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皇陵的这种上、下官布局,显然是与赵姓角音所利于丙、壬方位有关。宋真宗赵恒安葬时,“(乾兴元年)八月六日,司天监言:‘太宗梓宫先于丙地内奉安,按经书:壬、丙二方皆为吉地。今请灵驾于上官神墙外壬地新建下宫奉安,俟十月十二日申时发赴丙地幄次,十三日申时掩皇堂’”。由此可见,宋陵下宫之所以建于上宫的西北部,应是北宋王朝信奉阴阳堪舆、按照经书来选择吉地的结果。
因此,北宋皇陵在陵园布局上不仅将下富建于帝陵上官的西北部,而且皇后陵、陪葬墓和寺院均位于帝陵上官的西北部。在同一个陵区内,晚建的皇帝陵都位于早建的皇帝陵西北;同一个兆域内,晚建的皇后陵也都在最早建的皇后陵西北,即由东南(丙地)向西北(壬地)依次排列。
(三)帝后同茔合葬,皇后单独起陵
北宋诸陵中除被追封为宣祖的赵弘殷与昭宪杜太后合葬于永安陵外,其余皇帝和皇后皆实行“同茔合葬”制,即皇后单独建造陵园,祔葬于帝陵的西北隅。北宋实行的皇后祔葬制,显然是受西汉帝陵的影响,承袭了“汉帝后同茔,则为合葬,不合陵也。诸陵皆如此”,即“同茔不同穴”的埋葬制度,这与唐代预造寿陵、往往将皇帝和皇后合葬于一座陵中明显不同。同时,北宋皇陵不仅以数个皇后(包括死后追封)合葬于一陵,而且不按辈分,早死的皇后也可以陪葬于先辈皇帝陵旁。如太祖王皇后、贺皇后祔葬于宋宣祖永安陵,真宗郭皇后祔葬于宋太宗永熙陵,徽宗王皇后祔葬于宋神宗永裕陵等。只是在埋葬方位上,同辈的几个皇后陵由东南向西北依次排列,晚辈的皇后陵则位于上辈皇后陵的北部。
巩义宋陵诸后陵都位于帝陵的西北方,后陵规制与帝陵相仿,只是陵域面积一般为帝陵的四分之一左右,陵台、石象生的体量也都较小,有些后陵还因地势逼仄而省去了鹊台,以乳台为墓园的门户。
(四)石雕像数目固定,集中陈列于陵前
与唐代帝陵石雕像数目和陈放位置缺乏定式不同,北宋诸陵的石雕像数目完全相同,在排列顺序上整齐划一。除陵园上宫的四神门外各置一对石狮外,其余石雕像均置于陵前,并集中排列在神道的东、西两侧。同时,石雕像间距较近,这就大大缩短了陵园前后间的距离,使整座陵园显得更加紧凑。
北宋皇陵诸帝陵上官都设石雕像64件,自南而北依次有望柱2、象与驯象人各2、瑞禽2、角端2、马4、控马官8、石虎4、石羊4、番部客使6、武将4、文臣4,东、南、西、北四神门外还各有两尊镇门石狮,南神门石狮之南还有一对身躯高大威武的武士,南神门内还有内侍2、宫人2(彩插2)。陵台前还有两块石刻上马石。宋陵石刻不仅在数量上较唐陵(乾陵除外)有所增加,而且在种类上也有所变化和创新。除望柱、仗马与控马官、门狮和文武官是唐陵所固有的以外,唐陵石雕像中位置不甚固定的“番酋”或“番民”形象,在宋陵中成为仪仗行列内的六躯客使像,由角端代替翼马,高浮雕鸵鸟变成瑞禽石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