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沧桑十年:共和国内乱的年代1966-1976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3534478
  • 作      者:
    马识途著
  • 出 版 社 :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却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奏响了长达十年悲壮的雷鸣交响曲,共和国元勋蒙难受辱;正义之士以死抗争,红卫兵狂飙震撼全国……
展开
作者简介
  马识途,1915年生于重庆市忠县。曾游学京沪,考入中央大学学工。后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加入中国共产党做地下工作。曾任县委、工委、特委书记,直至解放。解放后,历任四川省建设厅长、建委主任,中国科学院西南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共中央西南局宣传部副部长、科委副主任。“文革”后复出,选为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1985年离休。 自幼爱好文学,1935年在上海开始发表作品,毕业与西南联大中文系后,因政务繁忙,无暇写作。1959年才为文学前辈发现,重新拿起笔来。前后出版了长篇小说《清江壮歌》、《夜谭十记》、《雷神传奇》等,短篇小说《找红军》、《接关系》、《最有办法的人》等若干,长篇纪实文学《沧桑十年》等。 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后,多次被选为理事和被聘为顾问及名誉委员。在四川多届被选为文联主席及作协主席。先仍任四川省作协主席。
展开
内容介绍
  在60年代到70年代的东方大国——中国,曾经发生过一场伟大领袖叫做 “史无前例”的大革命——“文化大革命”。这场的确是“史无前例”的大革命,是毛泽东主席亲自领导和发动的。没有人怀疑他老人家完全是出于“ 反修防修”的善良愿望和纯正动机,也没有人怀疑那些响应毛主席伟大号召起来造反的红卫兵是多么真诚和多么热情。但是把这一场革命放在公正无私的审判官——历史面前加以裁决,却已经有了结论。这就是中共中央于1981 年6月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这场所谓“革命”一开始,就把中国投入到一片混乱和荒诞之中,好像把中国一下拖回到最愚蠢、最荒唐、最野蛮、最黑暗的封建王朝时代里去了,一切法纪秩序和道德规范荡然无存,一切公认的是非标准完全颠倒,所有生产都几乎停顿下来,生产力遭到严重的破坏。几乎所有的曾经出生人死战斗过的忠诚的老革命,一夜之间,全被打成反革命,许多人被淹没在血泊之中,更多的人被抓被关,被批被斗,折磨得死去活来。多少革命元勋,封疆大吏,包括堂堂的国家主席和许多元帅,不明不白地死去。许多正直的人莫名其妙地被打成反革命,弄到死无葬身之地。而一些政治野心家和投机分子,却窃夺国家大权,颠倒黑白,混淆是非,颐指气使,不可一世。一些跳梁小丑忽然加官晋爵,上蹿下跳,浑水摸鱼,胡作非为。多少悲剧、闹剧、笑剧一幕一幕地上演,几乎每个人都在这个舞台上,身不由己地作了淋漓尽致的表演,每个人的灵魂都作了公开的展览。而这一切却都是以“文化大革命 ”的名义,在伟大领袖的亲自导演下上演的。这场悲剧直到他老人家撒手回天,“四人帮”被揪出来后,才落下了帷幕。 本书正是一个亲身经受那场“大革命”洗礼的老干部所写的实录,真实、公正、平允、客观地写下了当年他的所见、所受、所闻、所感,旨在给后世子孙留一点极可贵的、千金万金难买的教训,杜绝这样的悲剧的再发生。
展开
精彩书摘
  一  到农村去干革命
  1966年的夏天,我从中共中央西南局宣传部副部长的岗位上,下放(这
  是一个在我们的官场中特有的政治名词,恰如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里的“谪
  贬”、“流放”、“编管”以至“充军”是差不多的意思)到南充做县委副
  书记,已经一年半了。在这一年半中,我从担任生产大队“四清”工作组组
  长到公社“四清”工作队队长,直到担任一个区的“四清”工作团团长,天
  天就是搞阶级斗争,在基层捉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七斗八斗,总想把
  “四不清”弄成“四清”,但是越想弄清,却越弄不清,而基层干部的心斗
  散了,社员的生活也越来越困难。我感到很苦恼,再这么斗下去,恐怕我就
  要从“不太受欢迎的人”变成“太不受欢迎的人”了。
  我不知道到底这是基于什么样的事实和理论,解放以后,搞了这么多年
  “运动”,阶级斗争还没有搞够。最近这些年来,还要把反对修正主义的斗
  争作为我们国家的头等大事,党的中心任务。我曾听说,我们党内正有一些
  理论家,创立了什么“革命中心东移论”,起劲儿地在树立所谓世界革命的
  “第三块里程碑”,并且自告奋勇地以我为中心,把全世界反对修正主义的
  大旗扛起来。又不知道基于什么样的事实和理论,说我们国家有三分之一的
  政权不在革命家的手里,而是掌握在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手里。并且警
  告,赫鲁晓夫式的人物就睡在我们身边,“不斗则修”,“不斗则垮”。而
  且认定,基层干部总是沿着“懒、馋、贪、占、变”的危险道路滑下去,有
  “变修”的危险。因此决定,首先在我国农村分期分批地进行“四清”运动
  。在全国调集了几百万干部,经过训练,浩浩荡荡地开到农村去,几乎每一
  个生产队都有一两个干部。我就是那时候被派下去的。
  解放以前,我搞地下革命工作,经常在乡下跑,对农民在水深火热中的
  痛苦生活深有了解,他们热切希望的就是如何叫自己过人的生活。当时为了
  把他们发动起来,和反动派进行斗争,求得自身的解放,改善自己的生活,
  我们搞地下工作的,都怀抱“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决心,和他们一块战斗,
  历尽千难万险,牺牲了无数的同志,才终于迎来了解放。当时我曾作过一首
  《归故园》的七律诗:
  江湖浪迹十余年,
  风雨黎明归故园。
  壮志未酬悲白发,
  河山零落哭黎无。
  激昂鸡唱将明夜,
  慷慨剑啸欲曙天。
  七尺堂堂安所用,
  警将热血荐轩辕。
  解放后我搞工业和科学工作,大半时间在城市里工作,下乡少了。这次
  我被下放当了县委副书记,下农村搞“四清”运动。我下去住在农家里,和
  农民(哦,自从公社化后,农民改叫社员了)同吃同住同劳动。我才惊异于我
  们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幸福,干了这么十几年,搞“土改”,搞“合作化”,
  后来还搞“公社化”。但是不知怎么搞的,他们的生活还是这么苦。有的社
  员真可说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我坐车下来时,在路上就看到一些面带菜
  色,衣服褴褛的农民。而我却穿着整齐的四个兜的官家制服,一路上在招待
  所吃着丰盛的伙食,很不是味。解放前农民所梦想的,我们对他们描绘的幸
  福生活,除开在政治上说是翻了身外,经济上的富裕生活并没有实现。我感
  到很惭愧。现在我下放做一个县官,古话叫做“牧民官”,只有真心诚意地
  给他们做牛马,办点实事来报答他们,让他们的生活过得好一点,我心里才
  过得去。因此我作了一首七律诗来表述我的心情:
  欣闻放作牧民官,
  得意春风马蹄欢。
  路遇褴褛羞衮服,
  野惊菜色耻丰餐。
  早知厚禄当危惧,
  岂得高官便苟安?
  发奋从兹当牛马,
  敢期父老尽开颜。
  但是这回我们下来干什么呢?我们下来是搞“四清”运动,抓阶级斗争
  的。我们向社员宣传,社员生活之所以苦,就是因为阶级斗争没有抓好,就
  是因为站在他们头上的基层干部,许多已经变坏了,简直成为解放前骑在他
  们头上的保甲长了。因此我们下来的任务,就是帮助社员捉走资本主义道路
  的当权派。
  我们下来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基层干部都“赶上楼”去,就是
  夺了他们的权,然后一个一个地清查,一个一个地“下楼”,宣布“解放”
  。这样的斗争,一搞就是几个月,真是斗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好像到处
  都有阶级敌人和走资派一伙在进行反革命活动。有的基层干部被斗得死去活
  来,下不了台。我已经是努力对他们进行斗争了,可是开起汇报会来还说我
  的阶级斗争的弦绷得不紧,常常要准备接受“右倾”的批评。
  就这么斗来斗去,搞了快两年,说的是只要抓好革命,就能促进生产。
  也许真是因为我抓革命没有抓好吧,生产总是没有促上去。就是我的那些“
  左”得可爱的左邻右舍,好像也没有搞好生产。其实大家心里雪亮,由于基
  层干部许多还没有被“解放”,没有资格抓生产,有的被“解放”了,不想
  再犯错误,也缩手缩脚,怕说是“以生产压革命”,不敢再抓生产。社员们
  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他们对于国家“修”不“修”,越来越不关心,甚至反
  感。他们率直地对我们说:“先把我们的肚儿馈圆了,再说别的吧。”
  我听信了社员的呼吁,先把生产抓上去,把他们的肚儿馈圆了再说。我
  从我原来主管的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调几个农业专家来,一块下到东观区的
  乡下去蹲点,搞“科学种田”,他们准备作两年五熟的丰产田试验。P1-4
展开
目录
马识途《沧桑十年》序  季羡林
前言
第一章 莫名其妙地变成反革命
一 到农村去干革命
二 天不从人愿
三 “回不来了”
第二章 大祸临头
一 突然袭击
二 机关枪大炮,一起开火
三 批判勇士的嘴脸
四 “你这哪里是检讨的问题哟!”
五 以烂为烂
第三章 祸从何来
一 事出有因
二 国际间谍
三 冰冻三尺
四 要问个明白
五 种棉花事件
六 水利方针争论
第四章 家破人亡
一 妻子惊惧而死
二 但期来生复团圆
三 斗争升级
第五章 流放生活
一 快活的流放
二 苦中寻乐
三 旧地重游
四 笛溪劳改农场遇胡风
第六章 风云突变
一 天翻地覆
二 在劫难逃
三 形势大变
四 斗争示范
第七章 窗口西洋景
一 红海洋和标语大战
二 广播大战
三 “游斗”
四 陈尸游行
第八章 如今何处找好人
一 株连“狗崽子”
二 斯文扫地
三 于危难处见真情
第九章 死人死人再死人
一 说“死人”
二 彭德怀之死
三 罗广斌之死
第十章 逍遥时刻
一 躲进小楼成一统
二 且向大街逍遥行
三 第二把手
四 严重警告
第十一章 小将的丰采
一 标准形象
二 并非铁板一块
三 有脑筋的红卫兵
第十二章 百日之灾
一 上当受骗
二 问题大得很
三 “下威风”战役
四 鸡蛋里挑骨头
五 “追穷寇”战役
六 “抓漏洞”战役
七 意外的收获
八 奇怪的纸板
九 三杯清泪落窗前
第十三章 逃出虎口
一 祸起仓皇
二 精心策划
三 逃出虎口
四 继续逃亡
五 逃往贵阳
六 逃往北京
七 在劫难逃
八 捉回成都
九 做“高级囚徒”
第十四章 初人监狱
一 “这是监狱”
二 荒唐
三 严重的斗争
四 天天读
五 早请示,晚汇报
六 “拉屎大解放”
七 地下写作
八 写材料的风波
九 御批要案
第十五章 狱友群像
一 指日重登点将台——邓华将军在狱中
二 凌烟书记种瓜来——在狱中的杨超书记
三 强女人和弱女人——在狱中的两位“第一夫人”
四 在狱中的沙汀和艾芜
第十六章 狱中生活拾零
一 既来之则安之
二 平常中的不平常
三 建设厅长做工头
四 “可以教育好的子女”
五 差点落人圈套
第十七章 出狱又入狱
一 出了监狱
二 又进监狱
三 活受罪
四 “假党员”
五 劳动惩罚
六 不可理喻
第十八章 “解放”
一 “可以写检讨了”
二 久拖不“解放”
三 破家难圆
四 寻找磨心
第十九章 再度“走资”
一 说不脱
二 当“替死鬼”
三 农村社教
四 复辟回潮
五 红卫兵女政委
六 整顿和“反击右倾翻案风”
七 避难疗养院
八 是祸躲不脱
第二十章 帷幕终于落下
一 黑云压城
二 报应到来
三 无妄之灾
四 老章程又来了
五 这一天
附录 立此存照——一份珍贵史料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