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坛五十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6271635
  • 作      者:
    曹聚仁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内容介绍
  《文坛五十年》系我国现代已故著名记者和作家曹聚仁先生的一部回忆录性质的著述。此书最初于50年代中期由香港新文化出版社出版。由于当时的印数和发行范围有限,大陆广大读者很少有人读悉。此事距今已有40余年。今征得作者长女曹雷同意,并授权首次在大陆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曹聚仁先生写与20世纪中国文坛的许多著名学者都有这交往,本书真实而生动记述当代文坛的一些重要的人和事,这些文坛轶事无疑是研究现代中国文学史一价珍贵的资料。这也是我们今天重新出版此书的一个缘由。
  整理这部著述时,我们发现原书存在不少疏漏,这次出版,我们作了认真的校勘,但有些地方,为保持原书面貌,只加注以示正误。此外,原书分“正”、“续”两集,为方便读者阅读,此次出版,将两集合并为一。
展开
精彩书评
  《文坛五十年》是一部回忆录性质的书,和梅兰芳的《舞台生活四十年》相仿佛。我以四周师友的生活为中心,只是以史人的地位,在文坛的一角作一孤立的看客而已。
  胡适之成为新文化运动导师,对于这一运动是有利的,因为他一直诉之于理性,而不诉之于激越的情感的。……和胡适一样,诉之于冷静理性的,则有鲁迅在文艺上的造诣。比胡适高,对青年人的影响,也比胡适广,但鲁迅的文体,比胡适不容易学,周、胡两人,并不如有些人所想象的,水火不相容,他们都是《新青年》的前驱战士,而且在学问上是彼此相推重的。
展开
精彩书摘
  1922年,我这个毛头小伙子,从武昌回到了上海,就那么定居下来了。那时候,我很年轻,卜海也很年轻。年轻的人,不知道天之高,地之厚,不考虑上海居不易的问题;也想不到一脚踹进去便是一个文坛。茫茫人海中,我这样一个乡下人,当然渺不足道的了!
  当时,上海有三个半大好佬(上海土语,便是滑头码子)。一个是中法药房大老板黄楚九。他那家药房,出了一种无铁质良药,“艾罗补脑汁”。因为用脑朱“思维”是外来的新道理,上海人已经知道补脑的重要了。外来的自来血这一类补品,都是挂着铁质招牌,和东方文化是不十分合脾胃的;他特地标出了无铁的特征。这张药方是黄楚几的一位老朋友留德的医生开的,含有一般性安神健胃的作用,而且加点糖浆,颇为可口。“艾罗”便是“黄”字的英译,看起来像个洋人:瓶上印的是一位犹人人的照片。这样补脑汁瘟虻行销一时,黄老板的财就这么发起来的。他的最后杰作,便是有意想不到之妙的“百龄机”,他自已却等不及造百岁坊便死去了!
  第二位人好佬便足冼冠生。他的母亲,当时只是替中法药房的职员缝洗衣服,兼做点小生意。那时,中法药房已经开始制造牛肉汁了,他就包下了那大量的牛肉渣,加点酱油、“味之素”重煮一回,用花花绿绿的方纸包起来,这就开始“结汁牛肉”的大买卖了。(有人看着他们发了大财。也仿着用牛肉来做结汁牛肉,结果成本重,味儿轻,反而亏了本了。)从结汁牛肉到大规大模的“冠生园”,雄视南京路,先后不过十多年的事,也真不容易。
  第三位大好佬,是一个犹人人哈同。他只是替人看门起家的,娶了一个“咸水妹”(国际性的阻街女郎)。到了清未,已经是地皮大王,静安寺东的哈同花园,豪华奢侈与皇宫相埒。他办了一所仓圣明智大学,叫学生们见他下跪。养了许多遗老,印了许多古文字的专册,附庸风雅,名声大得很。那位咸水妹,也在西湖上造一所私家花呀园,叫做罗苑(今国立艺术院)。哈同花园养了许多清室的太监,关起大门来,他俩是过着帝王的生活的。算起来,他该有八九千万财产,坐上那时富翁的首席。(那时孔祥熙、宋子文都还未露面呢!)
  还有半个大好佬,就是住在南京路虹庙对面的吴鉴光,一个瞎子。他老先生闭眼睛替人谈财气,每天总有沦盯做投机的朋友向他问财爻。他是逢单叫他们买进,逢双就叫他们实出的(所渭“多头”、“空头”),百人之中,每天总有一半灵验的。输了财钱的,自认晦气;赢了钱的,便替他做宣传,因此,他的瞎运一直亨通,有如对面的虹庙。
展开
目录
曹聚仁《文坛五十年》序
上    篇
引言
年轻时代的上海
一个刘姥姥的话
桐城派义法
启蒙
报章文学
江西诗派
新体诗
《人境庐诗草》
译诗与诗境
新小说
新戏曲
梁启超
晚清
民初
“五四”的前夜
《新青年》
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
新文学运动
真假王敬轩
《尝试集》
新诗
小说的兴起
小品散文
《觉悟》与《学灯》
《北晨》与《京报》
《语丝》与《现代评论》
文学研究会
创造社
胡适与鲁迅
王国维与郭沫若
章太炎与周作人
杜威与泰戈尔

下    篇
前记:我在上海的日子
革命的浪花
《学衡》与后《甲寅》
鲁迅在上海
话剧之成长
新诗的进步
写实主义的小说(上)
写实主义的小说(下)
言志派的兴起
《人间世》与《太白》·《芒种》
“大众语”运动
报告文学
戏剧的新阶段
战争来了
战场上的文学
抗战与诗歌
几个诗人与作品
离乱中的小说
抗战戏剧与新歌剧(上)
抗战戏剧与新歌剧(下)
小品散文的新气息
文艺批评之新光
史料述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