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风俗通史.夏商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2122352
  • 作      者:
    陈高华,徐吉军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一部追溯华夏民族绵延生息的恢弘史篇,一幅尽现中国风俗源远流长的辽阔画卷。
展开
内容介绍
    风俗的内涵极其广泛,涉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诸多层面,历来有关研究著作论述的范围颇有出入,我们经过多次讨论,在认真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力求有所突破。接其内容和形式,将其分为饮食、服饰、居住、交通、婚姻、丧葬、寿诞、卫生保健、交际、经济生产、娱乐、宗教信仰等大项,并努力探讨各个时代风俗的基本特征及演变规律。
    《中国风俗通史:夏商卷》按时代划分,共分为原始社会、夏商、两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民事十二卷,力图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中国风俗发展的历史轨迹,至于各卷的章目设置。本着“求朋同,存小异”的原则,力求反映各个时代的风俗特点。
    经过数载的艰苦努力,凝聚了众多中国史学家的智慧与心血,一部追溯华夏民族风俗起源和传承的历史巨著《中国风俗通史》终于与读者见面了。该书规模宏大,按历史断代划分为原始社会、夏商、两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西夏、元、明、清、民国等十二卷,力图全面、深入、系统地反映各个时代的风俗特点,同时又呈现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风俗差异,将每一段历史时期中最值得探索的热点、最能反映当时社会生活风尚的事例加以发 掘和论述,进而从风俗角度对整个中国历史提供一种诠释和观照。 《中国风俗通史》用详尽的考古和文献史料,生动的叙述、准确的描绘,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和风俗的各个方面做了细致入微的揭示和考证。在理性探讨的同时,也增加了大量感性史料,运用了恰当的文人笔记和古典小说、诗词例证,涉及的人物和场景从帝王到百姓,从宫廷到民间,使全书在严肃的学术氛围中透出活泼、通俗的气息,极尽情态地反映了中国人真实生活的历史。
展开
精彩书评
    风俗者,风气习俗之谓。(汉书·地理志》有云:
    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恐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
    《新论·风俗篇》亦云:
    风者气也,俗者习也。土地水泉,气有缓急,声有高下,谓之风焉;人居此地,习巳成性,谓之俗焉。
    可知,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留意于风俗的辨识。古人所谓风俗,常把风与俗对举,亦即包括自然属性的“水土之风气”,及社会生活属性的“人居此地,习已成性”。换言之,风与俗对举时小有区别,“风”指因水土气候物产等自然生态条件不同而形成的生存习尚,“俗”指因社会生活条件不同而形成的社会行为习尚,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初无意识的便习事象,惯行乃约定俗成,重复而自发遵循的社会行为方式。合而言之,风俗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经济生活现象,文化属于生活的产物,风俗则为社会经济生活最亲切自然的表现,是根植于一定地理环境中重复习行的社会生活行为方式,具有地缘性、传承性、社会性和自发性的特征。
    风俗属于传统文化范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世代积习而自发遵循的社会行为方式,风俗的生成,—方面取决于自然环境、风土气候、地理地貌、经济物产等等外部孕育条件,同时也与人居其地世代传承的“习已成性”等社会生活内涵紧密相关。由于风俗根源于民间习惯,在古代有时亦以“民俗”相称,如《礼记·缁衣》有云:“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管子·正世》有云:“料事务,察民俗。”这里说的“民俗”,无非因注意别“俗”必藉于一定的种族或民群,与当今人文科学讲的以某国或某民族传承性生活文化为研究对象的“民俗学”上的“民俗”,概念不能等同,它只是风俗或习俗、习尚在一些场合中的称法。从一定意义上讲,风俗也即风尚、风习、习俗、习尚之谓,有时或也可径以“俗”称之。
    《说文》云:
    俗,习也。
    《释名》云:
    俗,欲也,俗人所欲也。
    《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俗教民则民不愉”,郑玄注:
    俗谓土地所生习也。
    《札记·王制》云:
    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暖燥湿,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
    上引文献中的“俗”,一般都可以理解为风俗的代指。地缘人情,自然生态气候物产等地理性条件差异和社会习尚固有的自发传承性,是风俗所显现的两大要征。《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有云:“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汉书》卷七二云:“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今谚也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
    夏商时代,受当时经济发展形态、人们的信仰观念或其他意识的支配,风俗通常与所谓“礼”相交会,彼此难分,相辅相成,形成所谓礼俗。《礼记·礼运》云:“礼者,傧鬼神,考制度也。”礼源自原始先民对自然神祗及人鬼的崇拜习尚与相关的祭祀仪式,久之演绎为调整人际间关系的一系列较固定的行为准则,如有《周礼·春官·大宗伯》所谓吉、凶、宾、军、嘉的“五礼”,及序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等七大伦际或人际关系的所
    谓“修六礼,明七教”,还有所谓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的“九礼”之类,等等。礼规约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祀神祭祖、社交待人、伦理公德乃至兵礼军训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显然,社会生活风俗是礼的本源,礼则为风俗的升化,广义的风俗或习俗、习尚,其间也包容着礼。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居住习俗
第一节  夏商时代的国土经纬
第二节  邑制
第三节  夏商时代的房屋建筑物用语
第四节  建筑营造仪式
第五节  民居与居室设施

第二章  饮食
第一节  夏商人的食粮
第二节  烹饪俗尚
第三节  饮食器具
第四节  饮食风习
第五节  饮食业的起源

第三章  服饰
第一节  服饰品类
第二节  履制
第三节  发型
第四节  冠制与冠饰
第五节  服饰的地方性差异

第四章  交通行旅
第一节  道路交通
第二节  行旅方式和交通工具
第三节  过河和用舟
第四节  行旅设施

第五章  农业生产俗尚
第一节  年岁的认识
第二节  农业礼俗

第六章  婚姻礼俗
第一节  夏代婚制
第二节  商代婚制
第三节  生育与子孙观念
第四节  亲属称谓

第七章  人生俗尚
第一节  疾病医疗
第二节  巫医交合
第三节  卫生俗尚
第四节  尚武尚勇

第八章  丧葬习俗
第一节  葬俗与“之幽”观念
第二节  墓地配属
第三节  殷墟王陵区
第四节  丧礼、葬具与坟冢
第五节  含贝与握贝

第九章  宗教信仰
第一节  宗教分野
第二节  自然神崇拜
第三节  气象神崇拜
第四节  人鬼观念

第十章  甲骨占卜
第一节  甲骨占卜源流
第二节  甲骨攻治与卜法
第三节  习卜与三卜制
第四节  筮占法

第十一章  语言文辞风习
第一节  文体文例
第二节  殷人的书刻工具和习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