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茶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08030318
  • 作      者:
    胡小军著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3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以唐代陆羽著作的《茶经》为依据,探讨了人类利用茶和茶具的历史,从阐述条史追溯最早饮茶器具的来龙去脉,从最早的金属、玉石、漆器具的发展讲到唐代的青瓷茶具、宋代的黑釉瓷茶具、明清时期的彩绘瓷茶具等。书中还介绍了明清时期的茶具及有关彩绘瓷茶具纹饰的主题、内容与艺术表现形式,图式的象征和寓意,当代陶瓷茶具的发展与风格特色。本书适合研究和爱好茶具、茶文化的广大读者阅读。
展开
精彩书评
  前言
  茶具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发生与发展,同其它饮食日用器具一样,经过一个从无到有、从共用到专用的历程。茶具是一种生活实用物质,自出现至今,就离不开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这两方面的要求,同时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它在为人们提供物质享受的同时,又在社会历史与现实发展中留下印迹,与政治、经济、思想、民俗、艺术、伦理之间结下千丝万缕的联系。茶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是茶的母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并使用茶具的国家。我们的祖先曾经把茶当成药物和食料利用,经过相当长的发展、过渡时期,茶逐渐演变成日常饮料。在这一时期内,人们制作过各种材质的生活日用品,有陶质、瓷质、金属、玉石、竹木漆器等。含食具、酒具、茶具在内的饮食器具的,用途在很长时间内区分并不十分严格,几者是共用的。在唐代以前,虽然茶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饮料,但是专用茶具的确立,却是随着唐代时饮茶之风在全国兴起,人们讲究饮茶情趣后,才渐渐地配套齐全和形制完备。
  这本小书在撰写过程中,探讨了作为中国文化特征或重要标志的茶文化与陶瓷文化的关系。并以唐代陆羽著作《茶经》中“茶之为饮,发乎于神农氏”作为文献依据。构成本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探讨人类利用茶和使用茶具的历史。从阐述茶史逐渐追溯最早饮茶器具的来龙去脉,把茶的文化放置于整个社会物质文化发展过程中去考察,这样便于人们了解器具由共用到专用的发生与发展及茶具由产生到定型、转型的演进规律。书中认为:茶具是由饮食器具和饮酒器具发展而来的,酒具孕育出茶器。茶具的配套完备是从唐代开始的。由于在中国饮茶发展历史上的各个时期,对茶具品种与质地的要求并非一样,对品茶的要求以及最终所要达到的精神愉悦感也不一样,故此,本书介绍各朝代茶具的物质文化特色时,对古今许多学者的成果进行整理,贯穿成一条线索,即:从唐代煮茶法到宋代点茶法,发展至明清时期以来的瀹泡法,茶饮方式的变迁使得茶具的艺术风格、特色也随之变化.如唐代与唐代以前的茶具,包括采制茶、贮茶、炙茶、碾茶、煮茶、饮茶等器具;宋代时尚点茶法饮茶,与之相应有藏茶、碾茶、罗茶、煮茶、点茶等器具;元代以后,特别是从明代开始,饮用散茶的流行,采用直接冲泡法饮茶,这样,碾茶、罗茶等器具就成了多余之物。
  构筑本书另一重要的内容是介绍陶瓷茶具艺术风格及其形成茶具这种风格的历史条件,着重研究了唐代的青瓷茶具、宋代的黑釉瓷茶具、明清时期的彩绘瓷茶具等。对明、清时期彩绘瓷茶具的艺术特色的探讨,是把茶具纹饰的主题內容与艺术表现形式、图式的象征和寓意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并将其与民俗、伦理、艺术、思想与心理等方面联系起来论述.
  最后一部分内容,从文化交流的角度回顾古代陶瓷茶具,探讨当代陶瓷茶具艺术特色,旨在推动当代陶瓷茶具的发展。
  胡小军
  2002年5月
  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艺术系
展开
精彩书摘
  陆羽描述蒸茶工具时要用无烟道的灶,有边唇口的锅,木制或陶质的圆筒形的蒸笼,竹制的蒸隔和再加一个是三个桠杈的木叉用以翻动抖散蒸叶。即:“灶,无用突者。釜,用唇口者。甑,或木或瓦,匪腰而泥,篮以箅之,篾以系之。始其蒸也,入乎箅;既其熟也,出乎箅。釜涸,注于甑中。又以毂木枝三桠者制之,散所蒸芽笋并叶,畏流其膏。”又说蒸茶工具的灶是简陋的土灶,是临时性的。有边唇口沿的锅是炊器“釜”,釜在古代有陶质的,也有铜和铁制的,釜上置甑以蒸煮。“甑”如同现在的蒸笼,是蒸食炊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小孔,这里谈的甑是木制的或陶质的。这里说的蒸笼里的蒸隔是用竹篾制成的可透气而不用平板式。其余的文字是为如何把茶蒸煮好的工序以及工具。
  陆羽所说的制茶工具都是围绕制作饼茶。饼茶是把茶压制成一定的形态,这样就有了捣茶和拍茶的工具,即:杵臼、规、承、裾、芘莉。原文有:“杵臼。一日碓,惟恒用者佳规,一日模,一日捲,以铁制之,或圆,或方,或花。承,一日台,一日砧,以石为之,不然,以槐、桑木半埋地中,遣无所摇动。檐(襜),一日衣,以油绢或雨衫、单服败者为之。以檐置承上,又以规置檐上,以造茶也。茶成,举而易之。芘莉,一曰籯子,一曰蒡茛。以二小竹,长三尺,躯二尺五寸,柄五寸,以篾织方眼,如圃人土罗,阔二尺,以列茶也。”这里说的杵臼没有提到所用材料的特点。杵臼这种工具由来很古老,有了粮食作物以后就已出现捣脱谷类的工具,一般杵是木制,而臼是石臼。规、承、檐是拍茶工具。规就是造型用的模子,文句中说用于制茶饼的模子是铁铸成的。承是放置模具的台礅,文句中说用石质制成。裾是指油绢和旧衣,做清洁工具用。芘莉,是用于把茶饼进行自然干燥的承放工具。
  茶饼成型之后,有一定含水量。茶饼干燥时除了放置在芘莉上自然干燥外,还需进行人工干燥,用烘焙工具实现。即:棨、朴、焙、贯、棚等干燥工具。原文为:“莱,一日锥刀,柄以坚木为之,用穿茶也。朴,一曰鞭,以竹为之,穿茶以解茶也。焙,凿地深二尺,阔二尺五寸,长一丈,上作短墙,高二尺,泥之。贯,削竹为之,长二尺五寸,以贯茶,焙之。棚,一日栈,以木构于焙上,编木两层,高一尺,以焙茶也。茶之半干,升下棚:全干,升上棚。”棨,就是用锥刀在饼茶的中心打一个孔眼。木柄需要坚硬。朴,它的用途就是为穿孔眼,是用……
展开
目录
◎茶具的起源
器具的起源
茶之为饮
最早的饮茶器具
◎唐代茶具配套完备
《茶经。二之具》简述
茶具的配套及其特点
唐代陶瓷茶具及器具特点
◎宋代茶具鼎盛兴隆
从文献看点茶程序及概况
别具风格的宋代陶瓷茶具
◎元代茶具承上启下
◎明代茶具的转型与定型
转型期瓷质茶具的特色
茶具的定型
定型后的瓷质茶具特色
◎清代彩绘瓷茶具的特色
◎明清时期的茶具
◎明清时期彩绘瓷茶具的艺术特色
彩绘瓷纹饰的内容与艺术表现形式
彩绘瓷图式的象征和寓意
◎陶瓷茶具的回顾与新生
中国古代陶瓷茶具的交流一瞥
当代陶瓷茶具的发展与风格特色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