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的前半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140061X
  • 作      者:
    爱新觉罗.溥仪[著]
  • 出 版 社 :
    群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1964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目录


《我的前半生》是怎样问世的(代序)
第一章 我的家世
一 醇贤亲王的一生
二 外祖父荣禄
三 慈禧太后的决定
四 摄政王监国
五 亲王之家
笫二章 我的童年
一 登极与退位
二 帝王生活
三 母子之间
四 毓庆宫读书
五 太监
六 我的乳母
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一 袁世凯时代
二 丁巳复辟
三 北洋元老
四 不绝的希望
五 庄士敦
六 结婚
七 内部冲突
八 遣散太监
九 整顿内务府
十 紫禁城的末日
十一 在北府里
十二 三岔口上的抉择
十三 由“使馆区”到“租界”
笫四章 在天津的活动
一 罗振玉的努力
二 我和奉系将领之间
三 谢米诺夫和“小诸葛”
四 东陵事件
五 领事馆、司令部、黑龙会
六 郑孝胥的理想
七 “行在”生活
第五章 潜往东北
一 不静的“静园”
二 日本人意见分歧
三 夜见土肥原
四 白河偷渡
五 在封锁中
六 所见与所恩
七会见板垣
第六章 伪满十四年
一 傀儡戏开场
二 尊严与职权
三 订立密约以后
四 《国联调查团报告书》
五 第三次做“皇帝”
六 幻想的破灭
七 吉冈安直
八 几个“诏书”的由来
九 家门以内
十 大崩溃
第七章 在苏联
一 疑惧和幻想
二 放不下架子
三 我不认罪
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
一 我只想到死
二 初到抚顺
三 我离开了家族
四 搬到哈尔滨
五 写自传与献“宝”
六 小家族起变化
七 坦白从宽
八 糊纸盒
九 检察人员来了
十 东北人民的灾难和仇恨
十一 “自作孽,不可活”
第九章 接受改造
一 怎样做人?
二 问题在自己身上
三 不可衡量的人
四 变化说明了一切
五 会见亲属
六 日本战犯
七 “世界上的光辉”
八 再次参观
九 劳动与乐观
十 考验
十一 特赦
新的一章
补充注释
人物索引
 

内容摘要

  依照封建传位规则,当初本不该由溥仪当皇帝。1908年秋,光绪帝病危,慈禧太后便急着过继子嗣。按理应选“溥”字辈最年长的侄儿溥伟,此人的祖父是咸丰帝的六弟奕訢。奕訢当初曾协助发动过北京政变并造成“垂帘听政”。可“老佛爷”却偏偏挑中光绪帝的弟弟载沣的长子溥仪,其原因有人猜测是慈禧自认为身体还好,找个小皇帝便于她摆布。另外,溥仪的祖母是慈禧的亲妹妹,母亲又是慈禧头号亲信荣禄之女。当时,溥伟守在宫外,满以为肯定轮到自己,一见溥仪被抱进去,竟气得大骂了半晌。对此“咆哮宫门”的不赦大罪,慈禧看在他祖父的面子上才隐忍不问。11月中旬,光绪、慈禧奇怪地在两天间双双死去,只好由新太后、光绪的妻子隆裕和自己的小叔子载沣一同扶持溥仪登基。
  溥仪作为清朝第十二代皇帝,三岁时首次当皇帝时国运已气数将尽。他登基时由任摄政王的父亲抱上殿,鼓乐轰鸣、百官跪拜时,他被吓得大哭。其父怎样哄也不灵,只好拿来玩具说:“快了!快了!快要完了!”不少大臣私下说这话不吉利。果然,不出三年,1912年初,清廷面对辛亥革命的风暴,溥仪名义上的母亲(其实是他伯母)隆裕太后抱着小皇帝宣布退位了。
  退位后的溥仪慢慢懂了事,在周围清朝遗老包围下被灌输了满脑子复辟意识。1917年7月,封建军阀张勋率兵入京,拥立溥仪复辟,这位11岁的少年第一次尝到了当皇帝的兴奋,却在11天后被赶下台。此后,溥仪把复辟的希望寄托于外国,先是受英国公使馆派来的师傅庄士敦鼓动准备到西洋寻找支持,因英美政府的对华政策是维持民国而未成行。后来,他与制造“满蒙独立”以分裂中国的日本侵略者联手,在“九·一八事变”后去了东北,先当“执政”,1934年,第三次登基。日本人却未兑现帮助其恢复“大清”的许诺,只让他当“满洲国”的“康德”皇帝,对外言论全要由关东军拟稿,连走出宫的自由都没有。
  在伪满深宫中呆了十几年的溥仪,对日本人由感谢变为不满,后来又发展为恐惧,不过,这与抗日斗争根本不能相提并论。1945年,日本投降,溥仪被苏军逮捕,于1950年移交中国,以叛国和协助侵略者发动战争罪在战犯管理所关押了近十年,完全是罪有应得。
  由帝王变为公民,晚年曾想写《我的后半生》可惜未成。
  在战犯管理所里,溥仪有生以来首次学会系鞋带、自己洗衣服等生活常识,在头脑中也扫荡了帝王意识而树立了公民观念。1959年秋,溥仪获得特赦回到北京。有些老人见面后还行跪拜大礼,马上被他批评为思想落后。获得一张选民证后,溥仪称这是一生最珍贵的东西。他开始在植物园劳动。蒙哥马利来访时询问他感受如何,他回答说“比起皇帝来我更愿当园丁”。这位英国元帅惊讶之极,回国后把这当成奇闻宣传。有的外国进步人士来访后,报道说:“看到溥仪,才能深刻地感受到什么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到了八十年代,溥仪又成为影视作品中的要角。国内创作的片子客观地描述了他由幼稚少年受封建思想毒化,后来又在帝国主义分子庄士敦和土肥原之流诱惑下走上叛国之路,解放后又如何改造成一个对人民有益的公民。西方人主创和拍摄的片子,却宣扬溥仪一向善良,人性不可改变,而“洋师傅”庄士敦则被描绘成传播了西方文明和鼓励个性发展的天使般人物。至于溥仪投靠日本充当伪满傀儡皇帝,片中推诿为环境使然,他本人只是受害者。抛开不同国度的价值观不谈,仅从客观历史而论这也有悖于真实。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