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费孝通与20世纪中国社会变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10589261
  • 作      者:
    李友梅著
  • 出 版 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友梅,女,1956年生。巴黎政治研究院社会博士,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副校长。
展开
内容介绍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社会学的起步阶段,学术界的很多相关理论和方法都是直接来源于国外。费先生在自己的研究中选择性地借鉴一些国外较为成熟的研究方法,从中国的社会实情入手,致力于从具体的社会现象中探究总体性的社会变迁,开创了社会学的中国化道路,为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费先生在早期研究中立足于大量的社区实地调查,从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究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种种成因,并力求为困苦中的中国农民找到解除“饥饿”困境的可行性道路。从这时起,“富民”的宏愿便开始在费先生的心中植根,而“志在富民”更成为费先生一生的学术思想,它也是我们解读费先生一生思想的核心要旨。费先生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中国农村的出路在于发展起能够惠及农村的工业,而建立分散的合作化乡村工业无疑是最为可行的。正是从此时开始,费先生不仅确定了自己一生的研究方向,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式,即把田野调查与理论总结相结合,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理论,再以理论为实践做出阐释。此种研究方式堪称开一代风气之先。
    费先生在致力于探索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同时也十分关注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他在早年的《乡土中国》中便阐释了中国文化的乡土情结,并从中国乡村社会的文化模式中总结出“差序格局”这一概念以为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初步解说。
展开
目录
一 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乡村社区的研究
——农村经济变迁、工业下乡与饥饿农民的出路
(一)革命与现代化受挫背景下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农村危机
(二)理解社会变迁才能“救亡图存”
(三)“社区研究”——在“田野调查”中探寻社会变迁的动力
(四)工业下乡与中国乡村经济变革的出路

二 中国小城镇理论
——“蓄水池”与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
(一)重启现代化的道路选择
(二)小城镇——大问题
(三)中国农村经济的普遍繁荣与小城镇兴起的动力

三 对中国区域发展的研究
——把握市场机制、促进区域合作、走向共同富裕
(一)从把握“市场”进入区域发展的研究课题
(二)寻找市场、为边区发展谋出路
(三)区域发展与“全国一盘棋”

四 中国的社会结构与变迁
——“差序格局”与“文化自觉”
(一)形成认识社会结构的分析纬度
(二)乡土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
(三)中华民族与全球性文化的“多元一体”格局
(四)文化自觉与新世纪中华文化的定位

五 建立面向中国实际的人民社会学
——兼谈知识分子的“正气”与“志气”
(一)社区研究与社会学的中国化
(二)“从实求知”与“学以致用”
——学科建设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服务于时代的
(三)但开风气不为师
——学术反思与学科突破,“富民”与知识分子的精神力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