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这方面的原因。所以,7月30日,周扬为大会作总结报告时,一方面赞扬现代题材京剧的创作和演出,肯定了这次会演的优秀作品,另一方面是批评文化部的工作,批评文艺界脱离政治、脱离实际,没有和工农兵结合的错误倾向,批评有人就是喜欢封建的东西,对社会主义的东西不感兴趣,要深刻反省检查。当然,他也说到了自己有责任等等。
徐:“文革”期间,把《红灯记》、《奇袭白虎团》等剧目,统称为“样板戏”,说是江青一手抓的。现在人们都知道,江青是贪天之功据为已有的。事实上,在这次观摩演出时,这些剧目就上演了。
周:是的。这次观摩演出的不少优秀剧目,如《红灯记》、《奇袭白虎团》等,原来都是京剧艺术家们独创的精品。中国京剧院创作演出《红灯记》时,导演阿甲同志费尽了心血,我们也十分重视这个戏。在排练时,我和林默涵一起,一场一场地看,看完后就马上进行讨论,与演职员一起,商量改进意见,一直到上演。江青在这个戏上演两个多月之后才看了《红灯记》,可是后来这个戏却变成江青所谓的“呕心沥血”的“样板戏”了。
徐:谈到“样板戏”,我想知道,“样板戏”这个词,是在这次观摩演出中提出来的吗?
周:不是,那时“文革”中提出来的。不过,在这次观摩演出之后,江青开始抓京剧现代戏。当时,她提出要具体抓几个京剧院团,要调配京剧演员。文化部党组(我是党组成员)专门开会,讨论如何调配京剧院团。那时,由于地方上的领导人时兴下去蹲点,抓样板田,所有,在会上就有江青抓的戏是样板的说法,只是还没有明确地叫样板戏。我当时发言说,江青抓的中国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可以叫“样板田”,希望能树立起良好的风气,让大家学习,但不能把她抓的戏叫“样板戏”,因为让大家都按照一个模式,一种风格来创作演出,这是违背戏剧发展规律的,也是堵塞戏剧艺术的独创性的,是不利于戏剧艺术的发展的。那时,党组的同志是同意我的意见的,但是没有继续讨论下去,可能有顾虑。在我的记忆中,“文革”前,文化部没有人叫《红灯记》等剧目是“样板戏”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