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县三庄乡东部,邢西支渠与新邢马河之间,有古墓数十余座。这些古墓经实测方位表明,它们以东风村境内的夫子庙遗址(夫子庙始建于明代)为中心,其分布基本在南北同一轴线上,两旁墓葬与中轴线垂直,坐落有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古墓的规模大小不一,大的高达五六米,占地数十平方米,小的远望如馒头状,高低起伏,逶迤连绵。春去秋来,它们依伴萋萋蔓草,静静地伫立着。
这些古墓为何时所留?所葬何人?曾是泗阳文史方面的一个谜。
泗阳自清初创修县志,三庄古墓就有记载,明代之所以在这里建夫子庙,就是因为当地有大墩二、小墩五,有“五星连珠,日月合璧”之“极佳地脉”的缘故,只是由于当时考古文化研究发展的局限,记载简单,而无访查,无稽考,无定论。
新中国建立后,文物考古事业得到重视。1960年5月,江苏省文物工作队淮阴专区分队来泗阳进行田野考古调查,才对三庄古墓作了时代定性,定名为“夫子庙汉墓群”,据初步编号统计有黄泥墩、铨墩、凤凰墩等24座。1981年和1982年,宿迁县先后进行地名普查和文物普查,对该地进行再次详细勘察后,又发现了双墩、于墩、小营门墩等23处墓葬。
通过调查,这些墓葬多处已经遭到破坏和农田水利建设的损毁。据已被挖掘的部分墓葬来看,形制有木椁和砖室两种,砖室墓的规模大小不一,有大型空心砖墓、花纹砖券顶墓、小型砖镶墓等。在夫子庙北的六斗渠中出土的汉代中期带花纹的大型空心砖,江苏省文物工作队在报告中说:“这是一个新的发现,使江苏出土文物的面貌为之一新,给江苏考古工作史上增添了光辉的一页。”1963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江苏出土文物选集》选录了空心砖照片,并加以说明。
近年来,三庄汉墓群屡遭破坏,除去农田水利建设和取土、盘窑烧砖瓦外,最为严重的是不法分子的盗掘,中心地带的大青墩、西小墩、犍牛墩、乔墩、三瓣墩、二号墩都遭到破坏性的盗挖。为了广泛宣传文物保护政策,也为了深入了解三庄汉墓的真相,1998年3月,经申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对西小墩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科学地揭开了三庄汉墓群神秘的面纱。该墓虽然早期严重被盗,但从墓葬规格形制,从采取的防腐技术上,从出土的金缕玉衣上,专家认定:三庄汉墓群应是一个分封在这里的王国的多代王侯的陵寝,这个王国就是古代文献记载的“泅水国”。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