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华姓氏通史:插图本.第二辑,马姓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6015641
  • 作      者:
    徐玉清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2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华姓氏通史·马姓》主要内容包括探根求源;扶风马氏;马姓的繁衍演变;马姓主要分布;回族马姓;满族马姓;宗族文化家谱文献等。
展开
精彩书摘
    马燧出自扶风马氏,其远祖为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兄马余,马燧曾祖马君才,曾任唐右武侯大将军,封南阳郡公,其祖父马珉官至万年令、左玉钤卫仓曹,其父亲马季龙,官至岚州刺史、幽州经略军使,对孙子、吴起兵法很精通。
    马燧,字洵美,汝州郏城(今河南郏县)人,祖上自右扶风迁居至此。马燧相貌魁伟,身高六尺二寸,为人沉稳而又多智谋,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兵法,他年少时即有大志。唐玄宗末年,朝内任用屑小,边将宠信安禄山,政治腐败,有山有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一次在与几个兄长一同研习经书时,忽然合上书感叹道:“天下即将发生大的变故,大丈夫当于此时建功立业,以救济四海为务,怎能兢兢业业去当一儒生呢?”
    安禄山起兵反唐,委任光禄卿贾循守范阳,马燧劝说贾循归顺朝廷,贾循虽觉得计策可行,却犹豫不决,后来事情泄露,安禄山派人缢杀贾循,马燧脱险。宝应年间,泽潞节度使李抱玉署马燧为赵城尉。由于他屡献良策,后任左武卫兵曹,历任太子通事舍人、著作郎、营田判官、秘书少监兼殿中侍御史,又任节度判官、承务郎,升任郑州刺史。李抱玉移镇凤翔时,奏请马燧为陇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李抱玉入朝晋谒皇帝时,让马燧同行,唐代宗知其有才干,特地召见他,任命他为商州刺史兼御史中丞、防御水陆运使。
    大历十年(775),马燧受任河阳三城使,加授检校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衔。次年,马燧率军与淮西节度使李忠臣合军讨伐窃据汴州的李灵耀。当时其他藩镇派兵前来救护,李忠臣有些惧怕,准备逃走,被马燧劝阻,他率军为先锋,在汴州以北大败李灵耀的“饿狼军”,又击退藩镇的援军,解李忠臣之围,河阳兵勇冠三军。李灵耀见大势已去,乘机出逃,马燧让功于季忠臣,领兵回河阳。大历十四年(779),马燧任检校工部尚书、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留后,不久任节度使。当时河东节度府所属都是老将残兵,兵力寡弱,马燧到任以后,补充兵员和武器装备,积极进行军事训练,上任一年即使河东藩镇掌握3万精兵。
    德宗建中二年(781),马燧入朝晋谒,任检校兵部尚书,封豳国公。他受命率步骑2万余人与昭义节度使李抱真、神策行营兵马使李晟讨伐魏博镇田悦,马燧先令大将李自良、李国华将骑兵合神策军御之,斩杨朝光及大将卢子昌,斩首5000余级,生俘800余人。居五日,进军临,又与田悦大战,敌军大败,斩首万余级,生俘九百人,获军粮30万斛,解州之围。因功加授右仆射、魏博招讨使。此后,马燧与田悦、李纳、李惟岳等叛军周旋,屡屡获胜,朝廷晋升其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加封北平郡王、魏州大都督长史。
    兴元元年(784),德宗加授马燧奉诚军及晋绛慈隰节度并管内诸军行营副元帅,令其与侍中浑碱、镇国军节度使骆元兴一同讨伐据守河中的叛将李元光,收复了好多郡县。贞元元年(785),马燧进京朝见皇上,与浑碱、骆元光等再次联合进击李怀光(唐幽州人。本姓茹,赐姓李。德宗时为都虞侯,旋为节度使,以破朱功进位副元帅),27天即平定河中。
    
    抗日战争爆发后,马彦祥在上海参加了(保卫芦沟桥》的集体创作,和洪深一起导演了《芦沟桥》。同年8月任上海救亡演剧队第一队队长。同年底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被选为理事。1939年5月他在重庆任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国万岁剧团编导委员,1942年至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教,1943年春,任重庆中央青年剧社社长。抗战期间,马彦祥还主编了《抗战戏剧》、《戏剧时代》等期刊,编选了《最佳抗战剧本选》,创作了话剧《国贼汪精卫》、《狗马春秋》,改编了话剧《古城的怒吼》、《江南之春》等。另外为重庆、桂林等地各剧团导演了话剧《李秀成之死》、《国家至上》、《夜上海》、《国贼汪精卫》、《金风剪玉衣》、《少年游》、《槿花之歌》、《鸡鸣早看天》等。同时还撰写了《二黄考原》、 《论地方剧》、《地方剧演技溯源》等论文。抗战胜利后,马彦祥在北平主编《新民报》副刊《天桥》。先后为演剧二队等戏剧团体导演了《北京人》、《丽人行》、《卖油郎》等剧。1948年6月,进入解放区。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后,被任命为戏剧音乐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兼石家庄戏剧音乐工作委员会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彦祥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副局长、艺术局副局长,致力于戏曲改革工作。在整理改编新剧目、提倡表现现代生活、革新舞台艺术等方面做出了贡献。1957年他倡议举办上海通俗话剧会演,对吸取民族传统、促进话剧艺术的民族化起了一定的作用。1954年后,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81年任文化部顾问。
    豫剧女演员马双枝(1911—1980),河南省开封县人,工旦行。8岁随继父学河南坠子,13岁在开封小有名气。17岁改唱豫剧,仅学14天便在相国寺永安舞台挂牌演出,轰动省城。
    马双枝先后拜李瑞云、杨金玉为师,曾与名小生王遂朝、刘朝福合作,颇受启发,技艺大进。他们同台演出的《蝴蝶杯》、《赶船》等剧皆很精彩。为拓宽戏路,她兼学青衣,又习唱扎靠戏,饰演《豹头山》中的女二大王。剧中一段夹白长达百余句唱段,她唱起来似珠落玉盘一泻而尽。后再习彩旦,在《花打朝》中饰演程七奶奶,剧中在罗府吃席一场,她从生活中提炼表演素材,将吃鱼演得惟妙惟肖,群众编歇后语道:“马老双吃鱼——得手”。
    1929年,马双枝返家乡陈留演出,人送外号“一付药”。群众有“看戏要看马小脚,看后顶吃一付药”之说。20世纪30年代许多女演员如马金凤、阎立品、马兰香等慕名投师,她都乐为教授,带动一大批女演员登上豫剧舞台。1940年前后她经常随团在封丘、长垣一带演出。1947年与杨金玉、马桂枝、王金凤等在长垣王世禄戏班教戏,半年后戏班公演。1949年戏班转为群艺剧社。1951年应邀到西安市民众剧团担任主演。
    1956年,马双枝参加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与曹子道合作演出《花打朝》,获表演奖。1957年受聘于河南省戏曲学校任教。
    
    抚局是清政府地方统治瓦解后,回民军保持军事政治优势的一种特殊局面,是清政府对回族斗争成果的暂时承认。在抚局中,回族取得了自我管理、政治自主的权利。回族社会摆脱了清政府的政治钳制,门宦制度所代表的宗教政治关系得到了自由的发展,门宦宗教阶层成为政权的握有者,他们组织修复渠工,安排生产,发挥着公共权力的职能。马化龙就抚后,对平息宁夏及陇东地区回族反抗起了很大作用。马化龙先后求抚十数次,并多次代表肃州陕西回民军求抚,代表团的范围超出了他直接领导的宁夏地区。马化龙还囟避讳改名马朝清。他于内部自称“总理宁郡两河等处地方军机大总戎”;而对外却是清廷委任的官员,其头衔直至记名提督。他倡修水利、注重农事,并努力促进回汉两族人民和睦相处。
    1869年秋,清军刘松山等部奉左宗棠之命,凭借优势兵力和洋枪洋炮,以追剿陕回为名进逼金积堡。清军南北两路逼进金积堡,马化龙知抚局已无挽回之希望,遂布置回民军反击。金积四百多堡寨回民逐堡逐寨地殊死搏斗,给清军以重创。由于粮援俱绝,马化龙绝望,于1871年1月6日,亲赴湘军刘锦棠军营投降。1871年3月2日,清廷又以金积堡藏匿洋枪为由,将马化龙及其子马耀邦、马中邦父子亲属22人凌迟处死,马化龙家族其他成员分别充军流放,回民自卫抗清战士1800余人终被清廷杀害,降后回民1万余众被迁到平凉、固原一带安插。坚持十年的金积堡回族反清斗争被镇压。教下群众为怀念他的殉难,尊其为“十三太爷”,道号赛义德·束海达依(意为殉道者的领袖)。
    金积堡反清斗争的失败,给西北回族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影响。马化龙在回族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以巨大的宗教力量组织浩大的政治运动,运用抚局策略,由宗教而政权,势力与威望是其他回族人物所难与相匹的。因此,左宗棠以金积堡为打击的首要目标,以期先声夺势,瓦解其他回民军斗志。金积堡战役关系着西北全局,它的失陷是西北回民起义进入低潮以至失败的标志。
    1871年秋,左宗棠进驻安定(今定西),湘军数十营进逼河州,以马占鳌阿訇为首领的回民军沉着应战。在河州外围太子寺一带抢筑坚墙厚垒,配备数百名回族和东乡族、撒拉族的优秀射手轮番狙击,清军伤亡惨重,溃不成军,丢弃大量器械物资。马占鳌鉴于敌我力量悬殊,前途未卜,乃力排众议,乘胜求抚,换得左宗棠的信任。马占鳌、马悟真、马海晏等被编人清军马队。
    1872年秋,以马桂源、马本源兄弟为首的青海回族、撒拉族武装与白彦虎、崔伟等陕西回民等在西宁以东大峡小峡一带并肩抗击清军的进攻。由于清军进攻循化,西宁回族士绅动摇求和,使起义军腹背受敌,白彦虎北退大通又转向河西,马桂源兄弟退往循化,失败被杀。
    马文义,青海西宁人。又名马尕三,回族。原为署理西宁镇总兵马本源部下小官。1862年西宁民团与当地回民冲突,被当地回民拥为首领,举兵起义,旋控制碾伯(今青海乐都)至享堂
    (今青海民和)之间的大道,以拒清军。不久扩展至西宁地区,逐渐形成西北回民起义的一个重要基地。后病死,所部由部将马永福率领,继续进行抗清斗争。
    回族猎户马文禄从1865年起领导肃州(今酒泉)回民坚持自卫抗清,牵制了河西的清军。1873年春,白彦虎由青海退到河西,曾与马文禄协同拒守,由于清军的追击,白彦虎被迫出关,马文禄坚持到九月,援尽粮绝,被迫出降。左宗棠纵兵屠城,结束了甘肃地区最后一役。白彦虎退至新疆,曾与阿古柏建立联系,后在清军的追击下于1877年逃入俄国。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探根求源
第二章  扶风马氏
第三章  马姓的繁衍演变
第四章  马生主要分布
第五章  回族马姓
第六章  满族马姓
第七章  宗族文化
第八章  家谱文化
第九章  人物谱
编者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