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6月,宋庆龄在香港创办了“保卫中国同盟”。保盟的主要任务是:一方面让中国的国际朋友们知道中国人民抗战的真正需要,另一方面把国际友人的援助送给真正和迫切需要的人们。<br> 1937年12月23日,一个阴冷的冬日,一艘外国客轮徐徐驶离上海外滩前往香港。宋庆龄就在这艘船上。她是由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护送,闯过了码头上那些面目狰狞、虎视眈眈的日本宪兵和外国巡捕的关口上船的。<br> 这是一个不平常的冬天。法西斯侵略者的魔爪正伸向欧洲和亚洲的大地。在我国,七七和“八一三”事变以来,日本侵略军疯狂入侵,从华北到华东。11月以来,上海、南京相继失陷,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宋庆龄为了得到为全民抗战服务的自由,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去香港,离开上海这块已成“孤岛”的故土。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对宋庆龄十分关心,也数次建议她迅速转移香港。“中国是不可征服的”。虽然,乌云笼罩,但胜利的火种在宋庆龄的心中燃烧。自从1931年日本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以来,中国广大人民不愿做亡国奴,要民主,要自由,要求抗日的救国运动一浪高过一浪。不少爱国志士因此被捕入狱。宋庆龄和蔡元培、鲁迅、杨杏佛等发起组织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到处奔走呼号,全力声援人民群众的爱国正义行动。1936年12月西安事变以来的形势发展使宋庆龄最为感奋的是10余年来同室操戈、令人痛心的内战局面终于停止。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二次合作。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得以恢复执行,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得以形成。<br> “中国是不可征服的。”这是宋庆龄自抗战以来多次发表文章和讲话的重要论点。她曾精辟地分析过敌我双方的政治、经济形势,她说:“中国最大的力量在于中国人民大众已经觉醒起来了”,“纵然事实上日本海陆空军的技术设备胜于中国军队,但单是军事技术是不能决定这次战争的”。“日本的黩武主义者决不能奴役像中国这样伟大的民族”,“中国拥有全世界的同情”,而“日本的经济和社会结构是不能支持一场对中国人民的长期战争的”,“在这情形下日本的武力已不过成为一只纸老虎”。这些文章,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当时由韬奋主持的生活书店汇集成抗战丛书之一《中国不亡论》,广泛流传在“孤岛”,给上海及全国人民坚持抗战以极大的信心和勇气。<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