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学的研究,方兴未艾,不少学者都指出,其理论水平已有了长足的提高。这自是题中之义。对于这么一个形而上的民系,其之辉煌、其之突出、其之不朽,当首先体现在精神的层面上,更何况她已哺育出一大批在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毫不逊色的伟大人物。拥有这么一批“精神贵族”,客家学的研究又怎么可能停留在形而下的层面上,而缺乏理论的深度、人性的光辉呢?
这么一说,很多人又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了。但在事实上20世纪末重新兴起的客家研究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缺乏哲学的、文化学的、人类学的,当然,也包括美学上的提升,也就是说,理论色彩相当淡薄,热闹是热闹,但真正沉下来作理性思考的仍很不够。当然,这也许是难以避免的一个过程。这里,我无意否认,诸如田野调查、谱牒发掘等方面,业已获得相当的成就,为日后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虽然也难免有些偏向甚至谬误,但这也是走向成熟的标志。
展开