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回眸下江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36682654
  • 作      者:
    孔祥云,陈兰荪编著
  • 出 版 社 :
    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编辑推荐
    战乱流离走他乡,人世艰辛战时尝,虽是异乡客,多来自下江,都是中国人,目标是一样,赶走侵略者,结伴好还乡!
展开
内容介绍
    《重庆旧闻录1937-1945》丛书以八年中国抗战的大后方指挥中心—— 重庆为历史背景,以不同的分类,从不同角度对发生在这里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事件、佚闻、风俗等的串联,展现给我们一幅幅鲜明的、立体的历史画卷。丛书内容并茂,许多珍贵历史图片、史料属首次公开发表,对于我们了解和感受那段特殊的历史,走进那些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解读这座充满传奇的城市,无疑是一套极具可读性,集阅读、收藏于一体的丛书。
    《重庆旧闻录1937-1945:回眸下江人》为其中一册,对抗战时期流寓于陪都的代表性下江人物的生活状况、大事件、奇闻异事作深入地梳理和描写,并配以相关的历史图片。
展开
精彩书摘
    王平陵与全国抗敌文协
    王平陵,本名仰嵩,江苏溧阳人,清光绪四年四月一日出生。父洪钧,清末秀才,家富有,使王有极好的读书条件,经私塾后考入省立师范学校,以优异成绩毕业时名列榜首。在校时常向上海各报投稿,多有发表。其师李叔同(即弘一法师)出家时,曾将其所藏文艺书籍和相册全部赠送给他,他的第一部小说《雷峰塔下》于1920年在上海的《时事新报》上发表,独幕剧《回国之后》刊于上海的《妇女杂志》,使其在中国文坛上初露头角。
    他既在溧阳美术学校、同济中学和南京美专任教席,又在震旦大学南京分校学法文,还给《东方杂志》等刊物撰稿。1924年应《时事新报》之邀主编《学灯》副刊。由于他出身富裕家庭,反对普罗文学,攻讦“左联”,遭到鲁迅的还击。后至暨南大学任教授,便与被鲁迅讥为“第三种人”的施蛰存、黄震遐提出“民族文学”,以此与左联作家展开笔战。由于国民党的支持,王成为右派作家的一面旗帜,被国民党文运头子张道藩拉入“中国文艺社”。从此,他便成为国民党的御用文人。
    不久,由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先后两次请他担任《大道》、《青白》的文艺副刊主编。上世纪30年代,平(北京)、津、京(南京)、沪和武汉等大城市新文艺逐步繁荣,同时各派别的笔战也非常激烈,尤以京(南京)、沪为其主战场。其人才济济,实力雄厚当属鲁迅先生领导的“左联”;国民党凭着其统治特权气势汹汹却人才匮乏,不过几个党棍摇旗呐喊而已,如今得王平陵加盟,他们如获至宝。
    ……
展开
目录
总序  往事岂能尽如烟 重庆旧闻录1937—1945
抗战时期的“下江人”
《抗到底》的三驾马车
王平陵与全国抗敌文协
从事抗日地下报的顾建平
周恩来陪都卖报
复旦大学被炸 孙寒冰教授罹难
陪都无冕女王彭子冈
神秘人物唐纳
流浪重庆街头的柏杨
章士钊巧写挽联
幽默大师林语堂
著名小说家张恨水
胡适博士的“总统梦”
梁实秋传奇的“黄昏恋”
叶浅予的“爱情列车”
花边新闻炒出话剧“四大名旦”
两个名女的陪都恨事
烈士之后黎莉莉
白领红心应云卫
费巩教授失踪之谜
心系重庆的冰心
蔡省三夫妇定居香港
武林儒侠杜心武
抗日大刀队教练朱国福
重庆拳王蒋浩泉
第十兵工厂迁渝的艰辛历程
炸弹坑旁起炉灶的“三六九”
老招牌“陆稿荐”山城打天下
黄彤光情系烈士墓
王珏与刘琦
冠生园捷足进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