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王修智<br>绪论<br>第一章 山东海疆的自然人文区域与历史变迁<br>第一节 海疆区域<br>一、海岸线与沿海区域<br>二、海洋认识<br>三、海区划分<br>第二节 沿海政区设置<br>一、早期居民分布与政区设置<br>二、唐以后的政区划分<br>第三节 沿海重镇与海疆临控<br>一、青州<br>二、莱州<br>三、登州<br>四、胶州<br>第二章 山东海疆的文化背景与文化承传<br>第一节 海上仙山与蓬莱仙话<br>一、海上仙山的千古传说<br>二、蓬莱仙话的深邃意境<br>三、蓬莱仙境的偶像追求<br>第二节 海神崇拜与海神祭祀<br>一、海神崇拜<br>二、海神祭祀<br>三、龙神与萧神<br>四、女神天妃<br>第三节 秦皇汉武遗迹与名人效应<br>一、海滨秦迹<br>二、秦皇与石桥<br>三、秦台远望<br>四、汉武遗迹<br>第四节 徐福人海的文化影响<br>一、徐福入海的历史印记<br>二、徐福影响的海外扩散<br>第三章 海疆文明的长年积累与发展轨迹<br>第一节 海疆居住的文化氛围<br>一、靠海而居<br>二、区域风尚<br>三、居存环境<br>第二节 海疆生活的文化内涵<br>一、饮食倾向<br>二、海景追赏<br>三、娱乐情趣<br>第三节 海洋经济的文化烙印<br>一、渔业文化<br>二、盐业文化<br>三、商业文化<br>第四章 山东的海洋科学探索<br>第一节 观察海洋变化<br>一、解释潮汐现象<br>二、记录风暴灾害<br>第二节 探索海市蜃楼<br>一、登州海市<br>二、山东各地的海市<br>三、蜃楼探究<br>第三节 认识海洋生物<br>一、海洋鱼类的认识(上)<br>二、海洋鱼类的认识(下)<br>三、海洋贝类的认识<br>四、海洋藻类的认识<br>五、海洋哺乳动物的认识<br>第五章 航海与海上交流<br>第一节 海口与海港<br>一、山东南岸海口的启用<br>二、山东北岸海口的启用<br>三、古老的登州港<br>四、清代的烟台港<br>五、青岛港的崛起<br>第二节 海上航线的开辟<br>一、北通辽东天津航线<br>二、南下江浙闽粤航线<br>三、沿山东半岛环行航线<br>四、与朝鲜、日本往来航线<br>五、胶莱便道<br>第三节 海上交流与物质文化往来<br>一、沿海交流<br>二、海外交流<br>第六章 山东海疆文化的学术内涵与宗教风格<br>第一节 海疆学术走向<br>一、经学的传播<br>二、郑玄的影响<br>三、学校与书院<br>四、海疆学子与海疆著述<br>第二节 海疆文学<br>一、海派诗风<br>二、咏海诗篇(上)<br>三、咏海诗篇(下)<br>四、海疆文赋<br>第三节 海疆道教<br>一、海疆道教传统<br>二、王重阳与全真七子<br>三、全真道在海疆的传播<br>第七章 山东海疆的山岛文化与名胜文化<br>第一节 海山文化<br>一、大珠山与小珠山<br>二、槎山<br>三、成山<br>四、芝罘山<br>五、菜州三山<br>第二节 崂山文化<br>一、山海钟秀<br>二、道宇藏玄<br>三、石刻映辉<br>第三节 道家名山<br>一、昆嵛山<br>二、云峰、大基、寒同三山<br>三、莱山与卢山<br>第四节 海岛文化<br>一、庙岛群岛<br>二、田横岛<br>三、刘公岛<br>四、海上各岛<br>第五节 名胜文化<br>一、瑯琊台<br>二、蓬莱阁<br>三、东海神庙<br>第八章 海防建设与兵家文化<br>第一节 海防建设<br>一、海防认识与海防建置<br>二、沿海卫所与三营拱立<br>三、水师与炮台<br>第二节 海防理论<br>一、重点防御理论<br>二、综合防御理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