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藏地牛皮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0646798
  • 作      者:
    一直[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2
收藏
编辑推荐
  我不知道,如果想要开始藏地之旅,除了这本书,还有哪本更适合揣进口袋里。你说你想知道什么吧,进藏准备?交通?一日三餐?住宿?藏地文化?藏地宗教与民间艺术?只要你提前想得出,书里答案都写着。更何况,那些充满人性的设计细节让人喜欢得要发抖。比如:1,为了减轻旅途负担,选用了质地轻柔上乘的黄色荷兰蒙肯纸,厚厚的书,拿在手上,竟然不觉得怎样沉;2,为了避免书页丢失,书页上钻了两个孔,让你旅途中随便找一根结实的绳子,就能将书保存完整;3,美丽的手绘地图,标示了正经地图上都未必记录的地方。真正的西藏完全攻略,简直就是一本关于藏地的“圣经”。
  翻开扉页,一个“艳丽”的藏族姑娘,双颊上顶着两个红太阳,张着大嘴,笑得几乎露出了所有的牙齿,这就是西藏,淳朴、自然,没有一丝一毫的造作。在后面的扉页中可以看到冰清玉洁的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虔诚的朝拜者,壮观的经幡和玛尼堆,雅鲁藏布江的皮筏,著名的德兴藤索桥,神秘的藏地美丽地展现在眼前。我敢肯定,看完扉页就有背上包去藏地的感觉。
展开
作者简介
  一直
  这是笔名,出生于1967年,在西宁度过童年、少年。十几年前一次只有300多元钱的新疆旅行使之成为一名坚持行走的旅行主义者。大学毕业经历过教师、小店主、小老板,1997年来到北京建立个人工作室,开始自由职业生涯,以平面设计,摄影、文字为生。
  一直曾到过许多中国农村,睡过各种各样的炕和床,并且坚持认为这才是旅行的归宿。
  李鹄  
  生于70年代中期的文州,现美院在读铜版画研究生,或许祖先就是客家人的缘故,残酷地热爱着北方和西部,为了旅行中的安全可以剃度为“尼”,也可以跑到任何一家服装店打工。
展开
内容介绍
  雪域藏地恶劣的自然环境,顽强生存着的野牦牛,使本书有了一个坚实的名字《藏地牛皮书》。牛皮书的概念即在于坚持行走、真实体验。希望本书能够传达一种更为朴素的生活方式,能够成为译本面貌独特,内容坚实,可以为大家带来实际意义的旅游指引书。
  《藏地牛皮书》是那种在一堆书中你一眼就可以发现的那本,他的包装设计在国内绝对是一流的,绝对可以成为背包一族的旅行指南,书中穿插了大量的手绘地图,细化到便捷的小道和厕所。还有几个很特别的地方——为了不让高原强烈的阳光刺激眼睛,特地选用了黄色荷兰蒙特纸;一些可圈可点的地方大都被圈注,有指向的文字就用箭头,部分页面被弄得歪七扭八;在书上钻了两个小孔,如果书在途中被翻得七零八落,你在藏区的任何一个地方,找一根牛皮绳之类的,穿过这两个孔,就可以保证书的完整归途,至于那根绳子若干年后会留给你什么样的回忆,就只有你自己知道。
  这是一本为乐于独行天下的背包们设计的藏地旅行指引书。涉及的区域涵盖了青海、西藏、云南、四川和甘肃诸省和自治区,内容有高原殊圣之地与雪域美景、有作者经历过的徒步路线及鲜为人知的山村牧场,有丰厚的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书中除了配有作者于行走途中拍摄的实地图片外,还穿插了大量的手绘地图,地图中包含了旅行者所关心的内容,细化到便捷的小道和厕所,这一切只有在行走中才能切实体会丰富的细节和信息,它们不会令你迷失。
展开
精彩书评
  《藏地牛皮书》——为心灵插上翅膀
  作者:淫威 2002-02-08发表于长城小站
  当我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今天终于读完了这本《臧地牛皮书》的时候,我简直无法压抑内心的激动,灵魂仿佛已经脱离了躯体,早已飞到那片雪域圣地。
  一直,这个曾经在青海度过了16年成长岁月的漂流者,在他33岁的时候,开始了这次历时半年的重拾心灵宁静的旅程。然后经过了一年的整理创作,终于完成了这本对于他来说是一次生命历程的总结、而对很多人来说很可能将改变他们生命历程的《藏地牛皮书》。
  正如一直在书的扉页上写下的唯一一句话“背上包就走的感觉......”,他的足迹遍布青海、西藏、滇西北、川西和甘南,游历了所有藏族人群聚居的山川高原,搜集了大量详实、准确、珍贵的资料,加上全部手绘的详细路线图(有很多路线是你在地图上无法查到的),完成了这部迄今为止最为详细实用的自助旅行手册。
  我曾经一字一句地阅读这本书,体会作者倾注在字里行间的感情和心血。可以说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一次神游藏土的奇妙旅程,我时常感到有一股股的力量撞击着我的胸膛,让我随时可能冲出这座灰色城市,踏上奔赴圣土的遥遥旅程。所以当我读完它时,我觉得手里的这本书是如此沉重,它所承载的决不仅仅是一串踏过雪域的足迹,那里面有太多穿越生命的追寻和千年不变的梦想。
  在我看这本书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我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最后,感谢让我降生并成长在高原的亲爱的父母和亲人,他们是我无数次眺望高原的最好理由。
  《藏地牛皮书》——行走的诱惑
  孙行
  说《藏地牛皮书》是近期设计得最离奇的一本书,并不为过。它乍一看上去,就像一只约莫一寸来厚的方方的黑盒子,面和底都是似有些污渍的冥黄色,在大字书名旁边,点缀着几个藏味很浓的图案:康巴藏族女子的造像(服饰简洁、饰品在头顶),壁画上的鹰鸠(传说中脚踏华盖的神鸟,被认为是连接天地两界的使者,能把死者带到天堂)和一个藏区寺庙大门上常见的门环(门环上垂着天长日久被酥油等浸染成一绺绺的、已经难以分辨出本色的哈达)。在副题“背上背包就走的感觉”旁边,是一个作战地图中常有的红色箭头。
  请别小看这个箭头,它堪称是该书风格的一个预示。随便翻开任何一页,都可以看到手绘的箭头、地图,边缘模糊的照片,或是用各种字号、各种字体与底网任意铺排的文字。杂乱,随意,肆无忌惮,是《藏地牛皮书》最显著的版式特点。无怪乎对此书的评价之一是:“看了这本书,才知道什么叫别出心裁。”
  尽管“包装”如此“前卫”,但它的内容其实却“实”得很——实用、实在,是作者在书中一以贯之的态度。不须多说,读者就会发现,这是一本“为乐于独行天下的背包族设计的藏地旅行指引书。由于作者身于行走中写作,使我们从真实中采集到有关藏地的风土民情,大千景致,以及对不了解藏地的人们具有实际帮助的道路交通、生活食宿等的解决办法”——说到底,这是一本以人为本的工具书,只不过很好地兼容了观赏性罢了。比如,关于出行的服装,作者会这样提醒:“最重要的是保暖和方便,建议选用含灰的颜色,这样更容易接近普通百姓,坐长途车也耐脏些……若穿羽绒服最好加件外套,一旦羽绒服被划个口子,满车厢飞的鸭毛,人还以为是天女散花。”
  作者名“一直”——这当然是笔名,据说只是想“体现一种坚持的态度”。作为一个以平面设计为自由职业的人,一直对《藏地牛皮书》极具特色的设计,给出了如下的理由:
  选择黄色荷兰蒙肯纸——它质地轻柔,在高原强烈的阳光下翻看时不会反光。对一段孤寂,有时甚至是乏味的旅途来说,它更易亲近,而不会为你增添重量上的负担。至于每张书页上都钻了两个小孔——在途中,即使是装订质量再好的书,也难免被翻得七零八落。这时,你可以在藏区的任何一个地方,试着去找一根牛皮绳,或者是一根麻绳,或者牦牛绳,种种之类吧。然后,将它穿过那两个孔,无须很紧就可以保证书的完整。至于那根绳子在若干年之后会留给你什么样的回忆,就只有你知道了。
  最后有必要交代的是,一直生于西宁,并在西部生活多年。考虑到信息的即时有效性,现在书中所收录的内容,只是他近两年在长江源头以及在青海、西藏、云南、四川、甘肃诸省区背包旅行时的实地体验。在书的结尾,一直把“让他降生并成长在高原的亲爱的父母和亲人”,称为自己“无数次眺望高原的最好的理由”。而对读者来说,这本《藏地牛皮书》,将是他们远眺高原的新的理由。
  (《藏地牛皮书》一直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1月版)
展开
精彩书摘
  在本书编辑的过程中,的确是享受了一次身心愉悦的旅行。它不仅仅是为旅行者准备的。因为,高原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始终充满诱惑,凭借丰富想像,追随作者的旅行经历,实在是一番对精神世界的洗礼,亦或一次紧张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历险。
  在路上试着用学来的几句藏语和牧民们沟通。感受着牧民的诚挚、宽厚与坦荡。豁然间似有醒悟,那些充满了灵性的神山圣湖,随处可见的风马,带给我们仿若脱胎换骨般的净化。构成了令人目不暇接的神奇旅行。
展开
目录
第一章:进藏敲门砖
藏区交通
可能利用的交通工具
包租车辆
长途客车
不要忽略途中
搭便车
租马
骑单车
徒步
途中住宿
各种不同的住宿环境
旅店
兵站和道班
露营
途中生活
对付一日三餐
防止狗虱和跳蚤
邮政、电信
互联网
移动通讯
边境通行证
高原反应
珍爱生灵和面对野兽
进藏准备
充满神秘的藏地文化
宗教流派及特点
宗教文化
宗教与民间艺术
第二章:青海篇
第三章:西藏篇
第四章:滇西北
第五章:川西北
第六章:甘南篇
后记
关于作者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