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鸿昌(1895—1934),原名恒立,字世五,河南省扶沟人。1913年入冯玉祥部,从士兵递升至团长、旅长、师长、军长。骁勇善战,人称“吉大胆”。1930年5月参加蒋冯阎战争,任冯军第三路军总指挥。9月接受蒋介石收编,任第二十二路军总指挥兼第三十师师长。旋即奉命“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但不愿打内战,态度消极。翌年称病去上海就医,与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接触,随后曾在潢川组织所部起义参加工农红军未果。8 月被解职,强令出国“考察”,遂环游欧美,发表抗日演说。1932年回国,寓居天津,秘密与中共华北政治保卫局联系,8月到湖北麻城宋埠策动旧部第三十师起义失败,潜回平津地区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按党的指示潜赴泰山联络冯玉祥出山组织武装抗日。随即变卖家产,购买枪械,联络旧部,于1933年5月,与冯玉祥、方振武在张家口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第二军军长,旋任北路前敌总指挥,率部向察北日伪军进击,连克康保、多伦等四县,将日军驱出察境。后因得不到支持,战至10月中旬弹尽粮绝而失败。吉鸿昌潜往天津继续从事抗日活动。1934年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为主任委员,秘密印刷《民族战旗》报,宣传抗日,联络各方,准备重新组织抗日武装。11月9日,在天津法租界被军统特务暗杀受伤,遭工部局逮捕,引渡到北平军分会。24日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刑前题诗一首:一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1.弃暗投明打鬼子 吉鸿昌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曾在乡塾读过书,少年时曾先后在首饰店和杂货铺学徒。1913年8月,不满18岁便投到冯玉祥部下当兵,开始了戎马生涯。吉鸿昌为人忠实、机敏、果断,打仗身先士卒,很受冯玉祥的赏识。1921年,升为营长。1924年9月,参加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
1925年10月,任绥远督统署直辖骑兵团团长兼警务处长,后任第三十六旅旅长。1925年,在张家口结识共产党人,开始接触新的革命道理。1926年9 月,随冯玉祥部誓师,参加北伐战争,率部参加攻克咸阳、西安之战。部队扩编为第十九师,任师长。
在陕西期间,吉鸿昌结识中共陕西地方党组负责人。1927年6月,国民联军内部进行“清党”、“送客”,十九师因暗中保护共产党员,番号被取消。吉鸿昌被调到北平陆军大学特训班学习。1928年秋,任十一师师长。1929年春,率部进入宁夏,任省主席,提出“开发大西北”的口号,决心为民兴利除弊。
1930年春,冯、阎、蒋中原大战爆发。吉鸿昌被冯玉祥委任为第三路军总指挥,率部在豫东一带作战,重创蒋军。但在蒋介石收买、分化和瓦解之下,冯、阎反蒋联合战线不久就瓦解了。西北军全线崩溃,所部分别为蒋收编,吉被任命为二十二路军总指挥兼三十军军长,防区在河南潢川、光山一带,担任“剿共”任务。但吉鸿昌却向其部下和士兵们宣传“枪口不对内”、“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等进步思想,而且在三道河给苏区写信,表示决不与红军打仗,还随时准备弃暗投明。为寻找真理,数次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区去参观学习。1931年5月,蒋介石电令吉鸿昌向安徽金家寨“进剿”红军,并令冷欣为特派员驻吉鸿昌总部,对吉鸿昌进行监视。而吉鸿昌拿定主意就是不打内战,并秘密策划起义,参加红军。于是,蒋介石撤销了他的军职,强令他以考察军事为名“出国考察”。
1932年2月28日,吉鸿昌回国返抵上海。他通过原西北军中的中共地下党员与上海党组织接头,不久返回天津,与华北政治保卫局取得联系。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一个爱国的旧军人转变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不久,根据党的指示到鄂豫皖收复旧部起义,购置枪弹,由天津赴张家口组织抗日同盟军。5月,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第二军长兼察省警备司令、公安局长。6月,率部北征收复察东失地。22日,收复康保城。7月,收复宝昌和沽源县。何应钦进攻察哈尔时,吉鸿昌与各将领联合通电,谴责南京政府,表示“誓以战士之碧血,渲染塞外之秋草”, “四省不复,此志不渝”。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