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我家住在无锡城南的中市桥巷。中市桥巷是一条僻静而宽敞的弄堂,弄内有好几家大户人家。我祖父是租一家华姓人家的前厅作住家。我有三个姑姑,一个叔叔,再加上我们,一家十口人也算得上是一个大家庭了。一家都靠祖父当家养家糊口,在当地也是个殷实之家。大姑二姑都在巷底的竞志女中读初中。竞志女中当时在无锡是唯一的一所女子初高级中学,在江南很有名望。<br> 人虽离别了长春,但毕竟是出生之地,张涤生自长大成人懂事起,始终忘不了长春这个地方。抗美援朝时,他在上海工作,后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到长春时,还抽空去了一趟出生的老屋。有个认识他父亲的老乡握着他的手说:“欢迎!欢迎!我还记得你爸爸当年的模样,很俊的!”他感受到了东北老汉的豪爽,默默想像着当年的生活情景。<br> 初回无锡时,张涤生他们一家子和祖父住在一起。后来张涤生随父母搬过几次家,在外独立借房子居住。祖父很喜欢张涤生这位长孙,钱庄下班后,有时就带上张涤生,在外面茶馆里吃吃花生米和糖果什么的。星期天张涤生也常随叔叔张哲初出去听苏州评弹,听过的《三国演义》、《七侠五义》、《说唐》、《武松打虎》、《啼笑因缘》等许多故事,至今不忘。<br> 我的童年很平凡,也多变而自觉挺精彩!我四岁时的两件事,迄今留在脑海中。第一件,记得是我的老祖母,她一直躺在床上,不能起床,大概是患了中风;第二件,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我大弟张养生的出生,他属羊,比我小三岁。记得那晚家中灯火通明、喜气洋洋(实际上是多点了几支红蜡烛),卧房紧闭,不让小孩进去,不久一阵子婴儿的啼哭声,家人欢天喜地地告诉我:“你有了一个弟弟了!”我当时也很开心,因为有了弟弟,我就有了一个游玩的伙伴了。<br> 打那以后,张涤生就俨然以一个大哥哥的模样,处处显现着“榜样的力量”。与生性活跃、无忧无虑的调皮弟弟相比,他一直是父母眼中的“乖小囡”。但顽皮的弟弟好似更能得到父母的偏爱,做哥哥的还不能介意,无形之中培养了张涤生的忍耐力,性格相对也比较内向。这可能也是中国绝大多数家庭里,作为长子的一种美德吧。<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