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古德,满洲镶蓝旗人,笔帖式(即文书、翻译)出身,后升翰林院侍读学士,任日讲起居注官。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任直隶巡抚。上任前,康熙帝告诫他说:“你上任后不要急于求名,而要踏实做事;或遭愤恨报复,定要特别小心。”当时京畿地区,旗人与民人杂处;旗下的庄田,有王公大臣的庄田,有贵族豪绅的庄田。庄田设庄头,像《红楼梦》里的庄头乌进孝那样,管理庄田,负责收租,为害一庄。还有投充旗下的人,依靠主子,逃避差徭,诈害良民,无恶不作。自康熙初,鳌拜专权,大学士管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因触犯满洲权贵利益而遭杀害后,几乎没有人敢对这个敏感的问题上疏指陈。格尔古德上任不久,亲自访察,提出问题,疏陈:自己卖身投靠旗下之人,有的作奸犯科,想逃脱法网;有的游手好闲,逃避差役。这些人,放债牟利,则讳旗称民;遇上官司,又舍民称旗。他们诈害良民,官府不敢过问,应当加以严厉议处。格尔古德得到康熙帝的有力支持。然而,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当时,大学士明珠权势倾朝,他的下属要圈百姓的坟地,民人投诉到户部。户部将诉状转直隶巡抚,格尔古德令宛平县核查。知县怕得罪权相明珠,报称“无碍民坟”。格尔古德不畏权相,上疏劾奏明珠属下“圈占坟地属实”,并请吏部问知县的罪。格尔古德敢于碰权相,敢于碰勋贵,秉承上旨,执法严惩,被时人誉为“铁面巡抚”。格尔古德居官,布衣蔬食,廉洁自律,不畏权贵,拒纳馈送。康熙帝命朝廷大臣公举清廉官吏,格尔古德被列为第一。
彭鹏,福建莆田人,幼年聪慧,乡试中举。三藩之乱起时,他装疯不从。平定三藩之后,任三河县知县。三河在京东,旗民杂处,号称难治。有人冒称自己是给皇帝放鹰的,到县里敲诈勒索,作恶多端。彭鹏经过侦访,查明其真实身份,逮捕并鞭刑严惩。有人偷盗,彭鹏闻警,立即佩J1乘马,急疾追捕。康熙帝巡视京畿,知道彭鹏清廉,在接见他时,赐给他内库帑(tang)金三百,并说:“知道你清正,不接受百姓的钱,这些钱给你养廉!”后调升彭鹏为科道。他受命到陕西、山西、河南了解民情、赈济灾荒。他疏报:泾阳知县刘桂克扣籽粒,猗氏知县李澍杖杀灾民,磁州知州滥派运费,南阳知县暖昧分肥等。诏三省巡抚察审,奏报没有查实。在当时,当事人因受到关系网的保护,要核实一个贪污案件,是十分困难的。康熙帝又派他做顺天府尹,彭鹏疏劾顺天乡试举人李仙湄的考卷墨迹删改过多,考官徐倬、彭殿元徇私欺蒙,疏语中说:“臣如妄言,请劈臣头,半悬国门,半悬顺天府学。”九卿等召开会议,认为他语言不敬,应当罢官。康熙帝命考官徐倬、彭殿元退休,而对彭鹏不问。彭鹏为官,拒馈赠,清操守,是康熙朝著名的清官。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