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刘绍棠全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3929502
  • 作      者:
    郑恩波著
  • 出 版 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作者简介
  郑恩波,笔名红山鹰,满族,1939年生于辽宁省盖州市傍依渤海的一个小山村。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外文学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高级专家。中国作协、中国译协会员,阿尔巴尼亚作家与艺术家协会唯一的外籍荣誉会员。
展开
内容介绍
  第一部全面地展示刘绍棠坎坷一生的人物传记,刘绍棠是“荷花淀文学流派”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他抒写了“新中国田园牧歌”式的作品。刘绍棠继承了三个传统,中国古典文学、五四新文学解放区文学的优秀传统,他将“荷花淀源”的柔媚清丽之美与“燕赵文化”的阳刚、劲信之美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以六百多万字的乡土小说创作和一整套完美的乡土文学理论,建立起独具风光的“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成为中国当代乡土文学的领军人物,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是另一部为丰富更为耐人寻味的大作品。
  刘绍棠,在新中国的发展史上是一位传奇式的大起大落的风云人物,在新中国的文学史上是一位才华横溢、佳作迭出的灿烂星座,在新中国的思想史上更是一位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在新中国诞生并开启了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的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刘绍棠小小年纪就以“神童作家”的夺目光芒在文坛冉冉升起,表现出丰沛的创造力和惊人的文学才华,备受党和人民的关爱、培养和欣赏。而1957年发生的反右斗争扩大化的失误,却把他错划为“右派”、开除出党,使之蒙受了20余年的冤屈和困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左”的错误,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刘绍棠再一次焕发出青春活力,在文学战线上为党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刘绍棠伴随着共和国一起成长,他的命运与共和国的命运紧紧地系在一起,他的荣辱与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利钝紧密相连。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大运河在这里转了个弯儿
  北运河宛如一条宽宽的银色的飘带,从通州城北向南甩出去,舞动在素称宽旷的河北平原上。她满载着干百万京东人民的汗水、眼泪和希望,时而温文尔雅,时而暴跳如雷,不知辛劳地日夜流淌。穿过25里路上的几十个大大小小的村庄,一头撞在几大堆翠柳覆盖、苇草丛生的白沙丘上。于是,她不得不改变一下烈性脾气,绕个大弯儿,圈住一大片沙滩,然后再温顺地向武清县方向流去,直奔天津卫的身旁。
  就在这一大片高低不平的沙滩地上,岁月孕育出儒林村、供给店、沙古堆三个小小的村落。其中儒林村又是小中之小,当年土地改革时只有36座门楼,72户人家。即使到了改革开放的八九十年代,年轻小伙子一娶上媳妇就离开父母,另立门户的今天,全村农户也才只有一百出头。虽然两年前新修的一条高高的30米宽的运河大堤从村中央直插而过,也依然看得出,它比邻近的供给店和沙古堆地势都高出一头。听儒林村七八十岁的白须老翁说,这个小小的村子形成于300年前的清朝初年,全部房舍几乎都盖在一个大沙坨上。村中的土地三分之一被清朝王室跑马圈占,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旗地。三分之一原是财主人家的锅伙,是外来的长工安身立命之处。另外三分之一是运河上的客船、货船和渔船泊岸,船工、纤夫和张网捕鱼者在这里搭起茅草棚遮风避雨,时间久了,自然形成了居留地。
  在漫长的岁月里,儒林村曾有过不少别名,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游击队常在儒林村安营扎寨,为了迷惑敌人,就给这个小村起了花街、鹊桥、燕窝、连环套、罾罟台、星眨眼、鱼菱村等诸多别名和代号。
  如今的儒林村,到处都是青堂瓦舍,每家房前屋后,全被一人多高的桃、李、杏、梨、海棠、柿子、苹果树簇拥着。一座座油漆门楼,闪光耀眼,门楼内外一排排粗壮肥硕的向日葵,更逗人喜爱,时时地散发着扑鼻的清香。村西是一大片足有五里长的浓密树林,杨、柳、槐、桑、枣、榆各种树木蓊蓊郁郁,好似一堵绿色的城墙。暮春时节,青青的麦苗拔节没膝时,你如果到儒林村走一程,那醉人的槐树花香,会让你感觉到从嗓子眼到胸口窝都是清凉舒坦的。柏油路从北京、通州城和郎府乡直接通到村里,那崭新锃亮的嘉陵摩托,凤凰牌自行车,在村子里飞来飞去。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不知谁家的录音机传出了当代女歌王彭丽媛那嘹亮、甜润的歌声,让人顿时忘记了劳作的疲惫,插上了遐想的翅膀飞翔……
  可是,半个世纪以前,这片土地上却是另外一种阴森可怕、满目凄凉的景象:
  每年霜降一过,直到来年的清明节,黄焦焦的风沙,从口外卷过长城,横扫小家碧玉的温榆河、儿马蛋子的箭杆河,直逼通州以南运河两岸的大小村庄。儒林村的沙丘逐年增高,家家的院子里,泥沙也不断加厚,如不勤扫常撮,几年光景,窗台就会被沙土湮没。春季里,出土的小苗嫩绿可爱,然而,一夜狂风过后,一棵棵、一片片的嫩苗便蔫蔫地趴倒在地,活不成了。买得起种子,买不了苗,于是只好破垄再种,有谁惹得起卷沙的风啊!
  到了连雨河涨的三伏天,穷人家更添一层愁。柳枝糊泥巴的房屋,被水泡上三天五日,不塌下房梁,也得倒了山墙。身子骨硬朗的老头、老太太,还可以到河边捡上一抱顺河水飘下来的浪柴,晒干了,熬碗菜粥。体弱多病的老人,无柴烧火,只好凉啃硬咽菜饽饽。老天爷不开晴,穷人的脸上就别想能有个笑容。身强力壮的男子,不是到门头沟下煤矿,就是撑篙开船进京下卫。家里家外的重活儿、脏活儿、累活儿,全都落在女人的肩上。儒林村一辈又一辈的青天,全由女人们顶着呢!
  ……
展开
目录
序:为伟大时代传神写照/严昭柱
卷首辞:大运河礼赞
卷一 青枝绿叶
第一章 聪慧的大运河之子
一、大运河在这里转了个弯儿
二、蒲柳人家育英才
三、历经三灾八难的神童
四、心中的女神和上帝
五、最早的艺术细胞
六、从小就是共产党的人
第二章 美玉也要精心雕
一、最早的启蒙老师田文杰
二、小小书迷
三、《益智周刊》的“专栏作家”
四、头名状元
五、严师门下
六、报童生涯
七、“民联”最年轻的成员
八、“雄鸡文学社”的顶梁柱
九、小戏迷大行家
十、小荷才露尖尖角
十一、高师的教诲
十二、“神童作家”之由来
第三章 坐科于河北省文联
一、千里马巧遇远伯乐
二、魂牵梦绕的小南屋
三、十五岁的“大编辑”
四、沉浸在《荷花淀》的仙境里
五、转祸为福的《红飘带》
六、良师益友手足情
第四章 辉煌的青少年时代
一、跨入久已向往的潞河中学
二、《红花》——通向文学殿堂的路标
三、一棵好苗众手浇
四、《青枝绿叶》——清新独特的田园牧歌
五、律己甚严的普通中学生
六、同胡耀邦同志的特殊友谊
七、在鲜红的党旗下
八、一次性成功的婚恋
第五章 阳光灿烂的春天
一、在最高学府的知识海洋里
二、十八岁的文化使者
三、当机立断出燕园
四、《运河的桨声》和《夏天》的诞生
五、十九岁的团中央工作组组长
六、刘绍棠与肖洛霍夫
七、难忘的1956年

卷二 苦乐岁月
第一章 六月天飞降霜雪
一、反右斗争之前刘绍棠的思想状况
二、暴风雨到来之前
三、在劫难逃
四、为绍棠辩诬
五、难忘的一支香烟
六、强大的精神支柱
七、做一个名亡实存的共产党员
八、一次刻骨铭心的谈话
九、刘绍棠葬书稿
十、受株连的无辜者们
十一、最高审判官宣布刘绍棠无错
第二章 岁月蹉跎路途遥
一、再见了,“都市里的村庄”
二、深翻土地的风波
三、踏在京郊大地上的脚印
四、衷心的渴望落了空
五、四年三部手抄本长篇 小说
六、为妻子彩美当助教
第三章 被放逐到乐园里
一、“小乱进城,大乱入乡”
二、从零开始,返璞归真
三、父老乡亲是他的保护神
四、伟大的女性
五、以心发现心
六、真正的书记是绍棠
七、灵气从村妇身上来
八、荒屋寒舍炕沿上
九、在那风雨如磐的1976年
十、不是兄弟胜似兄弟

卷三 春回大地
第一章 重呼唤青年时代
一、一封充满革命情谊的信
二、耀邦同志派人来
三、“让我从二十一岁开始……”
四、历史性的会晤
五、来自五湖四海的祝贺
第二章 冲天的创作喷泉
一、势如破竹震文坛
二、《碧桃》——对人民感恩戴德的代表作
三、在严峻的形势面前的思考
四、一口气写出二十七部中篇 小说
五、《蒲柳人家》——乡土文学创作的里程碑
六、《小荷才露尖尖角》——新时期的田园牧歌
七、四年半创作七部长篇 小说
八、组装长篇 小说——绍棠的法宝
九、《豆棚瓜架雨如丝》花絮
十、《敬柳亭说书》小注/28l
第三章 永恒的乡土华魂
一、乡土文学理论的形成
二、乡土文学理论的内涵
三、为宣传乡土文学奔走四方
四、全国处处有知音
五、在庄严的国际讲坛上
六、为大众文学正名
第四章 有口皆碑的园丁(上)
一、《运河》的开拓者
二、芬芳桃李满天下
三、花沟盛开绍棠花(之一)
四、为《乡土》和《中国》呕心沥血
第五章 缤纷的感情世界
一、多情重义的品格
二、温慈柔媚的鸽子心
三、为真理和正义拍案而起
四、情深胸广似海洋

卷四 老骥伏枥
第一章 发生在那一年的八月
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二、该诅咒的“888”
第二章 颗颗爱心连着青藤巷
一、老友们的心愿
二、悠悠师生情
三、各级领导的关心
四、亲如兄弟的花沟人
第三章 尚思为国戍轮台
一、病魔吓不倒泥土人
二、为没讲完的故事而拼搏
三、越过《孤村》登高台
四、为了老师的嘱托
五、千字文——勇士手中的武器
六、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七、新的生活旋律
第四章 璀璨的民族之光
一、重病中仍为他人操心
二、称职的人民代表
三、绍棠初圆运河梦
四、一个善良的灵魂
五、令人钦佩的家风
第五章 有口皆碑的园丁(下)
一、又是榜上第一名
二、花沟盛开绍棠花(之二)
三、对《乡土文学》和《荷花淀》的厚爱
第六章 最高的奖赏
一、“十个最多”的作家
二、人民作家光耀乡土
三、乡土文学史上的光辉篇 章
四、拼命三郎最后的日子
五、绍棠在芳菲中永生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