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百年琉璃厂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1704827
  • 作      者:
    胡金兆著
  • 出 版 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作者简介
  胡金兆  编审,1934年生,浙江绍兴人。其父于民国初年任上海会文堂北平分局经理。琉璃厂是其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地,在此,他目睹和亲历了很多世事变迁,认识这里各行各业不少身怀绝技、功绩累累的人物,熟悉这里独特的风土人情……
  曾任《戏剧电影报》负责人。在戏曲、红学、文史、民俗、养生、体育等方面均有研究,发表文章几百万字,出版的著作有《程砚秋》、《中国四大名旦》、《活红娘宋长荣》、《儒伶赵荣琛》、《中国演剧历程概要》、《中国足球沉思录》、《艺海耕耘录——自选文集》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琉璃厂是历史悠久、举世闻名、文化蕴涵丰富的宝地。近百年来,琉璃厂有很多饶有兴味、值得咀嚼的历史掌故、珍闻轶事,这里的风土人情体现了典型的北京民俗文化风貌……
  文化之河犹如一个民族的血脉。古往今来,世界任何民族生生不息的真正不竭动力就是她的独特文化。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源绝流断,那么,这个民族也就匿迹销声了。
  20世纪的中国历经了有史以来最剧烈的震荡和最深刻的变革。她承继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在波澜壮阔、风云激荡的社会变迁中艰难而顽强地生长,抗击着社会动荡的破坏与摧残、西方文化的冲击与震撼,迭经波折,吞吐吸纳,化旧为新。其独特的精神内核历久弥坚。
  百年时光相去不远,民族文化魂牵梦萦。圆明园的颓垣断壁、未名湖的微波潋滟、故宫博物院的奇珍异宝、苏杭园林的旖旎风光、遍布神州的古城遗址、名人学者的故居遗迹、烈士暮年的彷徨迷惑、文人雅士的吟咏书画、梨园百家的清音妙曲、收藏者的金石碑帖、文贩摊的瓶罐尺绡……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诉说着百年的沧桑,无不传承着中华民族的血脉!
  《百年文化中国》丛书以反映中国在20世纪变迁中的文化底蕴为主旨,通过记述文化遗存逸事、人文事迹节操、社会风俗流变,展现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生生不息的深层原因。
展开
精彩书摘
  存在了70年之久的翰文斋  
  记得小时候在琉璃厂。各家铺户的匾额,大多是黑漆锃亮、金字辉煌,
  又是名家大官落款,非常气派。唯独东琉璃厂中问路南的翰文斋旧书铺的那
  块匾,陈旧斑驳,既无底漆,也看不清楚落款,它的门面也是漆色几乎退尽
  ,甚至还是老式风门子式的一个单开门高门坎,显得那么古老。由于位于路
  南,窗又不大,里面光线很暗,虽知是旧书铺,却看不清里面的陈设和人。
  但是笔者却认识它的少东家韩六哥——惜当时我太小,不知他的台甫。他与
  我家的芳邻铭珍斋韩家的几位兄长相熟,我们常在一起玩,我随着大家也叫
  他六哥。他那时20岁左右(我只六七岁),正在中国大学读书,十分英俊帅气
  :西服裤子外罩长袍,白净脸留分头,典型的当时少爷大学生的形象。街面
  上还按老规矩称他“韩六爷”。他似乎不愿听这个称呼,到底是接受了新思
  想新知识的大学生。这是近70年前的事。后来才得知韩六哥名焕宗,比我大
  一轮,也属狗,1995年病逝。韩六嫂还建在,一直在琉璃厂小学执教,学生
  叫她“马老师”,老熟人还称她“韩六奶奶”。她对我这个小兄弟很热情客
  气。他们还住在琉璃厂东街的老宅里,当然房子早已按各房分开了。如今,
  翰文斋已不复存在,成了琉璃厂书业史上的遗迹。
  笔者因韩六哥而注意到翰文斋,但在几十年前没机会也不可能接触了解
  翰文斋,因为我还不到读古旧书的年龄。后来读了一些资料,又听到一些老
  人的介绍,才略知一二。
  有人说乾隆时李文藻的《琉璃厂书肆记》所列的书铺,到清末已荡然无
  存——其实,李文藻所记的头一家声遥堂,后来更名文光楼,在原址营业到
  1946年,只不过改了字号名,详见上文。清末民初缪荃孙在《琉璃厂书肆后
  记》中记载的旧书铺,到北京解放时也只剩下一家,那就是翰文斋。
展开
目录
开场白

古旧书
纪晓岚挥毫题匾声遥堂
存在了70年之久的翰文斋
琉璃厂旧书业领军者:来薰阁的陈济川
从琴室而旧书铺  陈济川经营有方
重义轻财  陈济川与名人学者的交往
投身社会主义改造,晚景却凄凉
邃雅斋和它的创业者董会卿
要说董会卿.先谈铜刻大家张樾丞
董会卿其人其事
董会卿晚年颇多坎坷
邃雅斋弟子王志鹏的绝技
笔录书史的通学斋孙殿起雷梦水师徒
卖书、知书、记书
孙殿起的衣钵传人雷梦水
郭纪森自述:贩书杂忆/060
浸淫古旧书八十载的魏广洲
松筠阁学徒出身  廿六岁自挑一摊
觅得珍本古籍无数  首推“红楼”庚辰抄本
以书会友黄金有价书无价

古玩业
酸梅汤中滋育出大古玩铺
信远斋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早于荣宝斋的琳琅满目的“艺苑画廊”
盛难持久  衰落难免
德宝斋历史近百年真有好货和人才
笔彩斋和赏奇斋清朝王爷是东家
一分俩的茹古斋、大观斋人才辈出
人受一句话  佛受一炷香  尊严不能丢
因受辱赵佩斋愤而辞柜
大观斋开张就遭难  却没能阻挡其成功
大观斋出好货出人才更重信义
孙秋马风捡漏买古墨  赵佩斋万元还东家
学者型的黄家三代古玩商
举人落榜涉足古玩业
杰出的外语人才却成金石文玩专家
第三代的成就和黄家的优良家风
擅长于字画鉴定经营的“二韩”
韵古斋韩少慈:人生哪有不翻跟头的
《寻访画儿韩》之源:悦古斋韩氏父子
琉璃厂古玩业的轶事与能人
张作霖、陈独秀与崇古斋的特殊关系
宝古斋古玩铺兴起前后的故事
“钟杨家”与他们的宋代哥窑文房精瓷
“捡漏”买珍宝  全在好眼力
能工巧匠修珍品  利用绝技制假货
古玩业的几代鉴定能人

新书业
新书业挺立琉璃厂40年
上海的新书业把目光盯住了琉璃厂
我的父亲与会文堂
从会文堂看新书业的经营
曾经有过两个新书业同业公会
20世纪40年代后新书业逐渐衰亡

南纸业
荣宝斋:三百多年历史半世纪大发展
老字号濒于危困  投巨资国家施援
新生老店迈新步
笺纸制作打下基础  木版水印名作迭出
精工装裱施绝技  极度破损能复原
买卖书画事犹繁收购精品藏国家
荣宝斋内能人辈出
清秘阁和萃文阁以及八宝印泥
据说清秘阁与乾隆帝有着密切关系
有官家支持的清秘阁大发财源
仿制官窑瓷器传世八宝印泥
萃文阁  魏长青  八宝印泥

笔墨乐器
琉璃厂的湖笔徽墨碑帖琴棋
关于徽墨
关于湖笔
关于碑帖
关于乐器
关于棋子

历史风情
三所名校提高了琉璃厂的文化品位
三所名校诞生的历电背景
三所名校与高水平人才
北京现存最早的电话局在琉璃厂
琉璃厂:土地祠,中国电影的发源地
梨园人与琉璃厂的情谊
琉璃厂地区的老北京民俗风情
厂甸对琉璃厂的巨大影响
琉璃厂的京味民俗文化
“风筝哈”及琉璃厂小吃和民风略述
哈氏五兄弟能干又会玩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