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式服装在中国迅速普及的原因
很多人都简单地把国门的打开、思想的开化、政治的进步、西风的东渐作为此问题的答案,这在宏观上当然是正确的,但并未解决一些微观现象问题,要解决后者,还必须深入研究民国时期人们的服饰心理。
民国建立后,人们争着西式服装,这可以称之为赶时髦。这种赶时髦是一种惊人的社会力量,它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潜在的推动力。它与一个国家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并能迅速而广泛地影响到人的个性特征,西式服装的穿用,在多大程度上刺激了纺织布匹业的发展,你只要看看当时风起云涌地新建立的织布工厂就会心中有数了。而身穿学生女装、有现实社会新女性身影的子君勇敢地与涓生同居,又会让你明白中国当时确实出现了众多的要求自由平等的女性,妇女解放运动也在一些方面落到了实处。
当然,赶时髦并不一定意味着社会进步,正如民国时人们穿西装并不等于中国已成了发达国家,但赶时髦确实只能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发育生长,社会组织越先进,时髦扮演的角色越重要,反之则越小,因为在一个人口很少变化的地方,人们相互之间都很了解,赶时髦不会掩盖一个人的缺点或造成不同的等级,人们也不会有赶时髦的服饰心理。举例而言,两个人非常熟悉,那么双方就不会在衣服上过于讲究,靠此取悦彼此。恋人在恋爱时很注重衣服的时髦样式,结婚成为夫妻后穿时髦衣服较多地就是给别人看了。民国初期,社会组织较前发达,社会财富也因商品经济而在分配上出现了较大差异,新的阶级分化出现,新式家庭的地位已经确立,赶时髦的心理就有了生长的肥沃土壤。而且,它并不只是新女性和公子哥们的特有物,它在当时几乎成为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支配力量,只是大家各有轻重罢了。对此人们只要看看西装、皮鞋的普及率就明白这并非妄言。
身着新式服装展示自己的新形象以赢得别人的赞美;穿新衣戴新帽凸显新气质赢得别人的关注;模仿上层人士衣着力求与他们同化;以西式服饰标榜洋化、吸引异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