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学概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503553X
  • 作      者:
    姚文放主编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0
收藏
内容介绍
  《文学概论/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以《方案》为依据,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改革创新精神,体现大学文化程度和为小学教育服务的内在要求,遵循小学教师成长的规律和学科教学特点,加强通识教育,注重文理渗透,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合理安排教材结构,科学构建教材体系。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充分汲取了省内外试验院校的教学经验,并注意借鉴国际师范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进成果,在确保科学性的前提下,进一步突出教材内容的时代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坚持师范性和学术性统一,基础性和发展性并重,使教材体系更加符合培养面向21世纪本、专科学历小学教师的需要。
展开
精彩书摘
  根据马克思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在这样一个整体社会结构中,文学处于何种位置了:文学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而社会意识形态又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部分,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最终为经济基础所制约。而文学的本质,就首先在这一特定的位置上得到界定。
  二、文学受到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文学,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形成和发展归根结柢是受到经济基础制约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①经济基础对于文学的制约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文学的题材来看,一定时代的文学是当时社会生活的折射,而社会生活的面貌和性质,最终是为经济基础所制约的,因此由于经济基础的不同,在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便有不同的生活内容,也就有不同的文学题材。例如产生于远古时代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便是狩猎时代的生活写照;《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便是农耕时代的生活写照;产生于奴隶制时代的《伐檀》、《硕鼠》、《七月》等诗篇便是当时奴隶的生活状况和情绪、愿望的表现;产生于封建时代的《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小说展现了当时五光十色的生活画面;产生于资本主义时代的《名利场》、《悲惨世界》、《艰难时世》等作品正如其取名所昭示的那样逼真地再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污浊惨淡的社会现状。但是在中外文学史上也有这样一些作品,它们并非当时实际生活准确、逼真的描写,而是采用了非现实或超现实的手法如夸张、扭曲、变形、荒诞等来表现社会生活,例如汤显祖的《牡丹亭》、吴承恩的《西游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拉伯雷的《巨人传》、歌德的《浮士德》、卡夫卡的《变形记》等,但是只要略加分析便可见出,这些作品仍然植根于现实生活之中,只不过表现出浪漫主义或现代主义的倾向,使得对于现实生活的反映相对间接、迂回和曲折而已。对此鲁迅有一段很好的论述:“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其次,从文学的风格来看,每一种文学风格的形成,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而总是有着一定的社会原因。文学风格是作家在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它的形成并非只是作家、艺术家个人的事,它也有着一定的社会根源。目前国外有影响的艺术风格学研究大都倾向于从主体与客体、个人与社会两个根源来考察艺术风格的形成。瑞士美学家H.沃尔夫林主张从艺术家的个人气质和时代精神这双重根源来研究艺术风格,他据此分析了文艺复兴艺术与巴洛克艺术不同的风格。②英国学者库柏在编《文学风格论》一书时提出,应从三个因素出发来研究文学风格,即:(1)作家所隶属的种族、国家、方言或文学流派、家族;(2)历史阶段或历史时代;(3)作者在创作时试图采用的文学种类和样式。③这同样也涉及到时代和历史。美国学者托马斯·门罗也将历史时期作为风格分类的重要依据。④由此可见,文学风格的形成始终有着社会生活的背景。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对象
第三节 文学理论的内容
第四节 文学理论的范围

第一章 文学的本质
第一节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
一、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二、文学受到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
三、文学的相对独立性
四、文学对社会结构中其他部分的反作用
第二节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一、人类对世界的艺术掌握方式
二、文学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
三、文学的反映对象以人为中心
四、文学的反映运用形象思维的方式
第三节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
一、文学以语言为物质媒介
二、文学语言与其他艺术语言的比较

第二章 文学的特性
第一节 文学的形象性
一、什么是文学的形象性
二、文学形象的涵容力
三、文学形象的概括力
四、文学形象的感染力
第二节 文学的典型性
一、什么是文学的典型性
二、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
三、典型化及其原则和途径
四、典型与意境
第三节 文学的真实性
一、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
二、真实性与假定性
三、真实性与逼真性
四、艺术真实的内在构成
第四节 文学的倾向性
一、文学倾向性的丰富内涵
二、文学倾向性的存在方式
三、作者的主观倾向和作品的客观意义

第三章 文学的功能
第一节 文学功能的分类
一、文学功能的多元取向
二、文学的几种主要功能
第二节 文学的诸种功能的辩证关系
一、融理于诗
二、寓教于乐
第三节 与文学功能相关的几个问题
一、文学功能的多元取向和综合效应
二、文学的功能范围和功能限度

第四章 文学的起源、发展和交流
第一节 文学艺术的起源
一、关于文学艺术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
二、对于文学艺术起源的合力论阐释
……

第五章 文学创作
第六章 文学的风格、流派和思潮
第七章 文学作品
第八章 文学语言
第九章 文学鉴赏
第十章 文学批评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