇气、坚定信念、奋发有为,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留下值得找寻的痕迹,让自己的历史可以触摸得到,让自己的历史值得回忆。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不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明古国。但文明的脉络能贯穿古今,并且还在延续的,只有中华文明。
  出现在青海柳湾出土的浮雕彩陶壶上的,是一个大约四千多年前的裸体人。
  从山东诸城出土的战国人形铜灯上,可以看到两千多年前的铜人脚踏盘龙,双臂举起巨大的铜灯……
  人类已经能清晰追溯自己一万年的来踪去迹。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能看到中国历史各个时期不同的文化形态,文物几乎来自中国所有的省市。
  天地间最大的秘密,可能就是我们人类自己。几乎随时随地,我们都有可能被拨动内心的好奇: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何以生活在这里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而遥远的以后,我们会不会成为后人眼里解不开的谜?
  很长一段时间,“龙骨”只被民间当作一味中药。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首先发现,上面的文字,其实出自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巫师之手。在河南殷墟,曾出土16万片甲骨文。研究认为,中国的汉字就P001是从甲骨文演变过来的。三千个甲骨文字,至今认识的只有一千个。
  1939年,河南安阳出土了目前中国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人们一直认为,立足中原的商朝是中国青铜器铸造的顶峰时代。
  然而,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一次出现的八十多个青铜面具,却证实,远在四川成都平原的古蜀国,甚至有了更高的青铜铸造技术。
  据说四川大凉山彝族人的长相,就有点像古蜀国青铜面具。三四千年前的古蜀国青铜文明,何以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
  20世纪80年代,彝族文化学派认为在彝族历史里,还藏着一个更久远的秘密。他们相信彝族的“十月历”,其实就是商朝以前中国的一部官方历法,而这个历法源于一万年前的伏羲氏。
  一万年至今,还有多少幕后玄机无人识破?
  考古学诞生至今,只有一百五十多年历史。地下的挖掘,空中的俯瞰,海底的探索,那些曾经被久远的岁月湮没的,正在一点一点重现。
  1991年以来,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队多次在渤海和南海海域寻找宋元时期沉船的遗址一。公元10到14世纪,在这条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航道上,曾有各国商船穿梭往来。
  水下发掘的文物,叫“出水”。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一件磁州窑白釉黑花婴戏图瓷罐,就出水于辽宁三道岗海域元代沉船。
  瓷器是古代中国最好的出口商品。其中,最被后人珍视的,是宋代瓷器。然而,中国的制瓷技术为什么不在别的朝代,而恰恰在宋代炉火纯青?
  北宋都城开封的大部分,现在被埋在厚厚的黄土下,但黄土无法掩盖我们对这个朝代的好奇。一千年前开封的繁华,可以和世界上任何城市相比而毫不逊色。
  宋代文物大多带有私人标识。务实的姿态使宋代生活在中国历史上别开生面。和宋代在席卷而来的游牧民族铁骑前表现的软弱同样出名的,是他们对中国物质文明的贡献。中国许多重大科技发明都出现在宋朝——为什么会是这样?
展开
目录
神奇的呼吸  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00l
我们活着    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004
寒来暑往    天津自然博物馆/008
瞬间古老    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011
姚江渡      浙江·河姆渡遗址博物馆/015
红山遗踪    辽宁省博物馆/019
陶彩        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023
天圆地方    北京·中国古钱币博物馆/027
雾中王国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031
金沙彝魂    四川·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036
中原        河南博物院/040
周原行      陕西·宝鸡市周原博物馆/043
车行千载    山东·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048
故城古事    山东·齐国历史博物馆、淄博市博物馆/05l
汇纳百川    四川省博物馆/055
阙里圣人家  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馆/059
凤凰涅檠    湖北·荆州博物馆/062
大冶之火    湖北·黄石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065
高山流水    湖北省博物馆/068
埋伏        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072
神话不朽    湖南省博物馆/076
衣带汉风    陕西·汉阳陵博物苑暨考古陈列馆/080
两个中山国  河北省博物馆/084
大象无形    河南·南阳汉画馆/088
冥土安魂    河南·洛阳古墓博物馆/09l
帝国的边缘  广东·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095
铜鼓金韵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100
千古一人    山西·运城市博物馆/104
十朝围城    江苏·南京市博物馆/108
河西往事    甘肃省博物馆/112
来自北方    山西·大同市博物馆/116
围屋主人    江西·赣南中华客家博物馆/120
稻谷扬花    江西省博物馆/124
十里扬州路  江苏·扬州博物馆/129
秦地寻踪    陕西历史博物馆/133
法门因缘    陕西·法门寺博物馆/136
乾坤之间    陕西·乾陵博物馆/140
石上墨韵    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143
守望福田    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147
鸣沙流年    甘肃·敦煌莫高窟陈列中心/151
丝路流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155
西行西行    青海省博物馆/159
西藏传说(一)  西藏博物馆/162
西藏传说(二)  西藏博物馆/165
龙井问茶    浙江·中国茶叶博物馆/169
花是主人    河南·千唐志斋博物馆/173
彩云之南    云南省博物馆/177
呦呦鹿鸣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181
梦华东京    河南·开封市博物馆/185
大庙塑彩    山西·双林寺彩塑艺术馆/189
光之城(一)  福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193
光之城(二)  福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197
坐标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馆/201
文明的传递  北京·中国印刷博物馆/205
一纸风行    四川·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209
回望西夏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213
砚墨书香    安徽省历史博物馆/217
画中临安    浙江省博物馆/220
釉之光      浙江·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224
景德文华    江西·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228
马上天下    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232
中亚风      宁夏·固原博物馆/236
燕山下      北京·首都博物馆/240
天地一线    北京·中国长城博物馆/244
天子人生    北京·定陵博物馆/247
日夕有食    北京古观象台/250
钟鸣前世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254
水映江南    江苏·南京博物院/257
天下藏书    浙江·天一阁博物馆/261
十万进士    南京市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265
鸿雁演绎    江苏·高邮盂城驿博物馆/268
衣被天下    江苏-苏州丝绸博物馆/272
都市山林    江苏·苏州园林博物馆/276
步虚        湖北·武当山文物珍品陈列馆/280
四水归堂    安徽·潜口民宅博物馆/284
吾土吾民    安徽·黄山市博物馆/288
“脸子”    贵州·安顺蔡官村地戏博物馆/292
白山黑水    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296
满洲旧话    吉林·伊通满族民俗博物馆/300
清风乍起    辽宁·沈阳故宫博物院/304
秋猎时代    河北·避暑山庄博物馆/308
家国之间(一)  北京·故宫博物院/312
家国之间(二)  北京·故宫博物院/316
家在闽南      福建·厦门华侨博物院/319
岁月鎏金    广东民间工艺馆/323
雪记春秋    浙江·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327
在中堂      山西·祁县民俗博物馆/331
香格里拉    云南·丽江纳西东巴文化博物馆/335
记忆        贵州·六枝梭嘎生态博物馆/339
百昧之祖    四川·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343
衙门内外    河北·保定直隶总督署博物馆/347
九河下梢    天津市历史博物馆/351
物是人非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355
曲终人未散  天津戏剧博物馆/360
人神游戏    天津杨柳青博物馆/:364
白衣民族    黑龙江·龙井朝鲜民俗博物馆/368
博物百年    江苏·南通博物苑/372
海上霓虹    上海博物馆/376
风吹过      香港艺术馆/380
望妈阁      澳门博物馆/383
浮岛浪影    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台湾历史博物馆/386
后记/39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