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瑞士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2300037
  • 作      者:
    任丁秋, 杨解朴编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列国志》丛书能为各级干部了解、认识当代世界各国及主要国际组织的情况,了解世界发展趋势,把握时代发展脉络,提供有益的帮助;它能成为我国外交外事工作者、国际经贸企业及日渐增多的广大出国公民和旅游者走向世界的忠实“向导”,引领其步入更广阔的世界;它在帮助中国人民认识世界的同时,也能够架起世界各国人民认识中国的一座“桥梁”,一座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桥梁”。<br>    本书为其中一册,对瑞士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与外交等方面做了全方位的介绍。
展开
作者简介
    任丁秋,女,1955年生,北京市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财贸学院财政金融系。1993-1994年在瑞士日内瓦高等国际研究院国际经济系进修。2005年至今就读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专业研究生。现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关于瑞士的主要作品有:《瑞士的艰难抉择》(1997)、《瑞士银行业与联盟》(1998)、《瑞士的金融资产管理》(1999)、《私人银行业与资产管理——瑞士的范例》(2000)、《瑞士研究在中国》(2002)、《瑞士的企业创新及其环境》(2005)等。<br><br>    杨解朴,女,1972年生,内蒙古赤峰市人。先后就读于上海同济大学德语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欧洲系。1999-2000年在德国曼海姆大学社会学系进修。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作品有:《欧洲发展报告》(1997-1998、1998-1999年度)、德国的社会福利制度(2002)等;主要译文有:《欧共体系统的运作方式》(2004)、《欧盟政治中有组织的利益集团》(2004)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提起瑞士,人们便会想到美丽的湖光山色,壮丽的阿尔卑斯雪山,香浓的雀巢咖啡,神秘的银行,经历了几个世纪的传奇——瑞士手表;以及“武装中立”而又全民皆兵, “中立主义”却又奉行积极外交政策的独特体制……的确,这个西欧中部的袖珍小国承载了太多的传奇,这是一个自然本色和人类文明发展到极致的完美与和谐的国度。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三节  近代简史<br>    一  宗教改革与反改革<br>    15~16世纪,教会统治整个社会,神职人员有许多特权,教士身份成了<br>    一种赚钱职业,他们向人民征收赋税、佃租和五花八门的捐税,教士们利用<br>    节日、斋戒等宗教活动聚敛财富,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主教会议和高级<br>    神职人员竭力主张改革,摈弃教会的陈规旧习,但遭遇保守势力的顽强抵抗<br>    ,罗马教廷并没有明确支持改革者,教会内部的改革困难重重。<br>    16世纪,欧洲中部率先进行宗教改革,基督教会分裂为新旧两派。在瑞<br>    士德语区,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人物是乌尔里希·茨温利。茨温利生于1484<br>    年,1506年担任格拉鲁斯一个教区的神甫,1518年充任苏黎世大教堂的大众<br>    神甫。1517年,马丁·路德在德国发起宗教改革,提出了《95条论纲》,第<br>    一个宣布与旧教会决裂。茨温利也于1519年在苏黎世宣扬新教信仰。他反对<br>    雇佣兵制度,反对农奴制,抨击教士滥用权利和腐败堕落;他提议禁止出售<br>    “赎罪券”,禁止斋戒和教士独身制;他主张权利属于市政当局,建立由城<br>    市领导的统一国家。茨温利从教会、政治和经济角度全面抨击了现有制度,<br>    要求进行多项改革。苏黎世市政当局积极支持茨温利的改革主张,于1520年<br>    批准他宣讲真正神授的圣经。茨温利在图尔高、圣加仑、巴塞尔、沙夫豪森<br>    、素洛图恩、伯尔尼等地宣传新教,并且身体力行实现自己的主张。1524年<br>    ,茨温利与一个富孀结婚,以表示嗄对牧师独身的青规戒律。<br>    苏黎世在茨温利的推动下,进行了广泛的改革。教会的繁文蓐节被简化<br>    ,忏悔等宗教仪式被废除,独身制取消,偶像和圣物被撤掉,修士和修女准<br>    予离开修道院,教堂所属的学校也进行了改造。1525年,苏黎世政府采纳了<br>    茨温利的主张,将修道院所占土地收归市政府所有。苏黎世政府还废除了农<br>    奴制和什一税,停止对外派遣雇佣兵。苏黎世的宗教改革加强了城市对乡村<br>    的统治,增强了市政当局的权威,对其他城市起到了极大的示范作用。于是<br>    ,宗教改革迅速推进到其他城市。<br>    茨温利的宗教改革也遇到了来自反对派的极力阻挡。不仅苏黎世城中有<br>    反对派,邦联内部也有反对派。在邦联内部,反对派是一些坚持天主教信仰<br>    的乡村州和城市。信仰天主教的城市不愿改变信仰,信仰天主教的乡村在捍<br>    卫信仰的同时还嫉恨和惧怕城市的绝对优势。1524年,四周湖畔的几个乡村<br>    州和卢塞恩、楚格订立盟约,联合对抗茨温利的宗教改革。新旧两派尖锐对<br>    立,最终爆发了宗教战争。<br>    1529年,天主教联盟焚烧了一个苏黎世的新教徒,茨温利率兵讨伐楚格<br>    。由于缺少其他新教各州的支持,双方士兵也十分懈怠。最后苏黎世与天主<br>    教联盟达成和解协议,天主教各邦仍保持自己的信仰,但不能与奥地利共同<br>    反对新教。战事遂告和平结束。1531年,天主教再次发起战争,他们组成80<br>    00人的队伍,自楚格北上攻打苏黎世。茨温利率领2500人仓促应战,不幸在<br>    战争中殒命,苏黎世军队遭到失败。双方签订和约,由各邦自己决定宗教信<br>    仰。由此,新教向瑞士中部和东部的传播也随之受到阻碍。<br>    瑞士法语区的宗教领袖是加尔文。加尔文生于1509年,1534年定居于巴<br>    塞尔。加尔文1536年路过日内瓦,留下来从事教会管理的整顿,曾一度前往<br>    斯特拉斯堡,后于1541年重返日内瓦,主持宗教改革和政治改革事务。加尔<br>    文反对教会的教阶制度和繁琐的宗教仪式,但不反对新兴资产阶级的务实方<br>    针,他将茨温利的改革思想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在加尔文的倡导下,日内瓦<br>    教会民主选举牧师和神职人员,由牧师和长老组成的宗教法庭来治理城市。<br>    贫困群体受到照顾,教育得到普及,社会生活井然有序。原来是天主教所在<br>    地的日内瓦成了“新教的罗马”。宗教改革不但使瑞士的宗教和政治生活发<br>    生了很大变化,对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避难的外国新教徒富豪商<br>    贾加入到瑞士的建设行业中来以后,瑞士的纺织工业、银行业和加工业迅速<br>    发展,并从城市扩展到乡村。当时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封建贵族早已<br>    被推翻,加尔文的经济和伦理思想受到了资产阶级的赞赏,他主张的教会组<br>    织形式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统治。因而,加尔文派得到了最广泛的传扬,各国<br>    的宗教改革者纷纷前来学习,仿效日内瓦的模式进行改革,建立新教的社会<br>    秩序和政府形式。日内瓦当时成为宗教改革的国际中心。
展开
目录
导    言/1<br>第一章  国土与人民/1<br>第一节  自然地理/3<br>一  地理位置/3<br>二  行政区划/4<br>三  地质地形/7<br>四  河流、湖泊与冰川/1l<br>五  气候/15<br>第二节  自然资源/18<br>一  土地与矿产资源/18<br>二  水力资源/18<br>三  森林资源/19<br>四  野生动植物资源/20<br>五  环境保护/23<br>第三节  居民与宗教/24<br>一  人  /24<br>二  民族/29<br>三  语言/31<br>四  宗教/36<br>第四节  民俗与节口/38<br>一  民俗/38<br>二  节日/48<br>第二章  历史<br>第一节  上古简史/52<br>一  早期人类足迹/52<br>二  海尔维希亚/53<br>三  日耳曼族入侵/55<br>第二节  中世纪简史/56<br>一  基督教的传播/56<br>二  封建制度的建立/57<br>三  城市的兴起/58<br>四  “老三州”的永久同盟/59<br>五  邦联的壮大/61<br>第三节  近代简史/65<br>一  宗教改革与反改革/65<br>二  “三十年战争”与中立开端/67<br>三  人口与经济发展/68<br>四  城乡社会矛盾/69<br>五  政治生活/71<br>第四节  现代简史/72<br>一  海尔维第共和国/72<br>二    1815年宪法与维也纳会议/74<br>三   1848年宪法/74<br>四  产业革命与工业化/76<br>五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瑞士/77<br>六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瑞士/79<br>第五节  当代简史/80<br>一  战后的经济繁荣/80<br>二  福利社会的发展/83<br>三  民主政治的变化/84<br>四  瑞士与国际社会/85<br>第六节  著名历史人物/88<br>第三章  政治<br>第一节  国体与政体/99<br>一  联邦政治制度的沿革/99<br>二  联邦宪法/104<br>三  中立啄则/106<br>第二节  国家机构/107<br>一  国家元首/108<br>二  联邦委员会/109<br>三  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113<br>第三节  立法和司法/117<br>一  联邦议会/117<br>二  法院/122<br>第四节  政党和团体/123<br>一  政党/123<br>二  利益集团/131<br>第五节  独具特色的民主制度/132<br>一  “直接民主”/133<br>二  “半直接民主”/134<br>三  公民权利与男女平等/136<br>第四章  经济<br>第一节  概述/138<br>一  战后经济发展/138<br>二  经济发展水平/142<br>三  经济结构/145<br>四  基本经济制度/148<br>五  联邦国民经济部/151<br>第二节  农林业/155<br>一  农业的经济地位/155<br>二  农业结构的变化/156<br>三  农业生,/158<br>四  农业政策/162<br>五  林业/166<br>第三节  工业/168<br>一  制造业/169<br>二  能源工业/177<br>三  建筑业/1 80<br>四  著名工业企业/183<br>第四节  商业和其他服务业/187<br>一  零售商业/188<br>二  银行业/191<br>三  保险  /197<br>四  其他服务业/198<br>第五节  交通与通讯/200<br>一  交通运输/200<br>二  邮电通讯/209<br>第六节  财政与金融/214<br>一  财政/214<br>二  税收/221<br>三  中央银行及其货币政策/224<br>四  金融市场/227<br>五  金融监管/231<br>第七节  对外经济关系/234<br>一  对外贸易/235<br>二  对外援助/239<br>三  资本输出入/241<br>四  国际收支/244<br>第八节  旅游业/247<br>一  旅游业概况/247<br>二  主要游览城市/255<br>第九节  国民生活/267<br>一  物价/267<br>二  就业/270<br>三  工资/275<br>四  居住条件/277<br>五  福利税制/279<br>第十节  社会保险/283<br>一  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283<br>二  社会保险的目标、原则和作用/284<br>三  社会保险的主要类别/284<br>四  社会保险的调整与改革/290<br>第五章  军事/293<br>第一节  概述/293<br>一  国防体制/293<br>二  国防预算/294<br>三  联邦国防民防体育部/294<br>四  “21世纪军队”改革法案/295<br>第二节  武装部队及其军种区分/297<br>一  武装部队/297<br>二  军种区分/302<br>三  部队部署/305<br>第三节  军事训练与兵役制度/306<br>第四节  国防科技与国防工业/307<br>第五节  主要领导人物/308<br>第六章  教育、科学、文艺、卫生/311<br>第一节  教育/311<br>一  历史回顾/311<br>二  教育地位/315<br>三  教育体制/315<br>四  师资/323<br>五  科研/324<br>六  国际交流/332<br>第二节  科学技术/335<br>一  自然科学与技术/335<br>二  人文社会科学/338<br>第三节  文学艺术/344<br>一  文学/344<br>二  戏剧电影/353<br>三  音乐舞蹈/358<br>四  美术/362<br>五  文化设施/364<br>第四节  医药卫生/369<br>一  医药/369<br>二 卫生/375<br>第五节  体育/379<br>一  体育制度/379<br>二  体育水平/380<br>三  体育机构/382<br>四  体育设施/385<br>第六节  新闻出版/386<br>一  报纸与通讯社/386<br>二  广播、电视、因特网/388<br>三  图书期刊/392<br>第七章  外交/394<br>第一节  外交政策/394<br>一  中立政策的由来/394<br>二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立政策/398<br>三  战后中立团结的外交政策/402<br>四  全球化时代的中立外交政策/404<br>第二节  瑞士与联合国的关系/406<br>一  加入联合国之前的关系/407<br>二  加入联合国的历程/408<br>三  加入联合国之后的关系/410<br>第三节  瑞士与美国的关系/411<br>一  政治外交关系/411<br>二  经济贸易关系/414<br>第四节  瑞士与欧盟的关系/415<br>一  冷战期间瑞士与欧盟的关系/416<br>二  冷战后瑞士与欧盟的关系/418<br>三  瑞士加入欧盟的问题/421<br>第五节瑞士与中国的关系/423<br>一  外交政策主张的共同点/424<br>二  政治关系的发展/425<br>三  经济贸易往来/427<br>四  文化交流与合作/429<br>附录<br>一  瑞士历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431<br>二  瑞士1945年以来的诺贝尔奖得主/445<br>主要参考文献/446<br>一  西文参考书刊/446<br>二  中文参考书刊/447<br>三  网址/45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