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如果想要开始藏地之旅,除了这本书,还有哪本更适合揣进口袋里。你说你想知道什么吧,进藏准备?交通?一日三餐?住宿?藏地文化?藏地宗教与民间艺术?只要你提前想得出,书里答案都写着。更何况,那些充满人性的设计细节让人喜欢得要发抖。比如:1,为了减轻旅途负担,选用了质地轻柔上乘的黄色荷兰蒙肯纸,厚厚的书,拿在手上,竟然不觉得怎样沉;2,为了避免书页丢失,书页上钻了两个孔,让你旅途中随便找一根结实的绳子,就能将书保存完整;3,美丽的手绘地图,标示了正经地图上都未必记录的地方。真正的西藏完全攻略,简直就是一本关于藏地的“圣经”。
翻开扉页,一个“艳丽”的藏族姑娘,双颊上顶着两个红太阳,张着大嘴,笑得几乎露出了所有的牙齿,这就是西藏,淳朴、自然,没有一丝一毫的造作。在后面的扉页中可以看到冰清玉洁的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虔诚的朝拜者,壮观的经幡和玛尼堆,雅鲁藏布江的皮筏,著名的德兴藤索桥,神秘的藏地美丽地展现在眼前。我敢肯定,看完扉页就有背上包去藏地的感觉。
展开
作者:淫威 2002-02-08发表于长城小站
当我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今天终于读完了这本《臧地牛皮书》的时候,我简直无法压抑内心的激动,灵魂仿佛已经脱离了躯体,早已飞到那片雪域圣地。
一直,这个曾经在青海度过了16年成长岁月的漂流者,在他33岁的时候,开始了这次历时半年的重拾心灵宁静的旅程。然后经过了一年的整理创作,终于完成了这本对于他来说是一次生命历程的总结、而对很多人来说很可能将改变他们生命历程的《藏地牛皮书》。
正如一直在书的扉页上写下的唯一一句话“背上包就走的感觉......”,他的足迹遍布青海、西藏、滇西北、川西和甘南,游历了所有藏族人群聚居的山川高原,搜集了大量详实、准确、珍贵的资料,加上全部手绘的详细路线图(有很多路线是你在地图上无法查到的),完成了这部迄今为止最为详细实用的自助旅行手册。
我曾经一字一句地阅读这本书,体会作者倾注在字里行间的感情和心血。可以说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一次神游藏土的奇妙旅程,我时常感到有一股股的力量撞击着我的胸膛,让我随时可能冲出这座灰色城市,踏上奔赴圣土的遥遥旅程。所以当我读完它时,我觉得手里的这本书是如此沉重,它所承载的决不仅仅是一串踏过雪域的足迹,那里面有太多穿越生命的追寻和千年不变的梦想。
在我看这本书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我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最后,感谢让我降生并成长在高原的亲爱的父母和亲人,他们是我无数次眺望高原的最好理由。
《藏地牛皮书》——行走的诱惑
孙行
说《藏地牛皮书》是近期设计得最离奇的一本书,并不为过。它乍一看上去,就像一只约莫一寸来厚的方方的黑盒子,面和底都是似有些污渍的冥黄色,在大字书名旁边,点缀着几个藏味很浓的图案:康巴藏族女子的造像(服饰简洁、饰品在头顶),壁画上的鹰鸠(传说中脚踏华盖的神鸟,被认为是连接天地两界的使者,能把死者带到天堂)和一个藏区寺庙大门上常见的门环(门环上垂着天长日久被酥油等浸染成一绺绺的、已经难以分辨出本色的哈达)。在副题“背上背包就走的感觉”旁边,是一个作战地图中常有的红色箭头。
请别小看这个箭头,它堪称是该书风格的一个预示。随便翻开任何一页,都可以看到手绘的箭头、地图,边缘模糊的照片,或是用各种字号、各种字体与底网任意铺排的文字。杂乱,随意,肆无忌惮,是《藏地牛皮书》最显著的版式特点。无怪乎对此书的评价之一是:“看了这本书,才知道什么叫别出心裁。”
尽管“包装”如此“前卫”,但它的内容其实却“实”得很——实用、实在,是作者在书中一以贯之的态度。不须多说,读者就会发现,这是一本“为乐于独行天下的背包族设计的藏地旅行指引书。由于作者身于行走中写作,使我们从真实中采集到有关藏地的风土民情,大千景致,以及对不了解藏地的人们具有实际帮助的道路交通、生活食宿等的解决办法”——说到底,这是一本以人为本的工具书,只不过很好地兼容了观赏性罢了。比如,关于出行的服装,作者会这样提醒:“最重要的是保暖和方便,建议选用含灰的颜色,这样更容易接近普通百姓,坐长途车也耐脏些……若穿羽绒服最好加件外套,一旦羽绒服被划个口子,满车厢飞的鸭毛,人还以为是天女散花。”
作者名“一直”——这当然是笔名,据说只是想“体现一种坚持的态度”。作为一个以平面设计为自由职业的人,一直对《藏地牛皮书》极具特色的设计,给出了如下的理由:
选择黄色荷兰蒙肯纸——它质地轻柔,在高原强烈的阳光下翻看时不会反光。对一段孤寂,有时甚至是乏味的旅途来说,它更易亲近,而不会为你增添重量上的负担。至于每张书页上都钻了两个小孔——在途中,即使是装订质量再好的书,也难免被翻得七零八落。这时,你可以在藏区的任何一个地方,试着去找一根牛皮绳,或者是一根麻绳,或者牦牛绳,种种之类吧。然后,将它穿过那两个孔,无须很紧就可以保证书的完整。至于那根绳子在若干年之后会留给你什么样的回忆,就只有你知道了。
最后有必要交代的是,一直生于西宁,并在西部生活多年。考虑到信息的即时有效性,现在书中所收录的内容,只是他近两年在长江源头以及在青海、西藏、云南、四川、甘肃诸省区背包旅行时的实地体验。在书的结尾,一直把“让他降生并成长在高原的亲爱的父母和亲人”,称为自己“无数次眺望高原的最好的理由”。而对读者来说,这本《藏地牛皮书》,将是他们远眺高原的新的理由。
(《藏地牛皮书》一直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