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乐美说,“这一点对于里尔克性格的形成大概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不利的影响”,意味着里尔克的性格有缺陷。比如,由于父母培养他的主导理念和他的名字所产生的自我心理暗示,他性格中就有了明显的女性倾向,有点像贾宝玉。他渴望身边的人都是女人,而所有的女人又都是他的姐妹。莎乐美说:“里尔克把所有的女性都看作自己的姐妹。正是这个原因,使得里尔克许多早期诗歌以及后来一再出现的女性诗歌显得那么柔和、忧郁。”岂止是姐妹,他甚至称有些女人为母亲,如莎乐美本人就是。这不仅因为莎乐美比他大14岁,也不仪因为他有恋母情结,而是因为他需要母爱,他打小就缺乏母爱,正常的、母亲对儿子的爱。莎乐美说,里尔克的父母吵吵闹闹、分分合合,他成了他们争吵的砝码,他的感情天平在父母之间摇晃,有时离父亲近,有时离母亲近。从长远看,离谁都不近。他所受的父爱也是匮乏的。尽管后来牛活中有许多人爱他、帮助他,但他对爱的需求是饕餮式的;当然,他有他满足和感激的时候,但很少。
从社会常识或世俗的角度来看,他确实有点乖僻、怪异,不合群,性格不健全。但从天才诗人的角度来说,我们不能用这套逻辑来评价鲤尔克的性格。有人说,里尔克是双性人,甚至被“同志们”纳入他们的行列。对此,我不敢苟同。说他是同性恋者的始作俑者是他的初恋女友,而且是在双方都进入了晚年的时候。那个为里尔克终身未嫁的女人之所以要这么说他,是因为由爱而恨,由恨而报复。要知道,在那个年代(1920年),西方人骂别人同性恋就如同中国人骂别人断子绝孙,是最严厉的;因为同性恋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罪恶,工尔德就曾因同性恋而坐了牢。里尔克的初恋发生在他的出生地布拉格,那时他才14岁,他为她狂热地写情诗,厚厚的一大本,合成他的第一部诗集《生活与歌》,献给了初恋情人,并由这位情人掏钱出版。这对少男少女的恋爱关系维持了两年半。之所以分手,是因为單尔克移情别恋。因此,女友如果骂他是负心汉,完全正当,能博得人们的同情;但骂他是同性恋,则近乎诽谤,只展现了她本人的刻毒。后来,许多人以讹传讹,则是荒谬了。
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就是沙乐美对里尔克的专论。当时,她已经65岁,却还能有这样才华四溢的文字、超凡夺目的气度。在女作家中,她几乎是独步古今。那时,她已经追随弗洛伊德研究精神分析学达十余年,所以,已经能熟练地运用精神分析学的原理和方法对里尔克其人其文进行深入而独到的解剖。与一般女作家不同,她的文字中充满的是紧张的思维和思想的累累硕果,而不是婆婆妈妈的絮语、细枝未节的交代和暴露狂式的隐私。
在我所渎过的有关里尔克的文章中,这篇是最精粹、最丰硕、最切中肯綮的。是啊,在这个世界上,有谁能比莎乐美史能理解甲尔丸呢?她是甲尔丸的姐妹,而里尔克是她的兄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