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北京的宫殿、园林
一、故宫
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封建王朝的皇宫,位于今北京市旧城的中心。它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距今已有600年的历史。它是现在中国以及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王宫殿建筑群,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
故宫紫禁城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殿宇房屋九千余间,建筑面积约十五万平方米,紫禁城城墙周长三千四百余米,并有宽五十二米的护城河(俗称筒子河)环护,构成了一个坚固严密的防御体系。高大的城墙、雄伟壮观的城门城楼、玲珑精巧的角楼,使这一紫禁宫墙更加壮丽。
在介绍这一壮丽的故宫建筑之前,先简略回顾一下我国宫殿发展的历史。
宫殿是我国古代建筑中最高级、最豪华、艺术表现最高的一种类型。它们是历代奴隶主和封建帝王把大量的财富、最好的建筑材料、最高级的匠师、最精湛的技艺集中起来修造的,代表了当时建筑技术与艺术的最高水平。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大约在公元前20世纪,奴隶主即开始为自己修筑了宫殿,《史记·夏本纪》记载,禹“卑宫室,致费于沟溅”,可知在此时已有了相对较高级的官室出现。但由于当时限于生产力和技术艺术的水平,从今天的眼光看,其规模和艺术是十分简陋的。到了殷代末年(公元前12世纪)殷纣王大修宫苑,据史书记载:“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官别馆”,规模之大可以想见。朝歌即河南安阳殷墟,这处宫殿遗址曾经在数十年前进行过发掘,其中有不少土筑殿基,上置大卵石柱础,排列成行。柱础之上,有的还覆以铜“质”(即垫板)。除此之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又发现了不少殷和早周时期的宫殿建筑遗址,如湖北武汉盘龙城殷代宫殿遗址,陕西扶风、岐山早周(公元前11世纪)宫殿遗址等等。其院落式组合的平面布局与台基立柱等之构架,已奠定了后来宫殿建筑之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由奴隶社会转入封建社会,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在诸侯竞相争霸的同时,对宫室的营建也不遗余力,并以此为夸耀。所谓的“高台树榭、美宫室”成了一时之风气。《史记·秦本纪》记载:别人看了秦穆公豪华、壮丽的宫室,慨叹说:“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民为之,亦苦民矣!”现在这一时期的宫殿如齐临淄、赵邯郸、燕下都等处的遗址仍然历历可寻。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修宫殿,出现了历史上规模宏大的阿房宫,据《史记·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五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作朝官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施为阔道,有殿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由于前殿之宏伟,加之始皇之帝业,此后凡帝王之居皆称之为宫殿。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