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博古,39岁的辉煌与悲壮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6687335
  • 作      者:
    黎辛, 朱鸿召主编
  • 出 版 社 :
    学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作者简介
    博古(1907-1946),原名秦邦宪,24岁担任中共中央总负责,遵义会议后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代理主任、主任,1941年在延安主持创办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并任社长,同时兼任新华社社长、中央出版局局长。1946年4月8日,他以中共代表身份参加国民参政会,从重庆回延安途中飞机失事,39岁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与其共事者都念念不忘他的博学多才,温文尔雅,德高望重。在他的身上,不仅浓缩了一个江南才俊的性格命运,一代现代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忧患情怀,更体现了一位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展开
内容介绍
    《博古,39岁的辉煌与悲壮》辑录了《秦邦宪的青少年时代》(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博古文选·年谱》(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之外的博古佚文对篇,选录博古遇难迄今有代表性的回忆、研究文章,并收入《博古传略》和新编撰的《博古生平年表》,谨以为博古诞辰100周年之纪念。所辑博古佚文,凡已公开发表的,皆按最初版本排印,凡手稿皆按原件排印。原稿中的错字、漏字分别用“[  ]”号和“〈  〉”号标明校正;原稿中无法确认的字用“□”号标出;原稿中有明显错误的标点符号,予以改正。文章日期一般为写作时间,写作日期不清的按最初发表时间。编者对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部分人物、事件所作的简要说明,都以注释的形式出现。
展开
目录
编选说明<br>第一辑  佚文辑录<br>我们为什么要开辟这个艺术之园(1925年8月19日)<br>破坏与创造(1925年10月20日)<br>革命与恋爱(1925年8月26日)<br>拥护党的布尔雪维克的进攻路线(1933年2月24日)<br>论目前阶段上苏维埃政权的经济政策(1933年4月15日)<br>为粉碎敌人的五次“围剿”与争取独立自由的苏维埃中国而斗争(1933年7月24日)<br>献给江西省第二次党代表大会(1933年9月17日)<br>答杨幼麟同志(1933年10月15日)<br>目前的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的报告(1934年1月18日)<br>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会总结(1934年2月23日)<br>我们一定要完成两万七千的数目(1934年5月15日)<br>致李富春同志的信(1934年5月26日)<br>追悼顾作霖同志(1934年5月28日)<br>为着实现武装民众的民族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做了什么和将做些什么?(1934年7月8日)<br>关于西安事变的两个电报(1936年12月)<br>关于已建苏、鄂省委及南京市委等情况电(1937年10月21日)<br>今年五一和中国工人(1940年5月1日)<br>我要说明的十个问题(1943年9月)<br>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节录](1943年11月13日)<br>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发言[节录](1945年5月3日)<br>从五个W说起(1945年12月13日)<br>第二辑  回忆追述<br>秦邦宪早年在苏州<br>关于“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问题<br>秦邦宪在遵义会议期间<br>博古拥护新中央的几件事<br>抗战初期博古受命奔走大江南北<br>忆博古同志和汉口《新华日报》<br>博古,党的新闻事业奠基人<br>博古与延安《解放日报》<br>博古与《党的组织与党的文学》的翻译<br>忆博古同志<br>知过即改,方为马列——纪念博古诞辰90周年<br>忆《解放日报》改版与整风<br>社长博古同志<br>博古同志二三事<br>悼博古<br>悼念我们的社长和战友博古同志<br>悼念<br>我们永远在一起<br>哭博古<br>想起博古同志<br>博古印象<br>搜集材料及其他<br>从理论工作方面看博古同志<br>日记的一页<br>他的心没有成灰<br>第三辑  思想研究<br>博古的曲折思想历程<br>略论秦邦宪的历史地位<br>秦邦宪早年思想探析<br>试论秦邦宪青少年时代的几首诗作<br>博古传略<br>博古生平年表<br>编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